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与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比较

来源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434jkhg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支架辅助与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德州市人民医院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比较支架辅助栓塞组与非支架辅助栓塞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术后30 d临床转归。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115例患者,共115个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组47例,男性16例,年龄(56.81±10.16)岁;非支架辅助栓塞组68例,男性27例,年龄(52.38±9.60)岁。支架辅助栓塞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资料与非支架辅助栓塞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并发症、缺血并发症及有症状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支架辅助栓塞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34.04%对17.65%;P=0.044)、转归不良率(27.66%对10.29%;P=0.016)和病死率(14.89%对2.94%;P=0.046)均显著高于非支架辅助栓塞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优势比(odds ratio, OR)6.00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361~27.363;P=0.021]、糖尿病(OR 6.000,95% CI 1.548~23.255;P=0.010)、支架辅助(OR 12.201,95% CI 2.588~102.002;P=0.002)、围手术期出血并发症(OR 40.286,95% CI 4.508~360.032;P=0.001)和缺血并发症(OR 46.000,95% CI 10.716~197.460;P<0.001)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转归也较差,应尽量避免使用。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与弥散加权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and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MRA-DWI)不匹配指导下不同治疗方案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
我国各地区经济存在着发展严重不平衡的问题。农民收入低,为了提高家庭生活水平,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农村,离开家乡到城市务工,少则半年,多则几年回家探望一次,这些被留在农村的孩子就
期刊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儿童手术患者的影响,提高儿童手术的满意度和成功率.方法 通过术前访视、使用表麻药、PPIP、PPRP、玩具等方面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护理干预后的患儿焦虑、抑郁明显降低,减少了麻醉药物的使用和吸痰次数,提高了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结论 护理干预对儿童手术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目的 探讨24 h动态血压变异性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 vessel disease,CSVD)总体负担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
目的 探讨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s)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12
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许多胰岛素抵抗个体中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降低.近年来发现浆细胞膜糖蛋白-1(PC-1)可以抑制胰岛素受体磷酸化,并影
免疫活化基因在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和发挥效应的过程中,同时或相继表达并介导重要的生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示免疫反应的程度和转归,并对不同研究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