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T检查过程中造影剂血管(皮肤)渗漏并不少见。外渗性损伤机制主要为物理效应与毒理效应两大方面,可出现局部肿胀、疼痛,严重者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组织坏死、肢体功能障碍。造影剂外渗后的处理方法包括回抽药液、抬高患肢、药物局部外用、止痛、心理干预等综合干预,严重者需要外科手术干预治疗。药物局部外用为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常用外用药物包括乙醇、硫酸镁、地塞米松、利多卡因、中药等药物,单用或多种药物联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