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最基本、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语文教学方法。“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对中小学各个学段语文教学的明确要求。广西是中国汉语方言种类最多的省区之一,虽然区内中小学普及普通话教学已经数十年,但学生朗读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在一些偏远地区甚至包括一些城郊的中小学校,学生“唱读”现象依然较为普遍。在语文课标“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语境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本期我们共组织了四篇稿件:来自高校的杨学明副教授高屋建瓴,从对个性化朗读的概念阐释入手,分析了中小学个性化朗读的常见误区,指出了个性化朗读的具体培养路径;来自一线的骨干教师、教研专家,从各自的工作实际出发,为纠正唱读,努力实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改进策略和具体的指导方法。
“入乎耳,出乎口”;“发于心,表于声”。愿我们的这组稿件,能够给一线教师提高朗读及朗读教学指导水平带来一些有益的帮助,愿我们的学生不再唱读,不仅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而且可以逐步做到“朗读因个性而活色生香”。(编者)
“入乎耳,出乎口”;“发于心,表于声”。愿我们的这组稿件,能够给一线教师提高朗读及朗读教学指导水平带来一些有益的帮助,愿我们的学生不再唱读,不仅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而且可以逐步做到“朗读因个性而活色生香”。(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