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伴味觉、嗅觉障碍验案1例

来源 :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ingjie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告中西医结合治疗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伴味觉、嗅觉障碍患者1例.通过对该患者诊疗过程的回顾分析,在中医对嗅觉、味觉异常病因病机认识的基础上,认为湿、热、毒在新冠肺炎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而味觉和嗅觉障碍的发生亦多因湿热及湿热之邪侵袭造成的肺、脾胃、三焦等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以清热祛湿、调和脾胃为治法,明显改善了本例患者的味觉和嗅觉功能.
其他文献
总结杨春波教授治疗慢性便秘的临证经验。认为辨治慢性便秘要重视“三因制宜”,环境、时令、体质、饮食、情志等是本病发生的重要病因,而由此所导致的以脾胃、肺、肝、肾为主的脏腑功能失调和气血津液盈亏通滞,则是慢性便秘发生发展的主要环节。临证倡“脾胃湿热”理论,重视察舌脉,善以“虚实寒热、体质脏腑”为纲目辨证施治。
总结房定亚教授运用络病理论分期治疗白塞综合征葡萄膜炎的经验.认为热毒入络、毒瘀深伏于络是白塞综合征葡萄膜炎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基于“络以通为用”的基本治则,根据病
总结从脏腑辨治嗅觉障碍(鼻不闻香臭)的临证经验。认为本病多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等侵袭或损伤肺脏,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及肺,导致肺失宣降,气血津液不荣于鼻,或鼻窍壅塞,从而形成嗅觉障碍。应首辨外感内伤及病邪之性质,详察脏腑之病位,精研脏腑虚、实、寒、热之邪正关系;临证分为外邪犯肺型、脾肺两虚型、肝火犯肺型、心肺不调型、肺肾阳虚型及肠热犯肺型论治。
目前对动脉粥样硬化(AS)机制的研究涉及细胞的代谢、增殖、自噬、凋亡、坏死、纤维化等,而表观遗传修饰与上述病理机制有密切关系,其通过DNA甲基化、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
目的 探究不同性别与不同年龄非疾病人群的舌象特征.方法 通过用数字舌诊仪采集286例健康体检者舌象图像,采用计算机视觉与人工判读相结合的方法获取舌面颜色值和舌下络脉颜
基于患者或其疾病状态的核心结局指标集(Pa-COS)的概念,提出从体现中医药干预特点出发,构建体现中医药干预特色的结局指标集(TCM-SOS)。TCM-SOS是反映中医药某一类干预(如针刺、推拿、中药等)特色的结局指标集。从方法论角度,Pa-COS与TCM-SOS的关系体现共性与个性的辩证观,Pa-COS强调特定健康状态下结局指标的共性特征,而TCM-SOS突出某类干预措施对特定健康状态下的特异性效果。研究方法上,前者强调结局指标对特定健康状态的重要性、可行性,后者强调结局指标反映措施干预后效果的特异性、
Background: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PGD)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major abdominal surgery.Acupuncture h
OBJECTIVE:To examine the efficacy of Silene arenosa extract on acetylcholinesterase(AChE)of krait(Bungarus Sindanus)snake venom.METHODS:The present project desi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痰占据重要地位。用药须“使邪有出路”的观点提示,在本病的治疗中配伍利水渗湿药既可直接化痰,又可通利小便,一则能加强有形之痰的祛除,二则适宜肺间无形之痰的导化。认为治疗时应总以“温化”为纲,稳定期可配伍茯苓、车前草、猪苓等平和之品淡渗利湿,急性加重期则应配伍桑白皮、葶苈子、石韦等清热之品泻肺利水、清化痰浊的同时导邪外出,取“使邪有出路”之意,促进痰的消除。同时还应遵循因势利导原则,邪偏上偏表者宜随证治之,不可一概配伍利水渗湿药。
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临床现场教学是将临证疑难病诊治的讲授引入课堂讲学的新模式。以熊继柏教授临床现场教学中引经辨析病症、阐发方药等内容展开研究分析,探析熊继柏教授运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临床的特色,同时汲取熊继柏教授有关中医经典理论治学与实践的体会和认识来分析中医经典学习与应用的思路方法,总结得出经典学习务求全面系统而不能偏颇,对经典理论要理解透彻进而活学活用,同时应重视临床实践而实现理验互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