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天文学史》中的体系评价模型研究

来源 :中国科技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xi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当·斯密在其《天文学史》中探讨了科学研究的动因、对历史上天文学体系的评价以及天文学体系的演变.本文关注斯密对科学问题的思考方式,认为斯密在《天文学史》中对科学研究的动因和天文学体系演变的探讨整体上符合最佳说明推理的模式.本文认为,斯密本人并未建构任何一个天文学体系,而是使用类似最佳说明推理的“可能性”和“可爱性”标准理解不同天文学体系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
其他文献
本文依据课题组于毕节市七星关区与大方县苗族聚居地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地普遍使用一种以经轴架与人体拉力支撑经面的半框架式腰机,来织造苗族传统原色平纹织物、色织织物及挑花织物.该织机虽然在机具结构方面比较简单,但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黔西北偏远的苗族村寨仍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基于此次考察与相关文献研究,以织机结构与织工织造双视角,分析归纳苗族半框架织机形制与织造特征,该织机因仅有经轴架且未有横机身与前横档,对外部空间与人体具有依赖性.此次考察希望能够对黔西北苗族半框架腰机的保护与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进而抛砖引
目的 评估2种醇类免洗手消毒液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市售常见醇类免洗手消毒液A和B,参照《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一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亚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 免洗手消毒液A小鼠急性经口毒性半数致死量(LD50)为5815 mg/kg体重,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5803 mg/kg体重;免洗手消毒液B大鼠、小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均大于5000 mg/kg体重.一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最高皮肤刺激反应积分均值均为0.3,皮肤刺激强度分级均属无刺激性,
目的 探讨环状RNA hsa_circ_000194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hsa_circ_0001946/miR-7/Kruppel样因子4(KLF4)轴调控乳腺癌细胞发生侵袭和转移的机制.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切除的乳腺癌组织标本及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标本91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乳腺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hsa_circ_0001946、miR-7、KLF4 mRNA表达情况及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hsa_circ_0001946、miR-7
彝族文献《宇宙人文论》记载了彝族历法中的日月食理论.文章考证和分析表明,彝族的日月食理论抛弃了“虎吃太阳”“天狗吃月”等神话说法而运用阴阳宇宙观来解释,是重要的进步,与汉族的日月食理论相当.分析作为日月食成因的“红眼星”和“豹子星”的含义,与来自印度的“罗睺”“计都”比较,提出彝族日月食理论可能受到了印度天文学的影响的观点.
三原县天井岸村的天井坑(34.71°N,108.875°E),是一个汉代的历史遗存.这个巨型的圆台状的深坑,具有复杂的结构.根据探测数据推测,天井坑可能是作为一个国家级的礼制建筑设计的,在接近完工的时候,被覆土掩埋.初步的研究表明:天井坑的地平坑口、中部环道、坑底壕沟构成了一个“三圆三方”的宇宙模型.北坑道的慢坡平台,可以用来观测北极附近星空的周日运动,具有夜间观星的功能.对天井坑结构之天文意义的探讨,揭示了天井坑作为汉代皇帝祭天场所的一个功能.
云南藏族氆氇纺织技艺是滇西北部香格里拉境内,藏族居民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创造并延续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藏族人民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是维护藏族人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标志.随着香格里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随着发生了变迁,给香格里拉藏族氆氇传统纺织技艺的传承带来了严重的挑战.本文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对香格里拉藏族氆氇纺织技艺进行了文字与图片的详实记录,并系统整理,从而为后期研究和保护开发提供文献数据支撑.
电子科技博物馆保存了一批研制于20世纪50年代的三公分波导管,这是中国第一代波导元件.波导元件是雷达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它作为电磁波传输线路组成雷达内部的能量传输系统.三公分波导管的成功研制,填补了中国无法自制雷达中波导元件的空白,是中国自主发展雷达工业的起点,在中国电子工业历史中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馆藏藏品、档案馆的馆藏档案和相关文献资料,并对相关科技工作者进行访谈,对这批波导元件的自行研制过程进行研究,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电子工业起步阶段历史,以此启发后来者.
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期刊出版的必然方向和趋势,为高校学报的成功转型甚至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然而在转型过程中,编辑主体面临着诸多困境和巨大挑战,具体表现为政治把关能力有待不断提升,数字化意识淡薄,主动性不强、创新精神不够,社会活动、学术交流沟通能力不足.为迅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新趋势,高校学报编辑要主动求变,不断优化提升自身,完成自我核心素养的重构,切实担当起新时代赋予高校学报出版人的神圣职责与历史使命.
16世纪的丹麦医生彼得·塞维里努斯为帕拉塞尔苏斯医学实践的形而上学与自然哲学始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在其著作《哲学医学的观念》中,塞维里努斯借助“种子”这一核心观念调和了帕拉塞尔苏斯的理论与以希波克拉底为代表的古代医学.学界先前研究多集中分析“种子”概念的形而上学意义及其与物质理论的关联.通过分析塞维里努斯“种子”概念与帕拉塞尔苏斯“知识”概念及炼金术实践的关系,本文试图对该观念的认识论意义加以探讨与阐发,并论证塞维里努斯的“种子”概念为一种经验论式的科学研究方法提供了潜在的支持.
近二十年来,学术界围绕晚清民国地理学史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深化了对此时期地理学的认知.在当前学术界倡导研究“知识与制度转型”的背景下,对既往研究进行总结似有必要.通过对“西学东渐”“科学地理学发展史”“地理学与民族国家的建构”“历史学与地理学”四个主要研究思路进行回顾可知,晚清民国地理学史研究仍有进一步开拓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