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脑利钠肽、内皮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变化与意义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478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梗死是导致患者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其发病率为110/10万人口,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在脑梗死超急性期和急性期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本研究观察了2006年1月至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内皮素-1(endothelin,ET-1)、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希望为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并对脑梗死的防治提供有益的启示。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臭氧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分为臭氧注射组(共有患者90例,根据注射浓度的不同分为30 μg/ml组、45 μg/ml组和60 μg/ml组共3个亚组,每组患者30例)和中药薰敷组(30例),30 μg/ml组、45 μg/ml组和60μg/ml组采用相对应的臭氧浓度注射和中药薰敷综合治疗,中药薰敷组仅给予单纯的中药薰敷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1、3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婴儿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姿势异常,同时可伴有智力障碍、抽搐发作、视听觉障碍及言语功能障碍等,是一组综合病症.脑瘫的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在治疗中,可能发生医院感染(简称院感),严重影响患儿的康复.本研究回顾性调查了脑瘫患儿在住院康复治疗过程中的院感发生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危险因素,为防治脑
目的 分析不同康复模式对小儿脑性瘫痪产生的经济学效果.方法 将153例脑瘫患儿分为医院-社区-家庭康复组(n=52)、医院内康复组(n=50)和无干预措施组(n=51),分别施行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医院内康复模式和无干预措施治疗.3组均于入组时、第3和第6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88评估表(GMFM-88)、费用统计表进行评估.结果 入组时,3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各项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
肌肉痉挛的治疗是康复医疗面临的重要挑战.治疗肌肉痉挛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是神经阻滞[1].神经溶解技术( neurolysis)和化学神经阻断技术(chemodenervation)是神经阻滞的基本方法.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已经有较多文献综述,而神经阻滞的关键技术——定位方法较少论及.本文就神经阻滞的定位方法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脑卒中是目前人类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150万,每年死于脑卒中患者约有100万[1];脑卒中幸存者中约有55%~75%出现不同程度上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2组患者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麻痹(Bell palsy),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多由于茎乳突孔内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方法较多,如针刺、按摩、物理因子治疗等,但疗效均不够理想.我科联合采用电针、面肌功能训练及超短波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广义上讲,脑损伤是指种种原因引起的脑的损伤和组织结构的异常.从病因上讲,主要包括脑卒中和颅脑外伤.由于脑卒中和颅脑外伤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期刊
骨骼是人体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参与机体支撑、运动、造血、矿物质存储等多项重要生理过程.在正常情况下,体内骨形成及骨吸收始终处于动态平衡.骨量丢失是指当骨吸收速率大于骨形成速率时所产生的一种生理或病理现象,其诱因较多,包括衰老、激素水平改变、处于失重环境、长期卧床、药物滥用及营养不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