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自身抗体检测临床应用的有效性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2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辅助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标志物。近年来,部分实验室开始将自身抗体的临床应用扩展到体检人群自身免疫性疾病筛查甚至是疾病预测。本文将强调自身抗体检测正确的临床预期用途,讨论自身抗体检测用于体检人群自身免疫性疾病筛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预测存在的问题,探讨自身抗体检测临床有效应用的重要性。自身抗体检测正确的临床预期用途,是自身抗体实验室检测质量保证中分析前的第一步,是保证自身抗体检测临床应用有效性的前提。错误的临床预期用途,将使后续实验室质量保证各环节均变成"南辕北辙"的工作。(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 41:901-904)

其他文献
自身抗体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自身抗体检测存在命名不规范、试剂无法参比溯源、检测过程不统一、检验结果不同质,检测报告不互认等诸多问题。行业协会及行政部门对此已有所重视并需更加关注,通过制定相关标准或规范引导自身抗体检测向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以便最终实现结果互认,更好地为临床服务。(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 41:913-916)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同疾病症状经常存在交叉重叠,不易鉴别。检测血清和(或)脑脊液中的相关自身抗体对于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多方法学、多指标联合检测策略得以有效应用,其结果较单一指标检测能够提供更全面的疾病信息,更快速、更准确的帮助疾病确诊和治疗。过去十年中,研究发现了一系列致病性的神经系统自身抗体,使原本诊断不明的疾病得以明确诊断
过敏原检测对于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目前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全自动定量检测技术已成为过敏原检测的重要手段和发展趋势。与定性检测相比,定量检测可以更精准地辅助诊断过敏性疾病,且更有效地预测过敏发病概率及预后。因此,虽然过敏原定量检测仍存在诸多挑战,但过敏原检测的自动定量化仍然是大势所趋。(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 41:971-974)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和正五聚蛋白3 (PTX3)对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1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生儿科30例新生儿脓毒症(脓毒症组)、84例局部细菌感染新生儿(一般感染组)及50例单纯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对照组)。一般感染组和脓毒症组的114例细菌感染新生儿中,有39例合并休克(休克组),75例未合并休克(非休克组)。分别采用免疫
目的观察正常妊娠时不同孕期血清补体C1q、C3、C4、B因子的水平,评价血清补体C1q、C3、C4、B因子的水平对子痫前期(PE)的诊断价值以及对PE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3组病例。(1)回顾性选取正常妊娠8~14周、20~26周、28~36周孕妇共3组,每组30例,检测其血清补体C1q、C3、C4、B因子的水平并进行比较。(2)选取PE
期刊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的基因检测结果及分析其基因频率。方法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法(RDB)检测常见的17种β基因点突变,以RDB法检测常见的3种α基因点突变、跨越断裂位点-PCR(Gap-PCR)法检测3种α基因缺失;以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法检测可疑缺失型β-地贫,以Gap-PCR方法确诊;以DNA测序方法检测可疑罕见突变型β-地贫。结果确诊为常见β-地贫有3 515例,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肾脏功能以及凝血系统相关性的研究。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设计,选取2017年至2018年在河南省中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224例,健康体检者212名,其中高Hcy者218例、正常Hcy者218例。实验根据高血压及Hcy水平分为正常血压正常Hcy亚组103例、正常血压高Hcy亚组109例、高血压正常Hcy亚组115例以及高血压高Hcy亚组109例。采用全自动
期刊
抗磷脂抗体是一组能够与体内不同磷脂成分发生反应的自身抗体。研究表明,抗磷脂抗体可通过胎盘血栓形成、损伤滋养层细胞功能等多种途径导致复发性流产、早产、死胎、先兆子痫等病理妊娠的发生。对由抗磷脂抗体引起的病理妊娠患者进行适当的抗凝和免疫治疗,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41:92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