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学校的安全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关系着师生的平安,甚至生命;安全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证。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的安全问题进入多发、易发阶段,校园自杀、暴力、师生冲突、校舍倒塌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校园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校园常见的安全事故
不当活动事故 学生在课余时间相互追逐、戏耍、打闹时使用石子、小刀、玩具等器械造成的伤害。
挤压、踩踏事故 放學和下课时在楼道、门口等黑暗和狭窄的地方互相争先而造成的挤压、践踏等事故;学校楼房走廊栏杆的高度不符合要求;校园设深水池;有些危房还在使用,校园设施老化。
交通事故 不走人行道、随意横穿马路、强行超道、高速骑车等造成的交通事故;乘坐货车或超载车辆而造成伤亡的事故。
体育活动事故 体育活动或体育课上不遵守纪律或注意力不集中,活动随意,体育器械使用不得要领而造成的伤害。
劳动或社会实践事故 在劳动或社会实践中安全意识差,操作不熟练或不按要求操作而造成的伤害。
校园暴力事故 学校安全保卫制度不健全,防范措施不得力,学生受到校外不法之徒的侵害。哥们义气拉帮结伙;为小摩擦使用武力;盲目消费导致偷盗;不良交往拉人下水;少数教师有体罚行为。
消防事故 学生取暖、用电、饮食不当造成火灾、触电、中毒等事故。一是侥幸心理严重,导致老化的供电线路和设施仍在使用、消防器材不足等等。二是消防知识缺乏,大多师生不会使用灭火器,消防课很少,发生火情更不知如何处理。三是管理措施松懈,导致学生随便使用电器、煤气、蜡烛等易燃易爆物品。
学生身体特殊事故 因学生特殊疾病、特殊身体素质、异常心理状态受到意外冲击而造成的伤害。
自然灾害事故 学生自救自护能力差,遇到暴风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无法有效防卫造成的伤害。
卫生事故 学校卫生管理重视不够,工作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特别是农村学校食堂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卫生设施差等问题仍很突出,已成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隐患。
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加强校园安全
加强安全保护和未成年学生的管理 校园安全问题,从根本上讲与校园管理密切相关。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和完善校舍及校内设施安全管检修制度,包括对校舍、场地、教具、学具、实验仪器、体育设施等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的定期检查、维修、更换,确保使用安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设施采取警示措施或停止使用。二是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目前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应当针对当前校园伤害事故频发的特点,采取必要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
完善校园安全防控责任制,增加校园安全投入 校园安全防控,重在责任,各级各类学校都应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防控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校长总负责的校园安全保卫责任体系,抓好安全工作重在“三落实”:一是组织落实。领导分工要明确,分工负责的领导必须以主要精力抓安全工作,明确学校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安全工作规律性的认识,探索出成功的经验,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二是责任落实。建立安全工作网络,明确安全工作责任。通过建立规章制度,明确学校的安全责任和安全工作人员的职责。三是工作落实。学校安全工作面广量大,要将工作落到实处,就必须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校园安全防控保卫体系里校园安全管理和安全基础设施的具体体现,是保护学校师生员工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
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对校园安全问题的认识 校园安全问题在近几年之所以形势比较严峻,在一定程度上和校园的相关人员对安全问题的不重视有很大关系。校园不是净土,但是很多人认为安全问题离自己很遥远,没有预防心理,问题出现时处理问题的能力将明显不足。所以,提高学生对校园问题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丰富安全方面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治本的方法之一。学校可以通过讲座、主题日活动、签名活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学生自然地置身于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的氛围中。
学校安全关系到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的稳定,需要社会各方力量才能有效保证校园安全。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继续加强与公安、司法、卫生、文化、建设、交通、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的联系,把专项整治工作中已经形成的密切配合、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协作机制作为制度固定下来,坚持下去;要争取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及时沟通情况,分析安全形势,解决重点问题,真正把中小学幼儿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等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共同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
