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恐怖人格吗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记得第一次看恐怖片的情景吗?惊惧而阴郁的氛围好像把你带到了一个阴冷的井中,主人公歇斯底里的喊声让你毛骨悚然。当你刚把眼睛从屏幕上移开,又鬼使神差地转回到那惊惧的画面上。渐渐的,你似乎爱上了这种被吓到的感觉,在阴森的范围内,内心的某种东西得到了释放。你可能已经爱上了恐怖片,总是有一个死灰复燃的女鬼在你最不经意的时候从最不可能的空间冒出来的效果,比如厨房里、衣橱里,甚至电视里。这些鬼有着一个心理失常人最普遍的特征:怀着一种被害妄想、抑郁的仇怨,意志力超强,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其实,这种片中的女鬼生前的另一方面是极端孤独的,有的有着痛苦不堪的童年,有的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在社会上不能被爱、被关注,特别是在感情方面总是受到伤害。从心理学的角度,这些恐怖片的主角(不论男女),一定是个“被伤害者”,早年的灾难让他(她)把仇恨释放到周围人的身上。
  如果你爱上看恐怖片,甚至沉溺其中,就要警惕自己的内心,是否也有一种潜在的“恐怖”人格在作怪。你是否在自己的人生中同样有不满足的情感,有被忽视的孤独和被欺骗的愁恨。
  大部分人在看恐怖片时,很容易把内心的自己释放到里面,陷入抑郁的陷阱。而这种沉溺恐怖片的方式,只是外化了颇为受伤的内心,不能帮助调整自己的情绪;反而,它会加重非理性的不良思维方式,让人沉溺在一种愈加不满当中。那么最简便有效的方式就是清理一下自己到底具有怎样的恐怖人格,并通过更积极、健康的方式去进行调节。
  抑郁因为“见鬼
  心理学上曾有一个案例,有一位精神分析师通过精神分析,唤起了一个病人小时候的记忆:原来她曾经被自己的亲哥哥猥亵过。但当她记起这件事后,她变得更加郁郁寡欢,精神状态降到最低点。所以,后来的心理学界就开始探讨,怎样不再把注意力专注于对病人过去问题的无休止分析上,而是放在对于现在和将来的潜能开发和调动上面。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创伤”记忆,可能会对自己当前的行为产生影响。比如一位病人她小时候父母离异,父亲一去不复返的经历让她对于婚姻抱着非常不安全的态度,她后来也屡次离婚,情绪容易波动低落。并且变得很喜欢看恐怖片,特别是反映父母情感不合、儿女性格“变态”的片子,当她过去的记忆在观看中一次次被唤醒时,更难以从痛苦记忆中摆脱出来。更加执著于这种“丧失感”,甚至为自己多次婚姻的失败找到了各种理由,开始更有理由的“犯错”,在情绪上更加低落。
  这样的恐怖片也许能让你找到跟自己“创伤”经历一致的“痛感”,却也再次唤起你对过去的“恐惧”,它并不能治疗你的内心积郁,却更可能成为导致更大情绪问题的“动因”。
  焦虑引来“异形”
  在西方的恐怖片中,常常出现对于未来世界的绝对化及毁灭性的预测。比如《异形》,这部片子制造了一种外来极具杀伤力和威力的生物,它生长极其迅速,谋杀人的想象力和脑细胞形状稀奇古怪。情节一般是一群科学考察人员到某外星球的山洞里进行考察,在洞的深处,他们被一群神奇的生物包围,而且一个个神不知鬼不觉地死去……
  情绪的焦虑症其实也是一种对于未来的绝对化极其糟糕的预测,这种恐怖片颇能满足现代人对未来没有安全感的焦虑情绪。
  某大公司的一位女员工因为工作量大,时间紧迫,她的压力感和疲惫感可见一斑。后来她变得害怕乘坐飞机,因为她认为随时可能坠机;也害怕晚上一个人呆着,一点小小的风吹草动就会在她的精神上造成很大的震荡。她是个非常喜欢看恐怖片的人,尤其喜欢看那种表现未来生物“异形”的片子,每次看到外来生物空袭人类,给人类带来致命灾难时,她就长舒一口气,让她感到自己的那些焦虑是有来头的,也是可能成为现实的。可那种快感和放松只存在观看时。看完之后,她总要去检查一下门有没有锁好,窗户有没有关好。长此以往,导致精神更加紧张,睡眠也出现了障碍。
  这样的灾难恐怖片起初确实能给焦虑之中的人一定的感官刺激和减压放松,但也同时会加重钻牛角尖的思考,加深其紧张情绪。恐怖片不但没有使人心绪淡然,而是更“火上浇油”。真正对于焦虑的调节,最好是通过每一次想起焦虑情景时,重复不断地进行自我放松训练,以减轻这种情绪。
  调查表明,爱看恐怖片的人更容易沉溺在某种情境之中,对自己和他人都容易有完美主义的要求,希望事事如意,而且他们在遭遇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的时候,更倾向于通过再现“情绪”记忆来获取暂时的刺激和放松,沉浸在自我情绪里,不知不觉中长期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和冲击。
  如果你喜欢以恐怖片为“精神食粮”,应反思后果,慎重地、选择性地去看一些更有积极建设性意义的影片。有时候,要对自己沉溺的行为说“不”,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与其在恐怖声色画面中加重惊惧,不如在积极健康的行为上淡然心绪。
其他文献
燕子刚上初一。从小学到中学,燕子都是班干部,最大当过大队长。她成绩优秀,钢琴八级,竖琴也能弹好几首曲子,燕子总是被一片赞扬声环绕着。对这些,她早就习以为常了。  小惠是燕子的好朋友,她们是小学同学,又是在同一小区居住,所以,两个女孩上下学总是一起走。同学们都说,燕子和小惠是一对形影相随的朋友,要是哪天只看到其中的一个,那另一个一定是病了。  最近,燕子心里有点儿不舒服。小惠因为上了奥数班,数学成绩
我有一位在医药化学企业工作的朋友。他们夫妻俩在同一个企业工作,都是三班倒,有时上早班,有时上中班,有时上晚班,日子乏善可陈。他有三个子女,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已经上大学,小儿子和女儿念高中。他们夫妻俩工资微薄,生活榨着他不算厚实的身躯。当然,这是我认识他以后知道的事。  我与他相识于本地杂志举办的一次笔会。彼时,他穿一件白色纯棉T恤,一条黑色裤,拿着一个老旧的卡片机。当别人高谈阔论时,他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