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国际汉学”时代与“跨文化汉学”的建构——兼论学刊的中国气魄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x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汉学研究的持续升温,国内也陆续创办了几种相关学刊。大致说来,《世界汉学》虽然出手不凡,但出刊太少;《汉学研究》虽也长期坚持,但见不出编者的明晰学术理念;《清华汉学研究》的机构色彩更浓些;《法国汉学》独标某国之汉学学科。对日渐以世界为胸怀的国人来说,是极为有益的。但此刊主要是译介法国汉学家的学术成果,还谈不上对法国汉学学科的学术史研究。如果要举中国海外汉学研究的代表性刊物,
其他文献
通过调研,对长沙市水利投资的体制、公司的运作,取得的成绩与主要经验进行了详尽分析,并结合咸阳市实际,提出了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建议。
随着人类对自然无节制的掠夺,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体系遭到巨大破坏,艾滋病、SAKS、禽流感等从前闻所未闻的疾病正以空前的凶残和恐怖步步逼近人类生存的领地。气候异常变化等造
最早与书结下不解之缘的虫子大概是蟫。《尔雅》的注家郭璞解释说,蟫是“衣书中虫,一名蛹鱼”。蟫身体细长而扁平,长有银灰色细鳞,常生活在衣服和书里,吃上面的糨糊和胶质物,所以又
周来祥先生主编的《中华审美文化通史》是当代审美文化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而突出的成果。这一研究课题原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9后又被定为山东大学“211”工程标志性项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