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记忆时代心声——南京纪念性城市雕塑语言的百年流变与精神传承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daokid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雕塑是时代精神与区域文化建设的窗口,更是现代城市在时空变革中得以存在的灵魂.从民国时期孙中山铜像,到建国后红色公共雕塑,再到新时代“一带一路”文化建设视域下的城市雕塑,为南京城市公共艺术的百年历史线索勾勒出立体式图景.本文围绕城市雕塑的营造理念、本体语言、形式构造和体量空间等相关问题所进行的研究,艺述南京区域文化的发展脉络,透视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在公共艺术实践中的嬗变与传承.
其他文献
文章分析当前高校档案馆服务存在的问题,分别从重视特色档案材料的收集与征集,优化人力结构、提升服务能力,提高管理执行力,更新高校档案馆管理理念、树立高校档案馆的品牌意识,改善技术方式、提升技术服务能力等方面来提升高校档案馆服务能力。
根据新修订的《档案法》对馆藏档案开放审核主体的规定,全面梳理新时代下馆藏档案开放审核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分析阐述开展馆藏档案开放审核所面临的问题和原因。最后,结合实际,提出档案部门围绕顶层设计调整工作思路,建立协调机制,捋顺工作路径,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工作转型升级等措施建议,促进档案开放审核提质增效。
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辽宁工人阶级队伍中,出现了“特殊工人”,这是日本侵略者奴役残害中国人民的又一铁证,也增加了辽宁工人阶级的中坚力量。他们与日伪当局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他们组织起来,建立工人武装,保卫工厂矿山,为迎接抗日战争的胜利和辽宁人民的解放作出了卓越贡献。
本文首先介绍了满铁特务班三次报告发现过程和翻译情况.其次介绍了三次报告的内容,从难民的生活用品、生活环境,红十字会收容尸体的数量、南京城内外尸体收容工作的难度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