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编辑力角度入手,重点探讨编辑力概念、编辑力的核心与发展,以及提升编辑力的方式,通过学习编辑大家叶圣陶和鹫尾贤也的出版理念和思想,来初步理解编辑力对于编辑成长和编辑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性,了解编辑力生发的形式,指出提升编辑力的两条途径。
关键词 编辑力;编辑;叶圣陶;鹫尾贤也;出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7-0126-02
在图书出版工程中,编辑作为连接各个环节的桥梁,其作用不可小觑。而近几年,新闻出版界的相关学者广泛讨论的编辑力这一话题,一是,希望业界了解并重视编辑力的内涵,以及其对编辑自身职业能力提高的重要性;二是,研究在新媒体广泛应用的时期,对编辑力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就编辑力本身,从古至今,都有相关的思想在影响着一代一代的出版人。
1 何为编辑力
编辑力,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编辑从图书策划到营销的过程中各种力的总和。对于编辑工作者来说,他们除了需要一般工作中的细心、敏锐观察力、良好沟通、清晰逻辑与分析能力之外,还需要有扎实的文化底蕴和文字能力,更需要有灵活的脑袋可以有源源不断的创意想象。简言之,“编辑力是指一个编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主要包括编辑的选题策划创意能力、编校能力、营销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在不同的时代,随着数字技术和出版产业的发展,对编辑力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在数字出版的今天,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并且阅读的媒体选择也变得多样,信息传播途径变得多元,传播效果中的可控因素变少,不可控因素变多。正是这种社会背景,对当代编辑的编辑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图书的内容如何把关,如何创新,如何提升营销力度,如何营造良好的社会阅读环境都是编辑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2 编辑力的时代生发
2.1 “内容为王”的坚守
无论出版形式发生怎样的变化,图书的灵魂和核心都不会改变,那就是通过精心策划、满足读者需求的内容,这也是编辑在策划出版一本图书时需要坚持的根本原则,即“内容为王”。
从事编辑出版工作60余年的大出版家叶圣陶先生,尽管很少攥写有关编辑出版的文章,却可以从他的具体工作中看到他的出版思想,即“‘教育出版’‘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带偏见的选稿原则、注意语言文字教导性的思想、编辑要不断学习以提升自己的水平”等,这五个原则可以看作是编辑在图书策划出版中需要坚守的底线和根本。从图书的创意,到图书的文字本身,都要坚持以读者为根本出发点,出版真正传播知识和文化思想的好图书。
2.2 创意、策划到人际关系
日本“现代新书”总编辑鹫尾贤也编写了《编辑力:从创意、策划到人际关系》一书,他从书籍创意发想、与作者的沟通方式、催稿的手段、目录的编法、书腰的优劣、怎么下小标、如何炒作新书话题、熟悉通路与营销、发展人际网络等,彻底解说编辑工作的内涵,被称为是一本亲炙现场的编辑教科书。从这本图书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编辑作为“社会活动家”,要想提高自身的编辑力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与传统的“内容为王”的原则有所不同的是,鹫尾贤也从编辑的实际工作出发,强调了选题策划和营销发行的能力。策划力是编辑力的核心,这也是图书内容形成的基石,沟通力是编辑力的重要因素,是图书最终实现从作者到读者,实现传播知识这一价值的根本。
3 提升编辑力的有效渠道
3.1 坚持不懈的学习与钻研
人们常说,编辑是“杂家”,这是由编辑这一职业的特性所决定的,也是编辑所背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所决定的。编辑接触到的作者,经手的稿件可能涉及各个学科,各种行业,如何对这些知识信息“去伪存真”,需要作者有强大的知识储备。每出版一本图书,编辑都需要经历一次知识的洗礼,严谨执着地对待每一个文字是编辑应该具备的职业精神。
要想做到对图书内容的准确掌控,完全依赖图书的作者是万万不可取的。编辑作为图书编辑加工的负责人,必须对图书的内容细致把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编辑干到老,学到老。时时刻刻保持积极学习的心态,这种学习不仅仅是对某一学科,某一内容的具体学习,还包括如各种信息技术,各种文化政策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编辑工作中游刃有余,才能与时俱进,真正提高自身的编
辑力。
3.2 善用社会化媒体
社会化媒体的蓬勃发展,多种形态的媒体互相竞争的局面,带来了信息的高度公开化,尽管其中有信息冗余,虚假信息泛滥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为拓展编辑力,促进编辑力提升带来了
机遇。
一方面,编辑可以通过社会化媒体,关注时代热点和读者可能关心的问题,了解大家喜闻乐见的出版形式,以此作为启发创意的途径;另一方面,编辑可以借助社会化媒体,为自己图书的前期内容调查和后期发行服务,通过各种数字形式让更多的潜在读者认识、了解图书,在社会化的网络中,建立最广泛的人际关系,获得对图书出版有指导性意义的关键信息。
无论是叶圣陶先生,还是鹫尾贤也,他们对于编辑力的根本思想都在于如何让图书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叶圣陶先生更加强调编辑对于图书内容的主观能动性,而鹫尾贤也则更加强调在市场经济中,图书出版编辑为适应市场需求需要提升的综合能力。总体而言,编辑无论在何时,都需要挖掘和提升编辑力,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士梅.图书编辑:善用自媒体 提升编辑力[J].中国出版,2014(8):30.
[2]李建伟,董彦君,李天姣.社会化媒体编辑力初探——以新浪微博为例[J].中国编辑,2012(3):30.
[3]唐银辉,朱宝林.现代编辑出版家的编辑力初探[J].编辑之友,2015(4):34.
