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工程的不断扩大,这样就需要处理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协调的关系,并且要能够真正的做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加强相关建筑工程的绿化效果,提高建筑的节能减排以及与环境相融合的效果。形成形象良好、资源消耗少、周围环境好的城市风貌,本文主要对能源节约与建筑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能源节约;建筑设计;建筑工程
一、前言
建筑工程的能源高消耗问题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建筑节能技术不断地进步更新,在建筑规划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做好修建节能技能的使用作业,就必定要在归纳剖析工程的概略而且联系现代先进技术后才能够终究敲定节能的计划,保证其切实有效。
二、节能建筑设计的现状
目前,我国每年新建房屋的总面积高达十二亿平方米,这个巨大的数量同时意味着更加严重的能源消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和供暖的具备几乎已经成为人们选择居所的必要条件,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为了获得较好的效益,也必须考虑到这些方面。而空调和供暖的能耗是相当庞大的,特别是在北方比较寒冷的地区。面对严峻的能源稀缺现状,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采取措施从1987年开始,国家颁布第一部建筑节能的设计标准是我国建筑节能开始实施的重要象征。自此,我国累积从1996年到1998年间,每年建筑住宅平均节能超过1.5亿平方米。虽然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已经采取措施,但建筑节能的形势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依然呈越来越严峻的趋势,为此,我国必须加强在建筑节能方面的研究,以缓解建筑节能紧张的局势。
三、节能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1、建筑能耗量大
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据有关资料统计证明,建筑能耗一般占到全国总能耗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关系到国计民生,我国90%以上的在建建筑都是高能耗建筑。建筑行业与交通行业、工业是三个能耗最高的行业。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还将增长。
2、我国建筑节能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我国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普遍较差,外墙和窗户的传热系数为同纬度发达国家的3~4倍。以多层住宅为例,外墙的单位面积能耗是4~5倍,屋顶是2.5~5.5倍,外窗是1.5~2.2倍,门窗空气渗透率是3~6倍。
3、节能建筑是国家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我国的现状是建筑耗能巨大,人均能源分配不足,再加上人们对冬冷夏热这一环境改变的迫切要求,使得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工作的落实变得十分重要。全面的建筑节能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有利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长远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能源的含义和分类:
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概念是1981年联合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能源会议上确定的。它不同于目前使用的传统能源,具有丰富的来源,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且对环境的污染很小,是一种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清洁能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目前将新能源分为三类:
(1)大中型水电。 (2)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3)传统生物质能。
2、开发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地球上不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将进一步的减少直至枯竭。为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在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节约能源的同时还必须要开发和利用绿色环保并可再生的新能源。根据专家预测,到206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用量将发展到能源总用量的50%以上,成为未来能源结构的主要部分。采用能源是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措施。
3、将能源技术应用于建筑的意义和未来展望:
建筑消耗大量能源,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迅猛,把节能、绿色环保、生态技术应用于工程是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在建筑上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代替资源有限的传统能源,而且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它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深远的意义。我国具有丰富的新能源资源,目前在太阳能利用方面发展迅速,太阳能电池发电技术在建筑上大量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用量也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率将达到25%,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拥有量将达到320MW。另外像风能、地热能等方面的开发研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预计新能源必将在我国的建筑事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五、提高建筑设计节能建筑设计的对策
1、在结构设计上进行节能
随着节能减排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开始注重节能建筑设计对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从某种角度而言,节能建筑设计不仅仅可以推动其建筑行业的长久发展,更加可以节省资源,有效的改善环境。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可以通过对建筑结构的优化来完成对结构设置的节能,充分对建筑结构整体及其特征进行节能效果的考虑。此时,还需要考虑地理环境因素,以及设计多角度多方位的确定,保證其建筑良好的通风性和透光性。最为显著的是室内环境采光设计以及室内环境通风设计。在进行结构设计优化时,必须保证其设计图纸完全符合国家的设计标准要求,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建筑设计水平,进而从结构设计上改善室内环境。
2、使用环保材料
对于我国现阶段建筑发展而言,生态建筑节能材料还处于研究发展阶段,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环境污染小;节省资源;可回收继续使用,这种建筑材料的使用主要原理就是无污染,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不仅仅高效节能且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没有任何影响。环保材料的主要成分是由石灰粉、煤炭灰等废弃原料组成,经过加工处理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材料中,这种建筑材料不仅仅完全符合国家建筑材料的使用标准规范,更具有质量轻、隔音性好、抗热能力强等特点。新型环保材料的使用虽然与其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变化发展,这种环保材料将会越来越多的被使用于建筑生产中,并推动建筑业的长久发展。
3、用电的可持续
电力作为一种非可再生资源被广泛的使用于建筑设计中,随着能源日益紧缺,电力的使用也被列入为建筑设计节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现阶段发展技术而言,在建筑设计中主要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进行配电,直接产生电流,并存储于蓄电池以及逆变器中供室内电源的使用,将多余的电量存储在电网系统中,这样不仅仅满足了室内建筑用电人员的需要,同时还节省了大量的电能。我国现阶段就自主研发了一种室内供热辐射板技术,利用太阳能转化可以对其室内温度进行调节,创造良好的室内居住环境温度。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能源节约与建筑设计进行了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建筑能耗所占社会商品能源总消费量的比例也持续增加,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的正常工作生活。节能建筑不光在环境保护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从长远利益来看,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能源行为必须随着节能建筑设计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同时还要加强宣传力度和教育力度,在条件有限的基础上把建筑节能与技术、艺术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努力创造低成本、高效率的节能建筑。
参考文献:
[1]刘潜波.阐述分布式能源系统对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影响[J].建材与装饰:上旬,2010(03)
[2]孙琳.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274.
