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 :青年文献·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H3952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展开多元化的设计,使其能够启迪学生思维,生成丰富且灵动的学习体验。为了这一目标,可以设置灵动的导入、透彻的讲解,也可以引入趣味训练、开放活动等,这些都能够使学生快速且高效的融入到学习氛围中,能够通过丰富的体验不断生成语文思维、提高学习能力。所谓语文思维,是指学生在面对文本、语句等对象时,自主展开的鉴赏思维方式,其所体现的是学生敏锐的语感以及对这门学科的深刻认知。因此,只有树立正确的语文思维,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丰富学习体验,发展学科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能力;策略
  一、借助灵动导入,创设思维情境
  课堂导入的方式比较多元,应该怎样做出正确的选择,考验的是教师的教学智慧。可以选择故事引导,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游戏、竞赛等。教师首先需要对文本内容展开深入解析,了解学生的思维个性以及心理等特点,以此实现合理的导入配置,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小学生大多具备极强的直观思维,导入阶段需要教师充分考量学生思维特点,这样才能做出具有匹配性的设计,才能使其更好的激活学生兴趣,顺利融入学习氛围,既能够有效展开积极主动的探索,也能够有效启动语文思维。教师需要以文本为载体,灵活选择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方式,使学生可以呈现耳目一新的感官体验,能够在瞬间启动语文学习思维,这样的设计才是匹配的、灵动的。
  二、基于文本特点,选择思维内容
  不管是教学思潮、认知,还是具体的教学实践,每个学者都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观点。但是,当前的课堂教学现状却是很多教学仅停留在浅显的表达。教师只管提出问题、学生只要给出回答即可,并不会考量学生是否展开了具备深度的思考,也使得整个课堂过度放松。如果以思维这一视角来看,针对文本的解读,可以包含方面:提取、理解、运用以及评价、创新。在传统理念下,语文课堂大都仅限于前两层次,学生对文本的认知以及理解也大都停留在表达。为了实现高阶思维的发展,既需要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也要能够运用语言客观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还要展开积极主动的创新思考。而这些都需要教师努力解构文本,从中选择有助于促進思维生长的关键链接点,也要实现高阶思维的有效锻炼。
  鉴于此,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引导和鼓励,使其能够立足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能够通过阅读交流自己的感悟,还可以说一说自己对列宁以及小男孩的理解。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的信息反馈结合问题对学生进行点拨,使其可以展开具备深度的思考:其一,结合情境揣摩对话的言外之意。结合故事上下情境可知,两人在对话时都没有说真话,而这些对话也揭示了各自的内心。学生不仅要读懂对话的表面含义,还要展开深度思考,揣摩人物此时此刻的真正想法。其二,建立深入讨论,结合整篇文本的学习,对其中所涉及的具体人物作出客观评价,例如:为何小男孩要撒谎,你认为他是否是个诚实的孩子,为什么列宁没有直接揭穿他的谎言等等。
  三、组织趣味训练,丰富思维体验
  针对课堂训练的设计,不仅要立足于趣味这一视角,还应当表现为丰富性、多样性,辅以合适的内容,更要创新呈现方式。在语文这门学科中,内容的训练需要实现听说读写多元素的深度融合。所以,针对内容训练的设计,必须要脱离单一的书面作业,只有使训练任务呈现出多样化、立体化、趣味化等特点,才有助于激活学生的主动思维,强化学习动力。这一点需要教师具备客观深刻的认知,还要结合具体的学情有针对性的设计和选择,其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具有典型的游戏性特点,立刻激活了学生参与其中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的积极表现和反馈可以发现,这一点与学生的个性特点相吻合,而且能够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到特定情境中,仅以一个简单的游戏,就能够带给课堂强大的活力。
  四、引导开放阅读,拓展思维广度
  所谓开放式阅读,就是在选择阅读内容、阅读方法以及活动参与等诸多方面,具备较高的灵活性、自主性。建立开放式阅读之后,更易于激活阅读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助于深化阅读学习品质。这是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素养和认知,需要结合有效的引导举措,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深度研读中。能够在问题的引领下具备深度的交流,也能够就文本展开个性化鉴赏以及解读,还能够实现对阅读训练的延伸以及对接,只有这样才能生成更丰富、更全面的阅读学习体验。
  1. 引导求异性开放阅读。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提示,还要明晰阅读路线,使学生可以就此生成求异思维。由学生自主展开的文本阅读,关注点比较浅显,或者只关注人物的个性特点,或者只关注情节的发展,针对文本结构、主旨、情感以及写法等其他因素,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在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的自由阅读实践中,应当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提示,渗透更多元的阅读方法,才真正有助于激活求异思维。
  虽然教师设置了问题,但是却没有要求学生给出统一标准的答案,而是以学生个性化解读为基础,肯定其中的合理意见以及不同见解,而这是对学生的鼓舞和肯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建立开放式文本研读,也是要有效启动学生的求异阅读思维,使学生能够因此产生强大的学习主动力。
  2. 引导鉴赏性开放阅读。
