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春不久将迎来2007年亚冬会,我们应牢牢把握住这次机遇,在发展体育产业的同时,打造运动城市,让冰雪运动走向千家万户。
1.亚冬会——长春的机遇
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将于2007年1月28日至2月4日在长春举行。赛会拟设10个大项,49个小项,将有亚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官员及新闻记者3000余人参加。届时,亚奥理事会还将在长春召开44个成员国和地区全体会议。这是我国第四次举办洲际以上综合性运动会,也是继1996年以后第二次承办的亚洲冬季运动会。
举办亚冬会将产生大量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产业需求、产品和服务需求。1981年至1988年汉城奥运会筹备阶段总投入40亿美元,给韩国带来了相当于70亿美元的诱发收益和33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诱发效果,增加就业30万人,汉城奥运组委会盈利3亿美元。巴塞罗那奥运会筹备阶段总投资高达96亿美元,加快了当时西班牙经济复苏,筹办期内新增就业人数5.9万人,带来了26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创造了2万个经常性就业机会。此届奥运会对巴塞罗那的经济发展至少推进了20年。据测算,在筹办亚冬会的4年里,我们对城市建设投入将超过220亿元。目前,长春市正在大力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绿地工程”,以实现“生态亚冬”的目标。亚冬会大大加速了长春的城市化进程,对长春的经济建设也起到助跑的效果。
2.后效应——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同样是办奥运会,有人欢喜有人忧愁。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举办,该届奥运会出现了10多亿美元的巨额亏空,致使该市的纳税人直到20世纪末才还清这笔债务。为了15天的奥运会使该市的纳税人负债20年,人称“蒙特利尔陷阱”。2004年雅典奥运会,人文色彩浓郁,其“奥林匹克回家”主旨受到广泛赞扬。但这届奥运会却是现代奥运108年历史上最“昂贵”的一届,主办国希腊为此耗去了约100亿欧元,造成国库空虚,政府财政预算赤字达到6.1%,居欧盟各国之首。雅典奥运会已曲终人散,然而投入30多亿欧元建设的30多个奥运场馆,在奥运会结束7个多月以来,一直处于“无用”状态。每年1亿多欧元的高昂养护成本成为雅典人的一大“心病”。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盛会改变了城市,但是盛会带来的问题我们不能不仔细分析。2008年奥运会,首次在中国首都北京举办,北京在吸纳和借鉴历届奥运会的经验教训后,及时提出节俭办奥运。长春市在筹备2007年亚冬会时不仅要考虑节省成本,也必须考虑亚冬会后设施的可持续经营问题。
3、大众化——让冰雪运动走向千家万户
北京亚布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张剑飞说:黑龙江省市场化的冰雪旅游兴起于第三届亚冬会,六七年间我国滑雪者从几百人增至几十万人,呈几何级数增长,竞技滑雪催生了旅游滑雪,旅游滑雪反过来又促进了竞技滑雪运动水平的提高和延伸。弃风车山庄的固有概念,打造亚运村的形象,令人耳目一新,使其定位实现一个飞跃,同时追加投资2000万元,消费水准由贵族化转向平民化、大众化,如同为其注入一支“强心剂”,改变了风车山庄萎靡不振的经营现状。
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人均GDP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就会升级,恩格尔系数就会大幅降低,居民对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将会大幅升高。长春市正处于这个阶段,据预测,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经济”时代。我国目前虽然尚处在工业化中期的起步阶段,但距休闲时代并不是久远的事情。休闲经济已经初露端倪。我国达到全年114天的法定假日,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而发达国家则用了近百年的时间才实现。近10年来,旅游、娱乐、体育健身、文化传播等休闲产业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发展,2003年,国内旅游达到7.8亿人次,出国旅游达到8900万人次。预计到202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3.3万亿元,占GDP的8%,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融入国际休闲文化的速度加快,休闲产业和休闲经济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冰雪运动是市民快乐的源泉。快乐和人类同在,和人类的理想同在。冰雪是北国特有的资源,是我们长春最宝贵的资源之一。长春冬季漫长而寒冷,对开展冰雪运动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经年累月,冰雪运动成为了市民最喜爱的运动,冰雪也成了百姓快乐的源泉,冬季运动具备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冰雪运动只有大众的参与才能蓬勃发展起来。
4、城市化——盛会打造新兴运动城市
