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机制必须在坚持现行机制的前提下不断创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要以进一步规范教育管理工作为重点,以实施“四个模范”“三个一”工程为中心,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 党员模范作用 先进性 机制创新
[作者简介]李贵平(1968- ),男,江苏盐城人,南京工程学院党委组织部,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江苏 南京211167)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构建和谐校园中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8SJD710029)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4-0176-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伴随着高校对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建设,大学生党员的数量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增长,但随之而来的“重培养发展、轻教育管理”和“重发展前的教育培养考察、轻发展后的模范作用发挥”的倾向变得越来越明显。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构建大学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新机制,对永葆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以进一步规范教育管理为重点,为大学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提供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1.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强化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当前,大学生入党动机错综复杂、参差不齐,其中趋利
型的表现越来越明显,对模范作用发挥的影响最大。因此,要以《党章》的要求为根本标准,切实加强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再教育,彻底改变部分党员“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的局面。要通过再教育,帮助他们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强化党员意识,让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成为每一位大学生党员的自觉行动和永远追求,真正做到“入了党的门、做好党的人”“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
2.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强化大学生党员的组织意识。“三会一课”是指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按时上好党课。“三会一课”是大学生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确保组织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一环,更是强化大学生党员意识的重要制度保证。要切实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绝不能以简单的参加组织工作和党员的自我约束来替代。
3.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党员的创新意识。高校学生党支部要通过开展诸如“党员风采展示”“争先创优”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主动研究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探索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方法,培养大学生党员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创新能力,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同时,大学生党员要充分利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这一平台,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建设和谐校园争做贡献。
二、以实施“四个模范”“三个一”工程为中心,为大学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提供实践平台
为了让大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发挥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切实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南京工程学院党委对学生党员提出了实践“四个模范”“三个一”的要求。“四个模范”是指大学生党员应成为学习的模范、实践的模范、创新的模范、诚信的模范;“三个一”是指每个大学生党员应该承担一份社会工作、带动一个宿舍、帮助一名困难同学。
1.让大学生党员成为学习的模范。大学生加入党组织后,依然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大学生党员只有掌握了扎实的政治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才能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2.让大学生党员成为实践的模范。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对于大学生党员来说,不仅要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还要成为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的模范。
3.让大学生党员成为创新的模范。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21世纪的大学生党员是祖国的未来,肩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任,必须成为党的理论创新的模范,成为科技创新的模范。
4.让大学生党员成为诚信的模范。诚信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美德。以诚待人,取信于民,是从政、执政的基本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和党员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作为大学生党员,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深刻认识诚信对社会、对他人、对大学生党员形象的重要意义;同时,还应带头讲诚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成为讲诚信的模范。
5.让大学生党员承担一份工作。积极为党工作,是《党章》对党员的明确要求,也是党员的义务。作为大学生党员,应当自觉承担一份党组织分配的工作,并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发挥模范作用,体现和实践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6.让大学生党员带动一个宿舍。宿舍是大学生党员最能体现自身修养和个人影响力的场所。大学生党员所在的宿舍理所当然应成为“卫生宿舍”“文明宿舍”“标兵宿舍”。
7.让大学生党员帮助一名同学。自身优秀并不能完全体现先进性,在自身优秀的基础上带动普通群众共同进步才能真正体现先进性。大学生党员帮助一名困难(学习、生活等某一方面比较困难)同学,既能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又能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体现先进性。
三、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为大学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提供不竭动力
1.量化考核,让“四个模范”“三个一”落到实处。学生党支部可建立学生党员实践“四个模范”“三个一”的个人档案,把“四个模范”“三个一”的内容用指标逐一量化,制定考核细则,定期检查、督促和考核,作为预备党员预备期的重要考察内容和正式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核心考核指标。只有这样,才能让“四个模范”“三个一”工程真正落到实处。
2.民主测评,让模范作用的发挥得到公认。在一定范围内定期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民主测评,奖励先进,促进后进,既能让党组织充分了解每位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的情况,又能让大学生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时时处于师生的监督之下。这样不仅保证了大学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原动力,更能保证其公认度。
3.目标管理,让党员个人考核与党支部考核有机结合。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把大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的个人考核与党支部的考核有机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情况成为党支部目标管理考核的核心指标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大学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才能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先进性保障。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htm,2007-10-24.
[2]杨敏.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9).
[3]王务均,张茜秋.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1).
[4]唐景莉,杨晨光.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N].中国教育报,2006-12-27.
