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功意”:手工复活“老物什”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Wang9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9岁的山东小伙李寿升,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可他现在所做的,似乎与他的年龄及专业都不大兼容。
  2012年,大学毕业后的李寿升成了全班同学中的“另类”。许多同学依据所学去了横店跟剧组,月入逾万,而他却觉得那样的工作不适合自己。折腾了差不多一年后,他开始自己创业,成立了一家名为“手功意”的情景模型工作室,一头扎进还原“老物什”的手工制作中,开始制作场景模型,包括历史场景再现、遗址复原、古建筑复原等。在山东,类似工作室几乎空白。
  一个新的时代青年,怎么就与古董样的“老物什”搅和上了?
  李寿升的父亲是一名心灵手巧的木匠,四乡八里人家的家具基本都是他一人打制的。李寿升从小耳濡目染,也学着制作家具模型。成长于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他自小就对富有年代感的旧房子、老物件充满感情,甚至觉得斑驳的墙皮也有一种别样的美。这样的“基因”,加上大学时一门名为“场景还原”课程的发酵,更使他对“老物什”情有独钟。
  “手功意”开张了,没有钱在市区里租像样的房子,李寿升就把工作室搬到城郊的一处民房里,没有家电,连冬天最基本的取暖火炉也省去了。有的都是工作必需的,院子中央是自制的工作台,一侧靠墙立着的是摆放得满满当当的工具架,两间房子里堆满了雕刻机、塑料泡沫等机器原料。李寿升不在乎条件,只在乎这里的“便利和安静”。
  条件可以简陋,但原料、工具和机器的购买是少不了要谈钱的。于是,李寿升就接一些白天去儿童话剧院做舞台道具的活儿,以“养活”自己的创业梦想。也因此,李寿升的创业生活成了黑白分明动静有别的两个世界:白天,他在嘈杂、喧哗中设计制作演出道具;晚上,他就安坐在工作室的桌旁,在静静的灯光下,画图、雕刻、涂石膏、打磨、粘接、上色,俨然手艺娴熟的老艺人。大到等比缩小的老济南火车站、山西李家村、上世纪80年代职工宿舍楼,小到一辆独轮手推车、一扇旧时的院门、一方热气腾腾的灶台,一件件“老物什” 就这样在他的手中“复活”。
  身边没有现成的模型可以借鉴,李寿升就买来古籍和老照片揣摩,同时,一趟趟出去采风激发创作灵感,古镇、小巷、深山里的古村落都留下过他的串串脚印。在山西碛口镇写生期间,李寿升无意间踏入李家村,便被层层叠叠、 依山而建的窑洞民居所震撼,这种大自然和人类建筑完美结合的壮观景象令其无比痴迷。脑中不知构了多少遍图,草稿不知修改了多少遍,两年后,作品终于出炉,这也是他至今为止最为满意的作品。
  创业两年后,李寿升终于在潍坊、济南举办了个人作品展,令他感动的是,很多年长的观众看到这些“老物什”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跟他分享自己过去的生活场景和成长故事。有位七旬老人在李家村模型前驻足审视,发现墙上的“文革”标语有误,便认真地写在纸上,帮李寿升纠正过来。作品展上,李寿升激动地说:“每一个老物什都有历史感,而每个人的故事不同,引发的情感共鸣千差万别,我很享受和大家分享的过程。”
  李寿升的分分秒秒在对“老物什”复原的一笔一划中悄悄溜走,从创业至今已有4年,他从未感觉到孤独,每时每刻与自己的作品对话,在他看来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但也有让他愁上心头的,那就是很多次创作卡壳的经历,如何选择合适的材质和工艺,并且注入自己的创意,“这个才是让你真正痛苦的事情”。在制作一辆不到10厘米长的卖糖葫芦的“大金鹿”自行车时,为了使每一颗糖葫芦都达到逼真的效果,李寿升进行了多次嘗试,才终于找到合适的材料,一笔一笔将糖葫芦刻上去。
  如今,他已经又多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他们借助微信公众号让更多人知晓这门手艺。不少感兴趣的年轻人辗转打听,专程来到僻壤乡村的工作室,只为亲身感受一下手工制作的氛围。李寿升也乐得受邀赴北京一家艺术类学院担任模型制作的指导老师,给台下比自己更年轻的95后们讲授手艺活儿的乐趣。他希望“老物什”能走进年轻人心里,让更多同龄人了解、爱上传统手工艺。目前,李寿升与合伙人正在尝试着制作适合家庭用的工艺摆件,设想着能进一步扩大“手功意”产品的市场和销路。
  与同学相比,李寿升坦言,他所赚不多,但他会坚持,也自信有未来。他认为,一件“老物什”就是一扇历史的窗口,“手功意”既为稻粱谋,还意在让历史生动地“复活”在人们眼前:一个民族,因为有历史而厚重而自豪;如果丢掉历史一味地赶潮流淘金,难免会丢掉灵魂。幸福无根,情无所倚,无趣无味。