(作者单位: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城南小学)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的安全问题进入多发、易发阶段,校园自杀、暴力、师生冲突、校舍倒塌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校园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校园常见的安全事故
不当活动事故 学生在课余时间相互追逐、戏耍、打闹时使用石子、小刀、玩具等器械造成的伤害。
挤压、踩踏事故 放學和下课时在楼道、门口等黑暗和狭窄的地方互相争先而造成的挤压、践踏等事故;学校楼房走廊栏杆的高度不符合要求;校园设深水池;有些危房还在使用,校园设施老化。
交通事故 不走人行道、随意横穿马路、强行超道、高速骑车等造成的交通事故;乘坐货车或超载车辆而造成伤亡的事故。
体育活动事故 体育活动或体育课上不遵守纪律或注意力不集中,活动随意,体育器械使用不得要领而造成的伤害。
劳动或社会实践事故 在劳动或社会实践中安全意识差,操作不熟练或不按要求操作而造成的伤害。
校园暴力事故 学校安全保卫制度不健全,防范措施不得力,学生受到校外不法之徒的侵害。哥们义气拉帮结伙;为小摩擦使用武力;盲目消费导致偷盗;不良交往拉人下水;少数教师有体罚行为。
消防事故 学生取暖、用电、饮食不当造成火灾、触电、中毒等事故。一是侥幸心理严重,导致老化的供电线路和设施仍在使用、消防器材不足等等。二是消防知识缺乏,大多师生不会使用灭火器,消防课很少,发生火情更不知如何处理。三是管理措施松懈,导致学生随便使用电器、煤气、蜡烛等易燃易爆物品。
学生身体特殊事故 因学生特殊疾病、特殊身体素质、异常心理状态受到意外冲击而造成的伤害。
自然灾害事故 学生自救自护能力差,遇到暴风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无法有效防卫造成的伤害。
卫生事故 学校卫生管理重视不够,工作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特别是农村学校食堂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卫生设施差等问题仍很突出,已成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隐患。
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加强校园安全
加强安全保护和未成年学生的管理 校园安全问题,从根本上讲与校园管理密切相关。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和完善校舍及校内设施安全管检修制度,包括对校舍、场地、教具、学具、实验仪器、体育设施等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的定期检查、维修、更换,确保使用安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设施采取警示措施或停止使用。二是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目前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应当针对当前校园伤害事故频发的特点,采取必要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
完善校园安全防控责任制,增加校园安全投入 校园安全防控,重在责任,各级各类学校都应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防控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校长总负责的校园安全保卫责任体系,抓好安全工作重在“三落实”:一是组织落实。领导分工要明确,分工负责的领导必须以主要精力抓安全工作,明确学校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安全工作规律性的认识,探索出成功的经验,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二是责任落实。建立安全工作网络,明确安全工作责任。通过建立规章制度,明确学校的安全责任和安全工作人员的职责。三是工作落实。学校安全工作面广量大,要将工作落到实处,就必须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校园安全防控保卫体系里校园安全管理和安全基础设施的具体体现,是保护学校师生员工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
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对校园安全问题的认识 校园安全问题在近几年之所以形势比较严峻,在一定程度上和校园的相关人员对安全问题的不重视有很大关系。校园不是净土,但是很多人认为安全问题离自己很遥远,没有预防心理,问题出现时处理问题的能力将明显不足。所以,提高学生对校园问题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丰富安全方面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治本的方法之一。学校可以通过讲座、主题日活动、签名活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学生自然地置身于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的氛围中。
学校安全关系到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的稳定,需要社会各方力量才能有效保证校园安全。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继续加强与公安、司法、卫生、文化、建设、交通、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的联系,把专项整治工作中已经形成的密切配合、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协作机制作为制度固定下来,坚持下去;要争取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及时沟通情况,分析安全形势,解决重点问题,真正把中小学幼儿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等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共同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
(作者单位: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城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