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涉及授课教师、学生以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各方面关系的系统工程。在精品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建设中提出自己的几点见解,并认识到:精品课程建设可以促进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调学生数据库应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精品课程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010184-01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涉及授课教师、学生以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各方面关系的系统工程,涉及人员众多,其环节繁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如何处理和协调这些关系是非常棘手和困难的。
至于数据库技术,它广泛应用于各类行业中,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现在几乎80%以上的应用程序都需要依靠数据库,数据库开发人员的需求量非常大,许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数据库相关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则是其中一门非常重要的主干课程。为了使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建设好《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精品课程也就十分必要了。结合精品课程的评价指标,对该精品课程这一大学课程概念,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
第一,设置教学内容,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突出实践教学。大部分高等院校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现象非常普遍,其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的确定必须符合行业与企业需求,是否有利于社会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为基础。所以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取向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而从课程体系结构上讲,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要涵盖一定的数据库基础理论,又要包括操作实践内容。
在数据库原理教学中,数据库、数据表、视图、触发器的建立等这些知识都是操作性非常强的,应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过程,注重操作技能。学时安排上,建议由网络基础理论教学和课程实践设计组成。实践学时要占到总课时的50%以上,坚持“实践、实际、实用”的“三实”原则。而对于非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则适当降低要求,应用主要偏向于库表设计和查询设计。
第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真正意义的大学课程必须结合学习者的“自我意义”建构活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通过其自主的探究活动去研究问题,掌握知识,创造知识,并且利用精品课程网站的学习平台,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小论文和课程实验设计放在网站上,及时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评价总结,学习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因此该课程必须体现出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性,而不能成为“迫使”学习者学习的外在枷锁。
第三,利用网络平台资源共享的优势。现代课程概念必须体现出现代教育技术的特性。现代课程以比特为媒介,以网络为实施空间,全面开放学习时间,能够充分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同时能够促进优秀课程资源共享,灵活而高效。所以,精品课程还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我们开设辅导和学术交流在线论坛,组织学生应用论坛的自由交流功能进行网上学习、答疑辅导,同时建立配套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网络考试系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机的抽样考试,方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检验自己的知识。
建设《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精品课程,使其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达到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成为高校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织部分,同时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之一。在建设《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关于人才培养上有两方面的表现:
一是,精品课程的建设可以促进教师队伍的培养,特别是对年轻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创建精品课程的保证。在此精品课程建设中,在项目负责人的直接策划下,各主讲教师公开教学并进行了多媒体教学录像,相关教师听课,特别是青年教师,相关教学问题及时进行讨论、交流,相互促进。同时本课程采用了老教师对青年教师实行传、帮、带的形式,根据青年教师本人的科研方向和相关领域情况,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对教学(授课内容、实验指导、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科研(课题申报、发表论文等)提出具体要求,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并鼓励其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使他们开阔眼见,从而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并给予指导,使得提高教学水平,深化教学效果,增强科研能力,从整体上提升了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同时保障精品课程的顺利进行。
目前,本课程已拥有一支专业水平较高、年龄结构合理、富有进取精神、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教师人员队伍。迄今,本课程有一名教师是省第三届教学名师,一名是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005年),多名青年教师在省电脑竞赛中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等同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二是,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精品课程建设中可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强调学生数据库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自始至终是课程建设的中心。以学生为本,其培养是课程建设的主线。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导演者,使学生由被动学习的客体转为主体,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学生熟悉、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精品课程建设中,一方面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增加课堂讨论时间和增设在线讨论区,让整个课程学习氛围活跃起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认识、理解和归纳能力;另一方面选择一个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SQL Server、ORACLE等)为实验环境,让学生看到一个具体形象的实例,吸引学生,亲身体验,亲自动手操作,强调学生数据库应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郑家茂、张胤,“课程”与“精品课程”:“精品课程”解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5).
[2]龚非力,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2004(4):25- 26.
[3]师黎、常永英,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构建和谐教学体系的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4]刘杉让,试论高等学校的课程评价与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农业教育,2005,(3).
