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参孙故事中女性形象和地位的解读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minyi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圣经》作为基督教的精神指引,对世人有着根深蒂固的思想影响。笔者具体分析《旧约》中参孙的故事,从对他和其相知的三位女性的行为对参孙命运的影响,探讨女性在父系社会中边缘化的形象及从属的社会地位,并提出新的女性形象认知。
  关键词:参孙;女性;形象;地位
  作者简介:龚梦南,女,1989年11月生,河南信阳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职称:助教,研究方向为英文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01
  《圣经》是文学家们创作的灵感来源,是人们生活导向的来源,同时它对西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它的父权制意识对女性在社会中的位置,作用以及自身价值的实现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将从《士师记》中参孙的故事来解读《圣经》中的女性形象。
  一、参孙的人物性格
  《士师记》源于《旧约》,是一卷历史书,主要记载以色列人定居在迦南地并形成部落之后,神选择的“士师”即部落的领袖的事迹,而参孙就是其中之一。参孙的故事情节复杂,他与三个女人的感情纠葛让读者对故事中女性人物的社会地位和形象等可以进行细致的分析。
  参孙是贯穿三个女性形象的主线。不同于其他单一的人物,参孙是一个复杂的圆形人物,他是伟大的英雄,有着无限的潜力,但同时具有人的弱点。首先,他是上帝首先派来拯救以色列人于非利士人之手的士师,上帝赐福于他并赋予了他常人没有的能量。然而,他最大的弱点就是迷恋女色,且都是非利士人的女子,这也就为他的悲剧结尾埋下了伏笔。
  二、参孙故事中女性人物的分析
  2.1参孙与亭拿女子的婚姻
  参孙看见亭拿的女子,便要娶她。然而他的父母却说:“在你弟兄的女儿中,或在本国的民中,岂没有一个女子,何至你去在未受割礼的非利士人中娶妻呢?”在以色列人眼中,与异教女子结婚是罪恶的,参孙“忘却了上帝让他保持圣洁的旨意”,因而他的妻子哭哭啼啼的询问他谜语的谜底,并告诉本国人这个结果是参孙自己玷污上帝的圣明所得到的悲剧,是他自己的狂妄和他罪恶的苦果。但他还是击败了非利士人,成为了英雄。在这里似乎体现了女人是灾祸的根源,她们的命运从来都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2.2参孙和大利拉
  参孙与大利拉的故事是发展的高潮。大利拉一直被后人认为是奸淫,无耻,贪婪和虚伪的代名词,她与参孙的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用何法能胜他,捆绑克制他。我们就每人给你一千一百舍客勒银子”。因此她使劲浑身解数,三次试探。经文中对这一段的描写方法尤为特殊,“前三次参孙皆以某种戏言捉弄大利拉,第四次情节陡转,参孙透露了秘密,以至于束手就擒。这种n次讲述n次发生的事情的特点为,一组事件的前几次句式和结构要素相同,但内容略有差异,最后一次句式和内容发生显著变化,但与前几次仍有内在关联”。在笔者看来,这种叙事手法的运用则是加重刻画了参孙的机智聪明,但也反映出他“英雄难过美人关”的致命弱点。同时,作者有意表现大利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邪恶和虚伪。而参孙经不住大利拉的诱惑和催逼,终于说出了秘密。“参孙对大利拉的迷恋被认为是他的放荡和迷恋所致,参孙自身只是一个受害者”。然而,参孙好色的弱点让他失去了理性的判断最终引来杀身之祸却被人们原谅。“男性作者却试图用女性的弱点来衬托男性的伟大, 同时又将男性的失败归咎于女性的诱惑,有明显的贬低女性的倾向”。女性在父权社会中成为男性失败的借口,还要承担淫乱的罪名。
  三、结语
  《圣经》在讲述人类的起源时就把女性归为男性的附属品,即“第二性”,她们没有受过教育,也没有经济来源,一切都依赖部落中的父亲或者兄弟,因此这种不平等性也为她们社会地位的地下埋下伏笔。“《圣经》中就有不少关于英雄与智者因红颜祸水而导致杀身之祸与灭国之灾的故事”。而这种红颜祸水理论实际上就是了男性主导的社会思想与其内心惧怕有智谋,勇敢的女性出现会取代其领导者的地位相结合的产物。参孙的故事也是最具代表的之一。故事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女性的边缘化和从属的社会地位。她们没有被社会当做是一个“独立的、平等的个体看待”。亭拿女子的命运属于他的父亲,先被嫁给参孙后又成了他朋友的妻子,同时也被她的族人要挟骗取谜底,最后还要为父亲或者参孙的行为牺牲自己的性命。他第二次遇见的妓女是一个完全被边缘化的形象,经文中甚没有连一句话来描述她,也没有记载她的任何行为。随后,虽然对大利拉有着较大篇幅的描写,但都较为负面,也可以说把她作为薄情和贪财的坏女人的典范。