[3]张圆圆.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0).
【关键词】能源节约;建筑设计;建筑工程
一、前言
建筑工程的能源高消耗问题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建筑节能技术不断地进步更新,在建筑规划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做好修建节能技能的使用作业,就必定要在归纳剖析工程的概略而且联系现代先进技术后才能够终究敲定节能的计划,保证其切实有效。
二、节能建筑设计的现状
目前,我国每年新建房屋的总面积高达十二亿平方米,这个巨大的数量同时意味着更加严重的能源消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和供暖的具备几乎已经成为人们选择居所的必要条件,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为了获得较好的效益,也必须考虑到这些方面。而空调和供暖的能耗是相当庞大的,特别是在北方比较寒冷的地区。面对严峻的能源稀缺现状,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采取措施从1987年开始,国家颁布第一部建筑节能的设计标准是我国建筑节能开始实施的重要象征。自此,我国累积从1996年到1998年间,每年建筑住宅平均节能超过1.5亿平方米。虽然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已经采取措施,但建筑节能的形势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依然呈越来越严峻的趋势,为此,我国必须加强在建筑节能方面的研究,以缓解建筑节能紧张的局势。
三、节能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1、建筑能耗量大
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据有关资料统计证明,建筑能耗一般占到全国总能耗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关系到国计民生,我国90%以上的在建建筑都是高能耗建筑。建筑行业与交通行业、工业是三个能耗最高的行业。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还将增长。
2、我国建筑节能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我国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普遍较差,外墙和窗户的传热系数为同纬度发达国家的3~4倍。以多层住宅为例,外墙的单位面积能耗是4~5倍,屋顶是2.5~5.5倍,外窗是1.5~2.2倍,门窗空气渗透率是3~6倍。
3、节能建筑是国家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我国的现状是建筑耗能巨大,人均能源分配不足,再加上人们对冬冷夏热这一环境改变的迫切要求,使得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工作的落实变得十分重要。全面的建筑节能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有利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长远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能源的含义和分类:
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概念是1981年联合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能源会议上确定的。它不同于目前使用的传统能源,具有丰富的来源,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且对环境的污染很小,是一种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清洁能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目前将新能源分为三类:
(1)大中型水电。 (2)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3)传统生物质能。
2、开发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地球上不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将进一步的减少直至枯竭。为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在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节约能源的同时还必须要开发和利用绿色环保并可再生的新能源。根据专家预测,到206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用量将发展到能源总用量的50%以上,成为未来能源结构的主要部分。采用能源是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措施。
3、将能源技术应用于建筑的意义和未来展望:
建筑消耗大量能源,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迅猛,把节能、绿色环保、生态技术应用于工程是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在建筑上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代替资源有限的传统能源,而且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它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深远的意义。我国具有丰富的新能源资源,目前在太阳能利用方面发展迅速,太阳能电池发电技术在建筑上大量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用量也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率将达到25%,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拥有量将达到320MW。另外像风能、地热能等方面的开发研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预计新能源必将在我国的建筑事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五、提高建筑设计节能建筑设计的对策
1、在结构设计上进行节能
随着节能减排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开始注重节能建筑设计对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从某种角度而言,节能建筑设计不仅仅可以推动其建筑行业的长久发展,更加可以节省资源,有效的改善环境。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可以通过对建筑结构的优化来完成对结构设置的节能,充分对建筑结构整体及其特征进行节能效果的考虑。此时,还需要考虑地理环境因素,以及设计多角度多方位的确定,保證其建筑良好的通风性和透光性。最为显著的是室内环境采光设计以及室内环境通风设计。在进行结构设计优化时,必须保证其设计图纸完全符合国家的设计标准要求,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建筑设计水平,进而从结构设计上改善室内环境。
2、使用环保材料
对于我国现阶段建筑发展而言,生态建筑节能材料还处于研究发展阶段,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环境污染小;节省资源;可回收继续使用,这种建筑材料的使用主要原理就是无污染,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不仅仅高效节能且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没有任何影响。环保材料的主要成分是由石灰粉、煤炭灰等废弃原料组成,经过加工处理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材料中,这种建筑材料不仅仅完全符合国家建筑材料的使用标准规范,更具有质量轻、隔音性好、抗热能力强等特点。新型环保材料的使用虽然与其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变化发展,这种环保材料将会越来越多的被使用于建筑生产中,并推动建筑业的长久发展。
3、用电的可持续
电力作为一种非可再生资源被广泛的使用于建筑设计中,随着能源日益紧缺,电力的使用也被列入为建筑设计节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现阶段发展技术而言,在建筑设计中主要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进行配电,直接产生电流,并存储于蓄电池以及逆变器中供室内电源的使用,将多余的电量存储在电网系统中,这样不仅仅满足了室内建筑用电人员的需要,同时还节省了大量的电能。我国现阶段就自主研发了一种室内供热辐射板技术,利用太阳能转化可以对其室内温度进行调节,创造良好的室内居住环境温度。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能源节约与建筑设计进行了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建筑能耗所占社会商品能源总消费量的比例也持续增加,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的正常工作生活。节能建筑不光在环境保护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从长远利益来看,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能源行为必须随着节能建筑设计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同时还要加强宣传力度和教育力度,在条件有限的基础上把建筑节能与技术、艺术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努力创造低成本、高效率的节能建筑。
参考文献:
[1]刘潜波.阐述分布式能源系统对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影响[J].建材与装饰:上旬,2010(03)
[2]孙琳.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274.
[3]张圆圆.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