作者简介:
曾晓亮,男,江西赣县,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信息系教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数据库技术;卢镭,女,江西赣州,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信息系教师,研究方向:信息管理。
[关键词]精品课程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010184-01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涉及授课教师、学生以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各方面关系的系统工程,涉及人员众多,其环节繁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如何处理和协调这些关系是非常棘手和困难的。
至于数据库技术,它广泛应用于各类行业中,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现在几乎80%以上的应用程序都需要依靠数据库,数据库开发人员的需求量非常大,许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数据库相关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则是其中一门非常重要的主干课程。为了使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建设好《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精品课程也就十分必要了。结合精品课程的评价指标,对该精品课程这一大学课程概念,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
第一,设置教学内容,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突出实践教学。大部分高等院校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现象非常普遍,其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的确定必须符合行业与企业需求,是否有利于社会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为基础。所以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取向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而从课程体系结构上讲,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要涵盖一定的数据库基础理论,又要包括操作实践内容。
在数据库原理教学中,数据库、数据表、视图、触发器的建立等这些知识都是操作性非常强的,应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过程,注重操作技能。学时安排上,建议由网络基础理论教学和课程实践设计组成。实践学时要占到总课时的50%以上,坚持“实践、实际、实用”的“三实”原则。而对于非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则适当降低要求,应用主要偏向于库表设计和查询设计。
第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真正意义的大学课程必须结合学习者的“自我意义”建构活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通过其自主的探究活动去研究问题,掌握知识,创造知识,并且利用精品课程网站的学习平台,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小论文和课程实验设计放在网站上,及时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评价总结,学习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因此该课程必须体现出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性,而不能成为“迫使”学习者学习的外在枷锁。
第三,利用网络平台资源共享的优势。现代课程概念必须体现出现代教育技术的特性。现代课程以比特为媒介,以网络为实施空间,全面开放学习时间,能够充分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同时能够促进优秀课程资源共享,灵活而高效。所以,精品课程还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我们开设辅导和学术交流在线论坛,组织学生应用论坛的自由交流功能进行网上学习、答疑辅导,同时建立配套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网络考试系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机的抽样考试,方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检验自己的知识。
建设《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精品课程,使其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达到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成为高校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织部分,同时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之一。在建设《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关于人才培养上有两方面的表现:
一是,精品课程的建设可以促进教师队伍的培养,特别是对年轻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创建精品课程的保证。在此精品课程建设中,在项目负责人的直接策划下,各主讲教师公开教学并进行了多媒体教学录像,相关教师听课,特别是青年教师,相关教学问题及时进行讨论、交流,相互促进。同时本课程采用了老教师对青年教师实行传、帮、带的形式,根据青年教师本人的科研方向和相关领域情况,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对教学(授课内容、实验指导、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科研(课题申报、发表论文等)提出具体要求,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并鼓励其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使他们开阔眼见,从而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并给予指导,使得提高教学水平,深化教学效果,增强科研能力,从整体上提升了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同时保障精品课程的顺利进行。
目前,本课程已拥有一支专业水平较高、年龄结构合理、富有进取精神、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教师人员队伍。迄今,本课程有一名教师是省第三届教学名师,一名是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005年),多名青年教师在省电脑竞赛中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等同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二是,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精品课程建设中可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强调学生数据库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自始至终是课程建设的中心。以学生为本,其培养是课程建设的主线。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导演者,使学生由被动学习的客体转为主体,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学生熟悉、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精品课程建设中,一方面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增加课堂讨论时间和增设在线讨论区,让整个课程学习氛围活跃起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认识、理解和归纳能力;另一方面选择一个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SQL Server、ORACLE等)为实验环境,让学生看到一个具体形象的实例,吸引学生,亲身体验,亲自动手操作,强调学生数据库应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郑家茂、张胤,“课程”与“精品课程”:“精品课程”解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5).
[2]龚非力,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2004(4):25- 26.
[3]师黎、常永英,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构建和谐教学体系的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4]刘杉让,试论高等学校的课程评价与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农业教育,2005,(3).
作者简介:
曾晓亮,男,江西赣县,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信息系教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数据库技术;卢镭,女,江西赣州,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信息系教师,研究方向: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