  当然,《圣经》的其他部分也有刻画善良的女性形象,但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衬托或铺垫男性主人翁的故事。因此,当我们从现代的视角再去品味参孙故事中的所谓“负面”的女性时,我们不能被动地去接受对她们性格或品行的描写,“不能被引导去认同男性人物,而反对她们自己作为女性的利益。而是应该从赞同型读者转向反抗型读者,通过这种拒绝赞同的行为,开始把根植于我们心中的男性意识除掉”。她们运用了不恰当的方法,为能突破社会的枷锁,更主动地去引导了自己的命运。做为读者,我们也应用更中立和先进的眼光去看待这些被社会限定了命运的人是改变生活的过程,也应逐渐建立起一个更为开放的平台,打破腐朽的观念,重塑女性的形象。
  参考文献:
  [1]郭萍:“ 解读《圣经》中的原罪”,《中国校外教育》7(2010):43-44。
  [2]利兰·莱肯:《圣经文学导论》,黄宗英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石姝倩:“《圣经·旧约》中夏娃、大利拉及路德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语言文学研究》1(2010):18-20。
其他文献
目的: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在人类死因构成比中占首位。而内皮功能不全可以导致冠状动脉血管张力调节机能受损并且启动粥样硬化的过程。近年来的研究发
摘 要:本文以乔治·赫伯特的诗集《圣殿》作为研究的文本,阐述了诗集《圣殿》中的上帝意象。上帝不再是中世纪时严酷冷淡、充满仇恨、让人望而生畏的形象,而转变为爱的化身。乔治·赫伯特诗歌中的上帝形象是“慈爱的化身”,他对人类心怀怜悯,关怀每个人,即使他们身份普通、卑微。本章着重从父子关系、爱人关系以及主客关系三个层次探讨了上帝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从而奠定了人与上帝之间的和谐,突出上帝的仁爱。  关键词:赫
摘 要:伊莎贝尔在享受自由和重回婚姻生活并承担拯救帕茜的责任中艰苦选择,最终在这场享乐与道德责任的搏斗中,伊莎贝尔选择保护帕茜,从而获得了德性成长和精神重生。  关键词:伊莎贝尔;德性;自由;搏斗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01  在康德看来,作为有限理智的人,他的生活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搏斗。搏斗的双方,一方是从道德规律
小雨点妈妈是一位摄影师,每天在她的朋友圈里都能看到她和大家分享一些精美的作品,但是大部分都是生活中特别普通的小物件,这个物件在她的镜头下会显得与众不同,比如本来凌乱
期刊
摘 要:被誉为“法兰西玫瑰”的《小王子》是一部世界著名的哲理童话,每一句都是温柔且富有想象。是一个关于爱的纯净淡雅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爱与责任的寓言。  关键词:童真;爱;责任;小王子  作者简介:韩星宇(1998.11-),女 汉族,籍贯:山东滨州,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第一中学2013级高三(25)班学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01  读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与一种久违的感触再度相逢。充满童趣的书,像《安徒生童话》、《天方夜谭》、《小王子》、《天蓝色的彼岸》都是极好的,这些名字时常使我怀念那样一个充满魔法和奇迹的世界,那样一个充满着好奇与惊诧,同时都对什么都可以相信的年龄。在孩子的眼里,白雪公主和小红帽不是骗人的谎话编造
摘 要:《水浒传》小说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其经典性毋庸置疑。小说塑造了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对英雄的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外貌描写这三种手段来塑造人物。  关键词:水浒传;语言;行为;外貌  作者简介:杨慧(1981-),女,湖北十堰人,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