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康德认识论学说中知性范畴的作用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m_im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认识论理论发展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阶段,出现了一个新的转型,这就是力图把主客体结合起来去考察认识活动的各个方面。这种转型是康德开始的。康德把人们的认识分作三个范围或阶段(环节):即感性认识、知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人心具有三种先天的认识能力:感性、知性和理性。知性作为认识的主体,是以先天的12范畴为框架进行综合统一活动的纯意识,是认识的根本条件。本文对康德的范畴的规定性、范畴的作用和功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其他文献
学习邓小平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的思想李绍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使我们党永葆青春和活力的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报如何深化改革,不断增强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是广大学报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本文认为,要使学报工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关键是要更新观念。而更新观念,
本文在对当前社会理论中的有机论、战场论、选择论、自然论进行分析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社会的新看法。指出:1、社会规律是生成的、进化的;2、社会在一定意义上是人
本文从塑造市场主体、建立统一市场体系及转变传统观念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问题。并明确指出,塑造市场主体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先决条件;打破封锁
【正】 1875年5月,德国工人运动中的两大派别组织,即爱森纳赫派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和拉萨尔派的全德工人联合会在哥达大会上合并成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从而在民族国家范围里
本文从教育目的、内容到教育形式、效果等方面,对湘军的思想教育作了简要的阐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提出,档案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活动的结果。只有认识和掌握了档案的“转化形成”规律,才能积累更多的档案财富,真正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同时,只有认
毛泽东在他的哲学名著《矛盾论》中,以大量的历史事实和现实例证,详尽地分析了作为事物发展长途中的种种“由此达彼”的桥梁式“过渡环节”的转化及其内在联系,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自然特质的透视,探讨了中国文化的创新问题。作者认为,中国文化建设的总思路应该是“任自然,忌无为”二者并举。“任自然”就是要全面认清文化的生长
南非妇女是南非反种族主义斗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不容忽视。本文作者在利用外国学者的成果和资料的基础上,对1913年南非布隆方丹妇女反对南非奥兰治自由邦“通行证法”作了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