随着冰雪旅游的开展,长春已经初步具备了运动城市的雏形。“到哈尔滨看冰,到长春滑雪”已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口头禅。利用亚冬会这个万众瞩目的时机,将长春作为运动城市的城市定位落到实处。同时因地制宜的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彻底改变东北人猫冬的习惯。运动投资可以带来强健的体魄,而健康会带来更高的城市效率。
城市的发展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发展作为支撑。据2004年的统计数据,吉林省的第三产业发展,居全国的第21位,长春市在全国大中城市的位次,也在中下游水平。运动城市的建设,将促进运动产业和相关产业的聚集。休闲经济的核心内容是休闲产业,它是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产业的融合。那么,运动城市则是要达到上述产业在一定区域内的聚集,形成一个以运动、休闲为主题的城市园区。这不仅为长春市城市东扩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而且产业的聚集和不断壮大,将会促进长春市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和高级化,并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运动休闲不仅与产业和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它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标志着人们已经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标志着人们从满足现实的基本生活需要,转向对精神生活的向往;标志着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正在逐步转向消费——生产的模式;标志着人们开始从有限的发展转向全面的发展。建设运动城市理念的提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挖掘长春市的文化底蕴,整合文化资源,不但具有长远的意义,而且有望成为我国休闲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先驱城市。
亚冬会,相当于一个经济发展的引擎,我们可以制造出一个新兴的运动产业,让城市产生可持续的发展效应。亚运村是亚冬会必不可少的一项投资,不仅牵涉到一大笔资金的问题,还牵扯到以后如何经营管理这些资产。但是如果这项投资由民间资本来完成,亚冬会组委会就会少了很多顾虑。亚运村不仅是一个运动员临时居住的场所,我们完全可以把它设计成一个带有运动场所的社区。它不仅拥有高档居住社区的物业管理与服务,还拥有一个完善的城市商业配套,更重要的是这里有运动带来的欢乐。把亚运村作为一个标杆和表率,让冰雪运动走入社区,让健康进入千家万户。
(作者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肖秋兰)
1.亚冬会——长春的机遇
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将于2007年1月28日至2月4日在长春举行。赛会拟设10个大项,49个小项,将有亚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官员及新闻记者3000余人参加。届时,亚奥理事会还将在长春召开44个成员国和地区全体会议。这是我国第四次举办洲际以上综合性运动会,也是继1996年以后第二次承办的亚洲冬季运动会。
举办亚冬会将产生大量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产业需求、产品和服务需求。1981年至1988年汉城奥运会筹备阶段总投入40亿美元,给韩国带来了相当于70亿美元的诱发收益和33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诱发效果,增加就业30万人,汉城奥运组委会盈利3亿美元。巴塞罗那奥运会筹备阶段总投资高达96亿美元,加快了当时西班牙经济复苏,筹办期内新增就业人数5.9万人,带来了26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创造了2万个经常性就业机会。此届奥运会对巴塞罗那的经济发展至少推进了20年。据测算,在筹办亚冬会的4年里,我们对城市建设投入将超过220亿元。目前,长春市正在大力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绿地工程”,以实现“生态亚冬”的目标。亚冬会大大加速了长春的城市化进程,对长春的经济建设也起到助跑的效果。
2.后效应——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同样是办奥运会,有人欢喜有人忧愁。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举办,该届奥运会出现了10多亿美元的巨额亏空,致使该市的纳税人直到20世纪末才还清这笔债务。为了15天的奥运会使该市的纳税人负债20年,人称“蒙特利尔陷阱”。2004年雅典奥运会,人文色彩浓郁,其“奥林匹克回家”主旨受到广泛赞扬。但这届奥运会却是现代奥运108年历史上最“昂贵”的一届,主办国希腊为此耗去了约100亿欧元,造成国库空虚,政府财政预算赤字达到6.1%,居欧盟各国之首。雅典奥运会已曲终人散,然而投入30多亿欧元建设的30多个奥运场馆,在奥运会结束7个多月以来,一直处于“无用”状态。每年1亿多欧元的高昂养护成本成为雅典人的一大“心病”。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盛会改变了城市,但是盛会带来的问题我们不能不仔细分析。2008年奥运会,首次在中国首都北京举办,北京在吸纳和借鉴历届奥运会的经验教训后,及时提出节俭办奥运。长春市在筹备2007年亚冬会时不仅要考虑节省成本,也必须考虑亚冬会后设施的可持续经营问题。