[5]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谷文晓.党员干部要做讲诚信的模范[J].党建论坛,2002(9).
[关键词]大学生 党员模范作用 先进性 机制创新
[作者简介]李贵平(1968- ),男,江苏盐城人,南京工程学院党委组织部,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江苏 南京211167)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构建和谐校园中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8SJD710029)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4-0176-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伴随着高校对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建设,大学生党员的数量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增长,但随之而来的“重培养发展、轻教育管理”和“重发展前的教育培养考察、轻发展后的模范作用发挥”的倾向变得越来越明显。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构建大学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新机制,对永葆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以进一步规范教育管理为重点,为大学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提供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1.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强化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当前,大学生入党动机错综复杂、参差不齐,其中趋利
型的表现越来越明显,对模范作用发挥的影响最大。因此,要以《党章》的要求为根本标准,切实加强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再教育,彻底改变部分党员“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的局面。要通过再教育,帮助他们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强化党员意识,让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成为每一位大学生党员的自觉行动和永远追求,真正做到“入了党的门、做好党的人”“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
2.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强化大学生党员的组织意识。“三会一课”是指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按时上好党课。“三会一课”是大学生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确保组织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一环,更是强化大学生党员意识的重要制度保证。要切实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绝不能以简单的参加组织工作和党员的自我约束来替代。
3.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党员的创新意识。高校学生党支部要通过开展诸如“党员风采展示”“争先创优”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主动研究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探索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方法,培养大学生党员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创新能力,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同时,大学生党员要充分利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这一平台,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建设和谐校园争做贡献。
二、以实施“四个模范”“三个一”工程为中心,为大学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提供实践平台
为了让大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发挥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切实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南京工程学院党委对学生党员提出了实践“四个模范”“三个一”的要求。“四个模范”是指大学生党员应成为学习的模范、实践的模范、创新的模范、诚信的模范;“三个一”是指每个大学生党员应该承担一份社会工作、带动一个宿舍、帮助一名困难同学。
1.让大学生党员成为学习的模范。大学生加入党组织后,依然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大学生党员只有掌握了扎实的政治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才能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2.让大学生党员成为实践的模范。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对于大学生党员来说,不仅要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还要成为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的模范。
3.让大学生党员成为创新的模范。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21世纪的大学生党员是祖国的未来,肩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任,必须成为党的理论创新的模范,成为科技创新的模范。
4.让大学生党员成为诚信的模范。诚信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美德。以诚待人,取信于民,是从政、执政的基本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和党员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作为大学生党员,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深刻认识诚信对社会、对他人、对大学生党员形象的重要意义;同时,还应带头讲诚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成为讲诚信的模范。
5.让大学生党员承担一份工作。积极为党工作,是《党章》对党员的明确要求,也是党员的义务。作为大学生党员,应当自觉承担一份党组织分配的工作,并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发挥模范作用,体现和实践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6.让大学生党员带动一个宿舍。宿舍是大学生党员最能体现自身修养和个人影响力的场所。大学生党员所在的宿舍理所当然应成为“卫生宿舍”“文明宿舍”“标兵宿舍”。
7.让大学生党员帮助一名同学。自身优秀并不能完全体现先进性,在自身优秀的基础上带动普通群众共同进步才能真正体现先进性。大学生党员帮助一名困难(学习、生活等某一方面比较困难)同学,既能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又能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体现先进性。
三、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为大学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提供不竭动力
1.量化考核,让“四个模范”“三个一”落到实处。学生党支部可建立学生党员实践“四个模范”“三个一”的个人档案,把“四个模范”“三个一”的内容用指标逐一量化,制定考核细则,定期检查、督促和考核,作为预备党员预备期的重要考察内容和正式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核心考核指标。只有这样,才能让“四个模范”“三个一”工程真正落到实处。
2.民主测评,让模范作用的发挥得到公认。在一定范围内定期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民主测评,奖励先进,促进后进,既能让党组织充分了解每位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的情况,又能让大学生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时时处于师生的监督之下。这样不仅保证了大学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原动力,更能保证其公认度。
3.目标管理,让党员个人考核与党支部考核有机结合。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把大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的个人考核与党支部的考核有机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情况成为党支部目标管理考核的核心指标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大学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才能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先进性保障。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htm,2007-10-24.
[2]杨敏.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9).
[3]王务均,张茜秋.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1).
[4]唐景莉,杨晨光.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N].中国教育报,2006-12-27.
[5]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谷文晓.党员干部要做讲诚信的模范[J].党建论坛,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