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黑藏羊瘤胃发酵参数、抗氧化能力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来源 :饲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黑藏羊瘤胃发酵参数、抗氧化能力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2月龄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黑藏羊公羔,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A组黑藏羊饲喂精粗比为70:30的全混合日粮,B组黑藏羊饲喂精粗比为50:50的全混合日粮,C组黑藏羊饲喂精粗比为30:70的全混合日粮.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120 d.结果显示,A组的瘤胃液pH值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且B组的瘤胃液pH值显著低于C组(P<0.05);B组瘤胃液的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且A组瘤胃液的NH3-N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A组瘤胃液的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且B组的MCP显著高于C组(P<0.05).A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5).A组的α-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C组(P<0.05),C组的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B组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C组的糜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研究表明,青海黑藏羊饲喂精粗比50:50全混合日粮能够使得其瘤胃内环境最稳定.
其他文献
以凝结芽孢杆菌ZC-1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抑菌试验、药敏试验,对胃酸、胆盐及高温的耐受试验及菌株安全性试验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40℃,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痢疾志贺氏菌及普通变形杆菌等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菌株对氯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四环素及诺氟沙星表现敏感,但对呋喃唑酮表现出耐药性.凝结芽孢杆菌ZC-1在pH值2.0与pH值3.0处理6 h存活率分别为73.75%与91.18%;经0.3%与0.7%猪胆盐处理6 h,存活率分别为96.27%、91.07%;在80
试验探究日粮中添加黄腐酸对水貂母貂繁殖性能和仔貂抗病力的影响.选取母貂1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母貂.对照组母貂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0.3%黄腐酸,饲喂180 d.选用断奶幼公貂12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断奶幼公貂.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0.3%黄腐酸,饲喂90 d.结果显示,日粮添加0.3%的黄腐酸可以显著提高母貂分娩率和出生成活率(P<0.05),显著提高仔貂断奶成活率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的含量(P<0.05).研究表
四川省乐山市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并取得实效.一是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根据环境容量调整区域养殖布局,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引导规模养殖场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截至目前,全市粪污处理装备配套率达97%,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77%.二是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争取财政资金6000多万元在井研、犍为、马边等县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建立粪污处理中心5个,治理养殖场497家.
期刊
试验探讨“十全大补”发酵中药渣的饲用安全性及其在断奶仔猪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试验将48头21日龄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十全大补”发酵中药渣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饲喂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十全大补”发酵中药渣组日粮干物质含量显著降低,盐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十全大补”发酵中药渣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和仔猪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十全大补”发酵中药渣显著增加仔猪血
试验探究中草药复方制剂对团头鲂生长性能及肝脏组织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50.00±1.80)g的健康团头鲂1050尾,随机分成7组(A1、A2、B3、B4、C5、C6、D7),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用不同的中草药复方制剂饲料连续投喂28 d.结果显示,B4、C5和C6团头鲂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D7)(P<0.05);B4、C5和C6团头鲂的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4、C5和C6组的肥满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的肥
试验探究不同饲喂水平对妊娠期牦牛瘤胃发酵、血清生化指标和生殖激素的影响.选用15只体重相近、经同期发情处理并本交配种的妊娠期牦牛,随机分为自由采食组(AL)、80%采食组(IR80)和60%采食组(IR60),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分别在妊娠150、180、220 d采集牦牛瘤胃液及血液,测定瘤胃发酵情况、血清生化指标及生殖激素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80 d时,IR60组试牛瘤胃pH值高于其他两组.150 d时,各组间牦牛瘤胃液NH3-H浓度差异显著(P<0.05).饲喂水平对妊娠期牦牛瘤胃液中乙
试验研究植物甾醇对猪生产性能、免疫指标及Wnt1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240头“杜×长×大”三元猪,公、母各半,将试验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试验猪.分别在日粮中添加0、100、200、300 g/t植物甾醇,按照植物甾醇添加量依次命名为A(对照组)、B、C、D组.试验期50 d.结果显示,B、C、D组试验猪末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料重比(F/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眼肌面积(LM
文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饲料中金霉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对检测过程进行不确定来源分析,计算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结果显示,当饲料中金霉素含量为69.567 mg/kg时,在95%置信区间下,其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1.792 mg/kg(k=2).影响检测结果的各不确定度分量中,标准品纯度和标准工作液稀释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对结果的影响最大.
试验以南疆阿拉尔地区种植的14种高粱属饲草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高粱属饲草的产草量、粗蛋白(CP)、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灰分(ash)和淀粉(strach)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14种高粱属饲草中,鲜草总产量为7.59×104~1.76×105 kg/hm2,力神的鲜草产量最高;14种高粱属饲草中CP的含量为7.37%~7.64%,4264饲草品种最高;EE含量为4.13%~7.09%,绝佳EE含量最高;ADF含量为26.50%~33.48
试验研究产酸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和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试验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从宜宾竹鼠粪便中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初筛和DNS法测定纤维素酶活进行复筛,筛选得到1株产酸性纤维素酶的菌株G-1,使用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干燥杆菌属(Siccibacter colletis),对菌株G-1所产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4.0,在pH值为4~6的范围内保持1 h,相对酶活力在85%以上,对酸性环境的抗受性强;在30~50℃温度范围中静置1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