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应用及有效性研究。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妇科治疗的12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中药及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较对照组的80%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口干、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显著,能有效缩短血β-HCG恢复时间及包块消失时间,快速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轻微,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异位妊娠;甲氨蝶呤;中药;有效性研究
异位妊娠在育龄期妇女中发病率较高,若能在未破裂前及早发现,并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能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减少因手术创伤给患者带来的不孕风险。西医常规采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但有明显毒副作用,且药效缓慢,容易发生盆腔粘连,加大对患者的痛苦[1]。中医认为,本病与气虚、血瘀关系密切,属于少腹血瘀证,治疗经验丰富。本研究采用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具体汇报如下。
1 数据与方法
1.1 一般数据 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妇科治疗的12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年龄21-41岁,平均年龄(29.6±3.4)岁,停经时间43-58d;对照组60例,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28.9±3.1)岁,停经时间41-55d;所有患者均符合异位妊娠诊断标准,包块未破裂,异位妊娠包块≤4cm,血β-HCG<3000U/L,属于中医气虚血瘀证;排除有肝肾功能障碍及药物过敏者;比较两组的年龄、停经时间、包块情况等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13120)肌肉注射,50mg/次,于治疗第4d及7d分别检测血β-HCG,若第7d值高于第4d,则重复给药1次;口服米非司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50347)50mg/次,2次/d,连续服用3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中药治疗,药用穿山甲10g、莪术10g、赤芍15g丹参15g、川牛膝10g、蒲黄10g、延胡索10g、天花粉15g、蜈蚣2条、紫草15g[2];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200ml分2次服用,连续治疗7d后评价疗效。治疗期间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泻、口干、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发生。
1.3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B超显示盆腔包块缩小>50%,盆腔积液消失或明显减少,血β-HCG恢复正常或下降超过80%;有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B超显示盆腔包块缩小>30%,盆腔积液有所减少,血β-HCG下降超过50%;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B超显示盆腔包块无明显缩小或增大,血β-HCG不降反升[3]。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采用( )表示组间计量数据,计量数据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较对照组的80%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见表2。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口干、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西医认为,本病主要由慢性输卵管炎引发,导致输卵管黏膜粘连,管腔狭窄,受精卵异常着床。中医认为,本病与脏腑虚弱、气血不足、气血瘀滞、冲任紊乱等有关。本研究采用自拟杀胚方,方中赤芍、丹参、莪术等可活血活化瘀、破血消癥;穿山甲消肿排脓;蜈蚣、天花粉、紫草杀胚;川牛膝活血通经;蒲黄祛瘀止血;延胡索行气止痛。全方活血化瘀、杀胚定痛,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本方具有明显抗早孕作用,阻碍黄体发育,终止妊娠,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促进局部血肿吸收,抑制炎症,减少输卵管黏膜粘连。甲氨蝶呤为常用杀胚药物,可干扰细胞DNA合成,抑制细胞内胸腺嘧啶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导致蜕膜细胞变性坏死,胚胎死亡[4]。甲氨蝶呤与中药合用,相辅相成,通过不同作用机制杀死胚胎,促进胚胎吸收,且中药无明显不良反应,能够减少甲氨蝶呤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因此,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确切,治愈率高,不良反应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何兴梅,米建锋.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58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24-125
[2]徐丹红.甲氨蝶吟联合中药口服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95-96
[3]王曉凤.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6,9(11C):88-90
[4]王美容,傅萍.自拟中药汤剂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价[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9):1882-1884
关键词:异位妊娠;甲氨蝶呤;中药;有效性研究
异位妊娠在育龄期妇女中发病率较高,若能在未破裂前及早发现,并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能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减少因手术创伤给患者带来的不孕风险。西医常规采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但有明显毒副作用,且药效缓慢,容易发生盆腔粘连,加大对患者的痛苦[1]。中医认为,本病与气虚、血瘀关系密切,属于少腹血瘀证,治疗经验丰富。本研究采用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具体汇报如下。
1 数据与方法
1.1 一般数据 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妇科治疗的12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年龄21-41岁,平均年龄(29.6±3.4)岁,停经时间43-58d;对照组60例,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28.9±3.1)岁,停经时间41-55d;所有患者均符合异位妊娠诊断标准,包块未破裂,异位妊娠包块≤4cm,血β-HCG<3000U/L,属于中医气虚血瘀证;排除有肝肾功能障碍及药物过敏者;比较两组的年龄、停经时间、包块情况等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13120)肌肉注射,50mg/次,于治疗第4d及7d分别检测血β-HCG,若第7d值高于第4d,则重复给药1次;口服米非司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50347)50mg/次,2次/d,连续服用3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中药治疗,药用穿山甲10g、莪术10g、赤芍15g丹参15g、川牛膝10g、蒲黄10g、延胡索10g、天花粉15g、蜈蚣2条、紫草15g[2];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200ml分2次服用,连续治疗7d后评价疗效。治疗期间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泻、口干、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发生。
1.3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B超显示盆腔包块缩小>50%,盆腔积液消失或明显减少,血β-HCG恢复正常或下降超过80%;有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B超显示盆腔包块缩小>30%,盆腔积液有所减少,血β-HCG下降超过50%;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B超显示盆腔包块无明显缩小或增大,血β-HCG不降反升[3]。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采用( )表示组间计量数据,计量数据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较对照组的80%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见表2。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口干、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西医认为,本病主要由慢性输卵管炎引发,导致输卵管黏膜粘连,管腔狭窄,受精卵异常着床。中医认为,本病与脏腑虚弱、气血不足、气血瘀滞、冲任紊乱等有关。本研究采用自拟杀胚方,方中赤芍、丹参、莪术等可活血活化瘀、破血消癥;穿山甲消肿排脓;蜈蚣、天花粉、紫草杀胚;川牛膝活血通经;蒲黄祛瘀止血;延胡索行气止痛。全方活血化瘀、杀胚定痛,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本方具有明显抗早孕作用,阻碍黄体发育,终止妊娠,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促进局部血肿吸收,抑制炎症,减少输卵管黏膜粘连。甲氨蝶呤为常用杀胚药物,可干扰细胞DNA合成,抑制细胞内胸腺嘧啶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导致蜕膜细胞变性坏死,胚胎死亡[4]。甲氨蝶呤与中药合用,相辅相成,通过不同作用机制杀死胚胎,促进胚胎吸收,且中药无明显不良反应,能够减少甲氨蝶呤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因此,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确切,治愈率高,不良反应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何兴梅,米建锋.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58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24-125
[2]徐丹红.甲氨蝶吟联合中药口服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95-96
[3]王曉凤.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6,9(11C):88-90
[4]王美容,傅萍.自拟中药汤剂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价[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9):1882-1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