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tx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对提高全民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仅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素养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由“知识型”教育向“素养型”教育转化
  人的素质是指人类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特点。有先天和后天两种。素养就是指后天素质,是人在后天的教育与环境中形成的。数学素养则是在数学学习及应用中形成的。它应包括:数学双基与数学文化素养、数学思想方法素养、数学思想品质素养、数学应用素养、辩证唯物素养。这些都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数学素养。其中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品质、数学应用等素养要素,都是数学教育观念更新与时代发展所赋予数學素质教育的使命。为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把数学教育功能由知识技能运用层次上升到思想方法及能力培养层次,进而上升到观念和精神品质形成的层次,使学生通过数学教学的训练、陶冶、渗透,优化思想品质及心理品质。
  二、改革课堂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数学实践中,我坚持“导、练、评”三环节循环运作法,即:化讲授导学,化讲后再生性巩固练习为探索形成性学习过程训练,化练前提示,练后小结为研讨学习训练基础上的评析。尤其是在新授和例题“适合讲”的环节上,总是精心教学情境,强化知识发现形成过程,加强学生探索学习的指导。化简单传授知识为着眼与启迪学生思维,化老师演示为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探索解决问题,化老师独唱主演为当好导演或合奏指挥,借助探索分析、类比、讨论、比较等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思维活动,通过各种运作演练曝光各类学生学习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效果,借助“导、练、评”循环运作,力求让所有学生都经历艰难探索,攀登未知高山,提高分析能力,享受成功喜悦。
  三、引导学生猜猜探索教材内容,提高效率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及其重要的就是要在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中创设课堂教学的良好状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特别要改变把数学作为“结果”来进行的状况,以推迟判断为特征,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组织和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数学 知识的提出、形成、发展、探索的过程。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来获取知识,使数学教学的层次由知识传授水平提高到思维训练水平。化学生被动接受现成结果为主动经历思维过程,充分发挥知识形成过程对形成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发展思维能力方面的非凡作用。化学生验证接受结果式学习为主动猜想探索发明创造式学习。使学生思维在过程中展开,能力在过程中发展,素养在过程中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岩土工程的勘察与工程基础性项目的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现代建筑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化,施工人员要想保证工程质量的安全就需要进一步增强基坑的开挖施工力度,工程的难度也就顺势提高了。目前,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仍然采用着较为传统的技术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工程建筑项目的需求。本文将简单论述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活动;问题;改进措施  自现代建筑设计实施以来,我
微课程是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一种重要方式。利用微课程教学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资源分享、学习效果评估。教师通过Ed LMS(学习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将生物学课程中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