3、大众化——让冰雪运动走向千家万户
北京亚布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张剑飞说:黑龙江省市场化的冰雪旅游兴起于第三届亚冬会,六七年间我国滑雪者从几百人增至几十万人,呈几何级数增长,竞技滑雪催生了旅游滑雪,旅游滑雪反过来又促进了竞技滑雪运动水平的提高和延伸。弃风车山庄的固有概念,打造亚运村的形象,令人耳目一新,使其定位实现一个飞跃,同时追加投资2000万元,消费水准由贵族化转向平民化、大众化,如同为其注入一支“强心剂”,改变了风车山庄萎靡不振的经营现状。
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人均GDP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就会升级,恩格尔系数就会大幅降低,居民对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将会大幅升高。长春市正处于这个阶段,据预测,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经济”时代。我国目前虽然尚处在工业化中期的起步阶段,但距休闲时代并不是久远的事情。休闲经济已经初露端倪。我国达到全年114天的法定假日,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而发达国家则用了近百年的时间才实现。近10年来,旅游、娱乐、体育健身、文化传播等休闲产业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发展,2003年,国内旅游达到7.8亿人次,出国旅游达到8900万人次。预计到202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3.3万亿元,占GDP的8%,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融入国际休闲文化的速度加快,休闲产业和休闲经济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冰雪运动是市民快乐的源泉。快乐和人类同在,和人类的理想同在。冰雪是北国特有的资源,是我们长春最宝贵的资源之一。长春冬季漫长而寒冷,对开展冰雪运动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经年累月,冰雪运动成为了市民最喜爱的运动,冰雪也成了百姓快乐的源泉,冬季运动具备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冰雪运动只有大众的参与才能蓬勃发展起来。
4、城市化——盛会打造新兴运动城市
随着冰雪旅游的开展,长春已经初步具备了运动城市的雏形。“到哈尔滨看冰,到长春滑雪”已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口头禅。利用亚冬会这个万众瞩目的时机,将长春作为运动城市的城市定位落到实处。同时因地制宜的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彻底改变东北人猫冬的习惯。运动投资可以带来强健的体魄,而健康会带来更高的城市效率。
城市的发展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发展作为支撑。据2004年的统计数据,吉林省的第三产业发展,居全国的第21位,长春市在全国大中城市的位次,也在中下游水平。运动城市的建设,将促进运动产业和相关产业的聚集。休闲经济的核心内容是休闲产业,它是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产业的融合。那么,运动城市则是要达到上述产业在一定区域内的聚集,形成一个以运动、休闲为主题的城市园区。这不仅为长春市城市东扩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而且产业的聚集和不断壮大,将会促进长春市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和高级化,并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运动休闲不仅与产业和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它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标志着人们已经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标志着人们从满足现实的基本生活需要,转向对精神生活的向往;标志着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正在逐步转向消费——生产的模式;标志着人们开始从有限的发展转向全面的发展。建设运动城市理念的提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挖掘长春市的文化底蕴,整合文化资源,不但具有长远的意义,而且有望成为我国休闲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先驱城市。
亚冬会,相当于一个经济发展的引擎,我们可以制造出一个新兴的运动产业,让城市产生可持续的发展效应。亚运村是亚冬会必不可少的一项投资,不仅牵涉到一大笔资金的问题,还牵扯到以后如何经营管理这些资产。但是如果这项投资由民间资本来完成,亚冬会组委会就会少了很多顾虑。亚运村不仅是一个运动员临时居住的场所,我们完全可以把它设计成一个带有运动场所的社区。它不仅拥有高档居住社区的物业管理与服务,还拥有一个完善的城市商业配套,更重要的是这里有运动带来的欢乐。把亚运村作为一个标杆和表率,让冰雪运动走入社区,让健康进入千家万户。
(作者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肖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