[4]李常庆,蔡银春.叶圣陶编辑出版思想研究综述[J].中国编辑,2014(3):7.
关键词 编辑力;编辑;叶圣陶;鹫尾贤也;出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7-0126-02
在图书出版工程中,编辑作为连接各个环节的桥梁,其作用不可小觑。而近几年,新闻出版界的相关学者广泛讨论的编辑力这一话题,一是,希望业界了解并重视编辑力的内涵,以及其对编辑自身职业能力提高的重要性;二是,研究在新媒体广泛应用的时期,对编辑力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就编辑力本身,从古至今,都有相关的思想在影响着一代一代的出版人。
1 何为编辑力
编辑力,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编辑从图书策划到营销的过程中各种力的总和。对于编辑工作者来说,他们除了需要一般工作中的细心、敏锐观察力、良好沟通、清晰逻辑与分析能力之外,还需要有扎实的文化底蕴和文字能力,更需要有灵活的脑袋可以有源源不断的创意想象。简言之,“编辑力是指一个编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主要包括编辑的选题策划创意能力、编校能力、营销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在不同的时代,随着数字技术和出版产业的发展,对编辑力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在数字出版的今天,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并且阅读的媒体选择也变得多样,信息传播途径变得多元,传播效果中的可控因素变少,不可控因素变多。正是这种社会背景,对当代编辑的编辑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图书的内容如何把关,如何创新,如何提升营销力度,如何营造良好的社会阅读环境都是编辑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2 编辑力的时代生发
2.1 “内容为王”的坚守
无论出版形式发生怎样的变化,图书的灵魂和核心都不会改变,那就是通过精心策划、满足读者需求的内容,这也是编辑在策划出版一本图书时需要坚持的根本原则,即“内容为王”。
从事编辑出版工作60余年的大出版家叶圣陶先生,尽管很少攥写有关编辑出版的文章,却可以从他的具体工作中看到他的出版思想,即“‘教育出版’‘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带偏见的选稿原则、注意语言文字教导性的思想、编辑要不断学习以提升自己的水平”等,这五个原则可以看作是编辑在图书策划出版中需要坚守的底线和根本。从图书的创意,到图书的文字本身,都要坚持以读者为根本出发点,出版真正传播知识和文化思想的好图书。
2.2 创意、策划到人际关系
日本“现代新书”总编辑鹫尾贤也编写了《编辑力:从创意、策划到人际关系》一书,他从书籍创意发想、与作者的沟通方式、催稿的手段、目录的编法、书腰的优劣、怎么下小标、如何炒作新书话题、熟悉通路与营销、发展人际网络等,彻底解说编辑工作的内涵,被称为是一本亲炙现场的编辑教科书。从这本图书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编辑作为“社会活动家”,要想提高自身的编辑力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与传统的“内容为王”的原则有所不同的是,鹫尾贤也从编辑的实际工作出发,强调了选题策划和营销发行的能力。策划力是编辑力的核心,这也是图书内容形成的基石,沟通力是编辑力的重要因素,是图书最终实现从作者到读者,实现传播知识这一价值的根本。
3 提升编辑力的有效渠道
3.1 坚持不懈的学习与钻研
人们常说,编辑是“杂家”,这是由编辑这一职业的特性所决定的,也是编辑所背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所决定的。编辑接触到的作者,经手的稿件可能涉及各个学科,各种行业,如何对这些知识信息“去伪存真”,需要作者有强大的知识储备。每出版一本图书,编辑都需要经历一次知识的洗礼,严谨执着地对待每一个文字是编辑应该具备的职业精神。
要想做到对图书内容的准确掌控,完全依赖图书的作者是万万不可取的。编辑作为图书编辑加工的负责人,必须对图书的内容细致把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编辑干到老,学到老。时时刻刻保持积极学习的心态,这种学习不仅仅是对某一学科,某一内容的具体学习,还包括如各种信息技术,各种文化政策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编辑工作中游刃有余,才能与时俱进,真正提高自身的编
辑力。
3.2 善用社会化媒体
社会化媒体的蓬勃发展,多种形态的媒体互相竞争的局面,带来了信息的高度公开化,尽管其中有信息冗余,虚假信息泛滥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为拓展编辑力,促进编辑力提升带来了
机遇。
一方面,编辑可以通过社会化媒体,关注时代热点和读者可能关心的问题,了解大家喜闻乐见的出版形式,以此作为启发创意的途径;另一方面,编辑可以借助社会化媒体,为自己图书的前期内容调查和后期发行服务,通过各种数字形式让更多的潜在读者认识、了解图书,在社会化的网络中,建立最广泛的人际关系,获得对图书出版有指导性意义的关键信息。
无论是叶圣陶先生,还是鹫尾贤也,他们对于编辑力的根本思想都在于如何让图书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叶圣陶先生更加强调编辑对于图书内容的主观能动性,而鹫尾贤也则更加强调在市场经济中,图书出版编辑为适应市场需求需要提升的综合能力。总体而言,编辑无论在何时,都需要挖掘和提升编辑力,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士梅.图书编辑:善用自媒体 提升编辑力[J].中国出版,2014(8):30.
[2]李建伟,董彦君,李天姣.社会化媒体编辑力初探——以新浪微博为例[J].中国编辑,2012(3):30.
[3]唐银辉,朱宝林.现代编辑出版家的编辑力初探[J].编辑之友,2015(4):34.
[4]李常庆,蔡银春.叶圣陶编辑出版思想研究综述[J].中国编辑,20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