  (编辑 欣然)
其他文献
南美洲奥里诺科河口生活着一种鱼,叫比拉鱼。别看这种鱼体只有巴掌大,而且貌不惊人,但它在当地却是出名的“英雄”,而它之所以被称为英雄,是因为它敢于同鳄鱼作斗争,而且常常会将鳄鱼吃掉。  比拉魚经常单独行动,只有巴掌大小,怎么能把体积庞大的凶狠鳄鱼吃掉呢?这就是比拉鱼的英雄之处了。  通常情况下,当一条鳄鱼惹怒一条比拉鱼后,这条比拉鱼便会靠近这条鳄鱼,冷不防地找到鳄鱼身体最柔软的部位,狠狠地咬上一口。
暮春有落花,深秋有落叶。选两句古诗词来渲染一下:宋人欧阳修词云,“雨横风狂三月暮”;宋人柳永词云,“昨夜西风凋碧树”。  每到暮春,常常想起的是欧词中的那位闺中少妇。深深庭院,静锁一人。任凭人上高楼,那堆烟似的杨柳依旧是,遮住了热切的望眼。唯有院中秋千与花朵,可以暂且慰藉一颗空寂的心灵。  阳春三月的风雨突至,狂风把美艳的春花吹落吹残,横雨又把花身打湿打上了泥巴。曾经年少轻狂的我,一度把面对此景的
北方有一种作物叫高粱。电影《红高粱》里,就是那个,比玉米个头矮,秋天头顶结火炬一样的红穗子。以前,高粱米饭曾是北方普通人家的饭桌主食。秋天,脱了籽粒的高粱穗子用细铁线一层层捆扎好,就是笤帚疙瘩,通常用来除尘,有时也临时充当家法,打不听话的小孩儿。那个打人很疼,新笤帚疙瘩打人有时还会做烟花散射状,崩高粱粒子。  我母亲手里常握着那么一把,她的握姿很独特,握着梢子那头,把留在外面,她就那么握着笤帚疙瘩
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有债务纠纷,某某欠某某多少多少钱,一直未还,几经躲避,最终被对方诉诸公堂。同时,媒体也不乏法院悬赏通缉“老赖”的报道,不由心生感慨。  毫无疑义,之所以有借贷关系的存在,其主体必定是关系不错的朋友,然而,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关系好与成功率不一定成正比,反倒是那些“没关系”的信贷企业反而出借率高——导致很多人在借钱被拒时还不明就里,一味地认为,即使是朋友,钱,也不像原来那么好借了
《礼记·杂记下》言:“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这说的是治国,强调宽严结合,赏罚并用。事实上,在这“张”与“弛”之间,要做到腾挪跌宕、游刃有余不是件易事。  譬如儒家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自然是“张”,强调一个“士”肩上的担子很重,不能撂挑子。但孔子又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这是“弛”,說明一个“士”也有精神完全放松的时
也许,对风衣,每一个女子心中都有一种情结。如同曾经耿耿于心的白马王子情结一样。  第一次知道风衣是在电视剧里,那时候,十来岁吧。电视剧的名字早已忘记,而那一幕的惊艳就像一片落不下去的叶子一样始终飞舞在时光里。金黄的树叶纷纷扬扬,高跟鞋敲击着路面,女主角远远走来,卡其色长风衣没有系扣,风里翻飞着,长发亦飞到了唇角,一脸凛冽。非常美,非常生动,非常酷。我呆掉了,以至于母亲喊我都没有听到。  我悄悄地跑
身價
期刊
那年,咸豆子读高一,我读高二,期末考试我们两个班级的学生交叉编排考场。咸豆子这一级,学校第一次将入学考试前五十名的学生划分在一起成立了实验班,咸豆子是重点高中重点班的学生,我表示敬佩。  万没想到咸豆子这样的尖子生也作弊,考英语时,我发现她带小抄入考场。试卷发下来,她先大体浏览一遍,然后迅速翻看小抄。她这个战术我懂,一般监考老师都以为作弊都是在考试后半段进行,前半段都先做会做的。咸豆子这叫出其不意
大多数人都喜欢听别人的夸赞,我也不例外。因为平常也发表了一些小文章,身边的一些朋友看见我就以“作家”相称,我也知道自己的斤两,嘴里说着“饶了我吧,别笑话我了”之类的话,可是心里却有点小小的得意。  朋友们,这样的情形不知你遇到过没有,见到长相平平的女子,你称她美女,她会笑靥如花;见到五十多岁的妇女,你喊她阿姨,她也许还会跟你急眼;就连一个副科长,你也得把副字省掉,或者干脆称他“领导”,这样他才会春
虫鸣,蝉唱,大雁缓缓飞过。这些都是秋天的音色。花落,叶飞,荷香散尽之际,树木枝干擎天。有道是西风卷帘,秋水奔流,苍凉间一夜潇潇的雨。  秋虫不光是指蟋蟀,还有瓜果地里的蝈蝈,菜园中的油蛉,篱落处的螽斯,以及瓦片之下的蛐蛐兒。据说,秋天的蚯蚓也是会吟唱的,那就要待得雨后,夜半贴着墙根才能听得到。自然,蟋蟀是昆虫里的音乐家,统领百虫吟唱,啾啾如诗,悠然成王。当你静坐在黑夜里,倾听虫声如雨,此起彼伏,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