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鉴定师”为何不能有岗有职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xww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启动“CETTlC职业岗位培训”,其中关于“艺术品鉴定师”的培训尤引人注目。有人担心:“艺术品鉴定师”的培训质量如何保证?
  第一,众所周知,CETTlC是国家的一种认证制度,颁发的是职业上岗证书,不是给“大师们”挂的头衔。况且,“师”和“家”有明显的区别。我所理解,“家”应是有专业学历和多年丰富实践经历,是领域或行业里的权威或有影响的人,是制订或参与制订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人,有专著和学术成果,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艺术品质,并得到国家和行业权威部门或协会认可的人。而“师”则应该理解为:有数年工作经历、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得到行业和部门的重用、懂得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有文章发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志终生从事艺术行业的人。显然这两者的差异是巨大的,一个是造就专家大师,一个是培育专业人才。如果把“家”和“师”混为一谈,让人难以苟同。何况,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培训能够育出几个“家”来。CETTIC培训的只是初、中级专业人才,而且要想拿“师”级证书是有门槛的,看看“中国文化经济职业网”,便可一目了然。
  第二,艺术品市场里的鉴定、评估和经纪人才,一直处于有岗无职的状态。据文化部门资料统计,全国艺术品市场从业人员达到300万人,其中有多少正在从事艺术品鉴定、评估和经纪业务的人呢?他们虽未挂“师”之名,却在行“师”之实。有的在行业或圈子里颇具名气、小有业绩,眼力比某些“家”还要强一些。有的发表了许多专业文章和著作,有的甚至做到艺术公司的老总,但他们没有“名份”,没有行艺的“资格”,这种有岗无职的状态才是艺术品市场混乱的根本原因之一。为了改变这种无序局面,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从人才战略的角度出发,推出文化经济职业岗位技能培训项目,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的大好事,我们为什么要忧虑呢?有效规范艺术品市场的秩序,培养专业人才,不是“亡羊补牢”,而是当务之急。
  第三,关于师资。据悉,该项目培训办公室已和故宫博物院、中国画研究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等机构达成合作,将组成强大的专家队伍和师资队伍,并和国外多所艺术院校达成交流意向,未来学员不仅在国内“出徒”,而且还将与国际市场接轨互动、继续深造。如果泱泱文化大国连培训初、中级上岗人才都闹“师荒”的话,那么市场上的那些专业培训班岂不是误人子弟吗?一句话,职业上岗培训,国家不办,社会也要办,企业也要办,我们大可不必杞人忧天。
  第四,关于培训质量问题。这是大家最关注的,也是核心问题。笔者认为,只要培训机构按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订的职业标准和教学大纲,编好基础教材和专业教材,组建过硬的专家和师资队伍,严格考核制度,把握“师级”培训的合格率,就可以保证质量。据悉,该项目要求学员考试合格后还必须写出结合实际、有独到见解、达到发表水平的论文,而且还要为历届学员组建一个学习型的团体,采用长期互动学习、定期参加实践活动、常年开办专家讲座的方法,保证学员的艺术水平和技术水平持续增长。况且,国家级鉴定专家徐邦达、冯先铭、刘九庵等前辈早已写出鉴定专著,从理论到实践都为鉴定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早已培养出众多高徒,这些"师源"正是培训质量的基本保证。
  第五、关于鉴定贬值的问题。有目共睹,现在艺术品市场上假鉴定书、假鉴定家的确很多,但是这些假专家、假鉴定真的是外行人干的吗?非也。中国艺术品市场并不缺有眼力的鉴定和评估人才,缺的是良心和艺德。试问:难道那些稍有常识就能看出破绽的鉴定,真是专家“走了眼”?难道那些大名头开具的证书真是“老糊涂”了?难道那些伪劣品上拍卖会真是把关的“水平有限”?金钱所在、利益驱动使某些专家丧失职业道德,才是艺术品市场真正的症结。所以,我们不要空谈什么打假,应该先把良知收拾好了。诚然,当道德规范约束不了行业和市场的时候,我们只能期待法律出现。为此,应该呼吁:中国尽快出台艺术品法或艺术品市场管理条例,否则,道德的塌陷将埋葬我们整个的艺术世界,这才是我们深深忧虑之所在。
  让我们给那些学有所成、独当一面、奋斗在第一线的准行家和小里手们一席之地吧!
其他文献
1931年8月底,江南的暑热还未散去,位于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玄武区孝陵卫附近的中央体育场各项主体工程基本竣工。这座号称“远东第一”的体育场即将迎来一场盛况空前的全国体育盛会。  “欲恢复民族地位与精神,须先养成健全之体格,故体育一端,比较德育尤为重要。”这是蒋介石在中央体育场奠基典礼上发表的慷慨演讲。然而,随着时局的动荡和国难日渐深重,这场原定于1931年10月10日召开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竟未能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