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黑龙江省村庄土地利用研究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ueer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掌握村庄用地现状,有利于理清村庄发展思路,做到发展有遵循、建设有抓手;有利于统筹安排各类资源,集中力量、突出重点,通过科学设计和合理布局,优化乡村三生空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本文以黑龙江省村庄地籍调查成果为基础,在省级宏观层面对全省村庄用地现状、特点进行分析,综合考虑由地形、农业区划、经济发展等条件导致的地区差异,深入分析全省村庄用地的分异特征与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利用的对策建议。
  1、黑龙江省村庄用地存在的问题
  习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把农业和农村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实施农村新战略。对于东北地区而言,该区域受村庄发展制约的影响十分强烈,村庄用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的土地问题屡见不鲜,因此探索村庄用地特征对正确把握村庄发展过程和研究乡村振兴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①整体规模偏大,用地结构单一
  根据“黑龙江省土地管理条例”,新宅户的每户不得超过350平方米。城市郊区和乡镇政府以及省级农林牧渔场的宅基地每户不得超过250平方米。据统计,黑龙江省2015年人均村庄土地面积达到453.74平方米,户均宅基地面积为1357.51平方米,远远超过国家标准。而且,村庄土地的内部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用于住宅用地和交通用地。住宅用地占55%以上,除宅基地外还包括庭院菜园、养殖用地等。由于管理粗放,仍然存在私人占用,过度占用的情况;其次是交通运输用地,主要为街巷用地,平均在25%以上,且道路曲多直少,占地多、效率低、效果差;其他类型的土地使用,如工矿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占一小部分,不到10%。
  ②内部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统一规划
  据统计,全省村庄用地中科教、医卫慈善、文体娱乐以及公共设施用地等公共服务类用地面积为仅1.72万公顷,占村庄用地总面积2.42%。卫生、教育、排水、交通等设施投入较少,客观上也造成了全省大部分地区农民生活质量不高。全省95%以上的村屯中,农民居住建筑仍以平房为主,建筑容积率较低,平均水平只有0.45左右,直接影响了土地利用率。调查发现,只有极少数城市郊区村庄受到城市经济和建设的影响。村庄内部建筑容积率相对高,各建筑物前后错落不齐,结构混乱;居民点功能混乱,村庄生产生活双重性明显,村庄内部房屋、农舍等种类多样、档次不一,影响美观的同时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③闲置地比例偏高,“空心化”严重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农地管理规模不断提高,农地流转市场活跃。城市急需大批的劳动力来满足发展,导致劳动力转移、空心化加剧,造成严重的土地浪费。调查显示,在全省农村居民点,闲置土地总面积共计58,600公顷,占全省村庄土地总面积的8.23%,远高于大部分省份。调查显示,黑龙江省村庄用地管理相对松散,村中空闲宅基地、超标准建房、一户多宅等现象严重。通常庭院前后的土地使用量是实际住宅用地的2-3倍,导致新住宅区內有大量闲置住宅用地的现象。成为另一种“空心”问题。
  2、对策与建议
  ①加强土地使用控制,盘活农村宅基地的使用
  严格控制规划区域外的农用地,加强乡(镇)土地资源管理机构和功能,充分发挥其在宅基地管理中的作用。积极探索预防和控制土地违法行为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对历史原因造成的超标宅基地,通过对土地使用证登记内容进行定期核查,切实加强村庄用地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通过经济手段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规范宅基地超标准行为。
  由于宅基地的居住保障功能长期受到极大重视,从而忽视了其非居住功能。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鼓励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必然要占用以宅基地为主体的集体建设用地。因此,要振兴集体建设用地资产,首先要解决宅基地资源的利用问题,这需要区分农村居民点的住宅和非住宅功能。既要保证村民“住有所居”,又要保障村民自身的土地产权,盘活宅基地的生产经营能力。
  ②科学制定村庄规划,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
  为实现全省村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布局以及乡村振兴发展,以村庄资源条件和实际需求为导向,加强“多规合一”,划定村庄的“三生”空间,科学合理地编制村庄土地利用规划。从微观的角度着手,依据各村资源禀赋情况,综合考虑村庄区位特征、产业发展阶段、城镇化程度等条件,根据实际生产生活条件,制定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具体内容。
  同时要正确引导村民参与规划和发展,探索符合村民意愿的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作为最基层的村级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公众参与,尤其是面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如何指导和制定合理的计划是一个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农户,全面把握村民的社会,经济,土地开发利用情况,了解村民对土地开发利用的期望。探索村民通过问卷调查和电话有效参与规划的方法。
  ③搞好农村土地整治,建设特色小镇
  农村建设用地综合试验开垦为耕地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挂钩,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增加。城市建设用地转让的部分收益将返还农村,用于新农村和小城镇的土地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重新规划和综合利用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引导农村集中建设和村民有序转移。该村将被提升为中心村和集镇,村民将集中在居民社区,新社区和小城镇。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水平。
  在推进农村整治过程中,要深入分析本地区的特点和特色,对于富有深厚文化底蕴、文物保护价值的古村落以及基础设施完善的村庄、建筑和景观,在规划时应考虑予以保留。古村古村,特别是相对完整的古村,应该受到保护,主要是因为它是一定时期内建筑艺术的缩影,也包含了当地的传统民俗风情。通过挖掘利用其历史价值,建设特色村镇,促进人类现代文明建设。
  (作者单位:150036东北农业大学)
其他文献
城乡档案管理作为公司发展的一部分,管理的具体内容是对城市建设过程的相关文件和图纸进行管理,具有一定的保护和借鉴价值,提高城乡档案管理的效率。城市规划在城镇规划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城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不仅为城市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历史信息,也为未来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参考价值和重要应用。城乡档案管理工作侧重于规划档案管理的原则和科学方法,服务于城市规划和经济建设,特别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
现代农业科技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降低农业生产资源消耗,实现绿色生态农业战略的重要手段。应当加大对农民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培训体系,采用丰富的农业科技培训样式,达到高效、深入、全面、细致进行农业科技培训的目标。  一、农民科技培训价值体现  传统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在于生产方式单一,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相对较低,没能根据地方农业资源禀赋有效提高农业生产质量。由于农业技术实力与操作方法不当
霜冻是指春秋季节夜间作物表面温度短时间下降到0℃以下引起作物受害或死亡的低温为害。霜冻一般分为3种类型:因北方冷空气入侵,大风降温所形成的为平流霜冻(又称风霜);夜间天空无云、无风,地面或物体(植株)表面辐射降温,地面温度比气温还低所形成的为辐射霜冻(又称地霜);受冷空气和辐射同时影响形成的为平流辐射霜冻。无论发生哪种霜冻,柑橘树体生长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生产中必须做好霜冻的防止与冻后救护
农村人力资源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资源,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配置和利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重要保障。研究哈尔滨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根据本地区现状来提高农村人力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提高其创造财富的能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促进哈尔滨市城乡融合发展、农民增收的根本之策。  1、哈尔滨市农村人力资源数量  哈尔滨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力资源丰富。截至2016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