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陶瓷/PE/钢结构抗破片侵彻研究

来源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9676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复合装甲抗高速厘米级破片开展研究,用弹道炮发射高速圆柱体破片,对复合装甲结构靶进行侵彻试验,模拟全预制破片杀伤战斗部爆炸破片对复合装甲的侵彻作用.结果表明:钢板与复合材料防弹板组成的复合装甲能防护1600 m/s以上的高速破片侵彻.用Autodyn三维软件进行数值仿真计算,试验与数值计算结果较一致,由数值模拟分析得到复合装甲各组分吸能及消耗弹体质量情况,研究结果可为钢/陶瓷/UHMWPE复合装甲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以某跨海大桥钢桥面板U肋为研究对象,用ProCAST软件对钢材焊点残余应力进行计算机模拟,在冷却条件和稳态条件下,计算顶板与U肋间的纵向残余应力,改变顶板厚度、顶板宽度、焊件长度、U肋高度、坡口角,分析不同因素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稳态条件下,顶板宽度、U肋高度和坡口角对钢材U肋焊接处的残余压应力影响显著,而顶板厚度和焊件长度对焊接处残余压应力影响不明显.因此用顶板上缘和U肋内侧计算钢材残余应力是最优方案.
针对单层多道增材制造,提出一种新的搭接模型——间隙填充模型.研究间隙填充模型对多道焊缝表面质量的影响,发现基体中心间距和接触角对成形件表面质量有重大影响.通过计算平均高度、总熔宽、方差和极差定量比较间隙填充模型和传统搭接模型的表面质量.结果表明:间隙填充模型沉积的多道焊缝表面质量明显优于传统搭接模型,提升了表面质量,节约了材料和时间成本.
为满足超特高压产品从单台设计研发向批量化生产转化,形成规范化、标准化、质量稳定的流水线作业,研发了一种大型电力变压器铁心冷却油道(滑石片结构)全自动粘接专用智能化设备.
本文针对对接式结构高压直流穿墙套管回路电阻异常的缺陷事件,根据力矩平衡原则,对套管关键部位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有限元仿真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端部新增接线端子的结构优化整改方案,通过仿真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
本文推导了计及风光荷相关性的变压器特征温度的概率密度分布;针对变压器运行风险的评估,提出绝缘劣化概率(IDP)、绝缘失效概率(IFP)和寿命损失期望(ELOIL)指标,实现新能源基地送端电网的变压器运行风险评估.
用IPG YLS-1500型光纤激光器对TU1镀镍无氧铜和6061铝合金进行激光搭接焊试验,探究焊缝成型及显微组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观察并分析接头的组织形貌.结果表明:接头成型良好,铜铝充分融合,焊缝横截面处有明显的铝向铜侧扩散.铝侧熔合线到焊缝中心,先形成珊瑚状的亚共晶组织Al2Cu+AlCu,而后是平行排列的板条状Al2Cu和块状AlCu,最后为紧密排列的块状AlCu和Al4Cu9.由于熔池溶液的流动,熔池中出现了不规则的“T”形晶粒.接头的剪切力达铜母材拉伸力的43.0
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压器振动信号的电能质量特征基提取方法,通过对变压器振动信号的分析,构建了变压器振动特征集合,借助决策树算法建立了基于变压器振动信号的电能质量特征基,并验证了其有效性.
为研究工艺参数对物料抛圆整形的影响,基于Abaqus仿真软件和内聚元法,对物料碰撞壁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颗粒在不同速度及结合能碰撞后的效果.结果表明:随速度增大,颗粒碰撞过程中剥落区增大,且在较高速度下(≥3 m/s),颗粒形貌变化较大.相同碰撞速度下,随颗粒结合能增大,颗粒剥落区减小.在碰撞速度为3 m/s,结合能为0.04 J时,碰撞后颗粒的形貌更好,物料造粒效果较好.
用硅酸盐体系电解液在6061铝合金表面制备自修复微弧氧化膜.用SEM、EDS分析氧化膜表面形貌和元素分布;用X射线衍射仪研究氧化膜的相组成;用盐雾试验研究膜层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反应总时间延长,氧化膜厚度逐渐增大,硬度先增后减;XRD和EDS显示氧化膜致密部位和裂纹修复部位的物相组成相同,主要以Al2O3和SiO2为主的莫来石相;盐雾试验和试样腐蚀后的微观形貌表明基体腐蚀最先出现在裂纹处,而非放电孔洞位置.氧化30 min,再在质量分数为5%的NaCl中性盐雾腐蚀306 h,试样表面无明显腐蚀.
本文中作者论述了主变压器电流互感器的配置需求,提出了两种安装方案,分析了其优缺点.对互感器的误差和实际二次极限电动势是否超过额定二次极限电动势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其性能满足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