  开启语言鉴赏活动之后,还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鉴赏内容、传授鉴赏方法,帮助学生丰富阅读体验。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针对文本中的经典语言,很难找到合理的鉴赏角度。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语用基础较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鉴赏角度、鉴赏程序等诸多方面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既是为了激活学生的鉴赏思维,也要能够使其顺利融入个性化的解读中,丰富鉴赏体验。
  针对鉴赏学习任务的设计,虽然没有给出更多的探索要求,但是学生依然可以展开个性化创新探索,能够立足于不同的视角展开鉴赏操作,并非仅关注于修辞这一单一视角。而这就是求异思维的表现。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针对语文思维的培养,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还会对未来的语文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教师,有必要摒除传统的教学方式,尝试改革,尝试创新,引入具有创新式的多元教学方法,和学生之间展开更多维度的互动和交流。
  参考文献
  [1]段潮.基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解析[J].内蒙古教育,2020(9).
  [2] 李玉花.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J].中外交流,2019,026(021):366.
  [3]樊爱霞.巧用思维导图,提高阅读教学实效[J].小学教学参考,2019,898(13):28-29.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孤立性致密化不全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确诊的34例孤立性左心室致密化不全患者分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组和非室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大小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患者临床事件。结果入选时室速组和非室速组在左心室大小及LVEF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2.92年,室速组死亡5例,非室速组死亡2例,死亡患者的平均左心
期刊
【摘要】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紧密相结合的基础教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具备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2017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并于2020年再次修订,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化学课堂、化学实验和化学探究过程中所形成的核心素养,它反映了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看世界、去认识客观事物,总结客观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以经胸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后分支型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导管消融术后心电轴改变与否对左心室形态、功能及室壁运动协调性的影响。方法2003年4月至2007年6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行射频导管消融术的连续32例ILVT患者,男22例,女10例,平均年龄(30±16)岁。电生理检查明确ILVT诊断后,通过标测ILVT时最早的浦肯野电位(PP)或舒张期电位(DP)处做为消融靶点。根据
【摘要】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因此,强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浅薄意见,以供广大同行交流使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研究;教学策略  引言: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新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在教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阅
期刊
目的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不同射频消融策略的X线曝光剂量,探索减少术中X线曝光剂量的方法。方法2013年6月至10月156例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射频消融的PSVT患者,根据术者不同分为A、B两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优化后的低剂量透视条件。A组74例,为常规X线透视下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B组82例,采用三维标测系统(Ensite–NavX)结合X线透视进行射频消融,术中缩小X线透视
目的探讨定期超声心动图引导下优化AV及VV间期在长期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6月至2012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成功植入CRT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8例。根据AV及VV间期优化频率分为定期系统优化组(n=35)及非定期系统优化组(n=73)。经过长期随访比较2组患者长期疗效。非致命心血管事件或因心力衰竭进展死
目的探讨左心室导线内留置导丝技术的安全性。方法为固定反复脱位的左心室导线,2009年2月至2014年2月江苏省多中心共有12例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患者,左心室起搏导线内留置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PTCA)导丝。随访观察患者的起搏阈值、阻抗及X线胸片。结果有1例于术后6个月出现X线影像上可辨认的导线断裂。有2例在术后1个月出现起搏阈值升高伴膈神经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