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体外诱导负载TGF-β1基因的兔关节滑膜细胞向透明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为组织工程学修复关节软骨损伤提供体外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扩增B型滑膜细胞并纯化,构建pcDNA3.1-TGF-β1,用Lipofectamine 2000法转染,转染pcDNA3.1-TGF-β1组为实验组,转染pcDNA3.1(+)空质粒组为对照组,未转染组为空白组.转染后48 h行G418筛选,RT-PCR检测TGF-β1的瞬时表达,同时取阳性细胞爬片,行抗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G418维持筛选,每2 d取部分细胞计数,连续12 d,绘制生长曲线,转染后3周,每周取部分细胞爬片行抗TGF-β1和抗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采用Image-Pro Plus V6.0软件分析处理,实验数据采用SPSS 13.0行统计学处理,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实验组转染后转染率为18%,转染后生长曲线显示细胞早期生长活性下降,细胞数量在转染后第4天降低到3.6×104/ml,第3天RT-PCR检测到TGF-β1阳性片段,抗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细胞内阳性颗粒,对照组及空白组均为阴性;细胞转染后第3周,实验组抗TGF-β1及抗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仍见细胞内阳性颗粒,对照组及空白组为阴性;图像分析结果表明,转染后第7天实验组抗TGF-β1的PU值为(19.04±1.26),对照组及空白组PU值分别为(4.07±0.65)和(3.23±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14 d实验组抗Ⅱ型胶原的PU值为(13.74±1.27),对照组及空白组PU值分别为(4.62±0.56)和(3.9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质体法重组pcDNA3.1-TGF-β1基因可成功转染兔关节滑膜细胞,转染后细胞成功表达TGF-β1,并分泌Ⅱ型胶原蛋白,表现出透明软骨细胞样生理特征,滑膜细胞有望成为一种良好的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体外诱导负载TGF-β1基因的兔关节滑膜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
【摘 要】
:
目的 探讨体外诱导负载TGF-β1基因的兔关节滑膜细胞向透明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为组织工程学修复关节软骨损伤提供体外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扩增B型滑膜细胞并纯化,构建pcDNA3.1-TGF-β1,用Lipofectamine 2000法转染,转染pcDNA3.1-TGF-β1组为实验组,转染pcDNA3.1(+)空质粒组为对照组,未转染组为空白组.转染后48 h行G418筛选,RT-PCR检
【机 构】
:
51012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51012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51012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51012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5101
【出 处】
:
中华创伤杂志
【发表日期】
:
2009年25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儿童上肢手术后采用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臂丛阻滞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45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并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组(罗哌卡因臂丛阻滞麻醉)、B组(罗哌卡因臂丛阻滞+吗啡皮下注射麻醉)、C组(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臂丛阻滞麻醉).以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评价镇痛效果,以FLACC评分<4分的维持时间作为有效镇痛时间.分别于术后1,2,4,6,8,12,24 h记录各组
额叶脑挫裂伤在颅脑损伤中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检查相对特殊,除有较大的血肿占位、瞳孔改变等脑疝表现需行急诊手术外,大部分患者在行保守治疗过程中有突发病情恶化的风险,往往因丧失手术时机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笔者总结2004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96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对其治疗进行总结分析。
期刊
中国伤害死亡人数占到总死亡人数的10%,伤害造成的潜在生产寿命损失年(PPYLL)超过了总死亡PPYLL的30%.其中创伤约占伤害死亡的70%,成为我国的第四位死亡原因、青壮年死亡的首位原因,而且还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仅交通伤在近十年间就上升了81%[1,2]。
期刊
目的 建立猪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动态模拟子弹侵彻下颌骨过程,探讨颌面部枪弹伤有限元分析方法.方法 将CT所获得的本地猪下颌骨医学数字图像通讯(digital imagins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数据通过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然后利用ANSA软件划分网格建立猪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LS-DYNA软件中仿真7.62 mm制式弹致伤过程
高能量损伤导致的严重胸腰椎三柱骨折在临床上日渐增多,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传统的单纯后路或前路手术均不能间时完成椎管减压与三柱重建,前后路联合手术因兼具椎管减压与三柱重建的优势,而成为当前治疗严重胸腰椎三柱骨折的首选,但手术耗时长,创伤大[1]。
期刊
随着交通运输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Pilon骨折的发病率、致残率逐年增加,由于关节面塌陷、干骺端粉碎,其处理仍比较棘手,并发症多.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8年7月采用分步延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Pilon骨折4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组合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颈椎损伤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对32具颈椎标本行枢椎椎板轴向CT加密扫描,测量枢椎椎板的长度、高度,枢椎椎板上、中、下部的厚度,椎板轴线与欠状面的夹角.8例颈椎损伤患者中,Anderson 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关节向后脱位2例、向前脱位1例、齿状突骨不愈合1例,Ⅲ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关节不稳、横韧带撕裂2例,Ⅱ型Hangman骨折伴C<,2~3>不稳1例,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