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行政决策行政问责构成要件文本分析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520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法强化重大行政决策问责,是中国向纵深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重大行政决策行政问责中还存在行为要件规定单一、结果要件标准不一、行为要件与结果要件因果逻辑不清等问题.鉴于此,基于对重大行政决策行政问责中行为要件与结果要件文本逻辑构成的分析,实践中应区分决策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差异,以过错推定的方式明确责任主体的主观状态,实现对违法违规决策行为的再分类,进一步细化决策行为与决策结果的因果关系,以科学评估作为决策结果认定的基础,从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国重大行政决策行政问责机制.
其他文献
概念是连接现实与理论的纽带,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石.政治科学研究中的有效概念应具备“现实契合度”“构念效度”和“理论嵌入度”的核心特征.政治认同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议题,近年来,理论界在政治认同研究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在概念界定和测量中也存在“概念漂移”“概念拉伸”和“概念悬浮”的问题,不利于学术对话的展开与知识生产的推进.本文认为,政治认同概念的界定和测量应聚焦其异中求同、理性赞同和行动趋同的本质属性;在测量中探寻政治认同形成的潜在心理逻辑;在具体研究中关注概念应用的现实与议题背景,将
在人类文化史上,除媒介技术和经济发展等原因,社会政治和文化变革引发的"革命阅读"往往是各历史阶段"阅读革命"发生的根本动力."革命阅读"和"阅读革命"是人类思想与文化革命中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现象,"革命阅读"是具有明确社会改造目标和革命实践方向的"阅读革命".以往的阅读史研究多忽略这一重要取向.文章提出"革命阅读"概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与"阅读革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基于媒介技术变革的阅读革命的确会产生积极效果,但也经常伴随难以克服的负面效应,而革命阅读始终方向明确,推动社会进步,尤其在诱发阅读革命、推
新型国际关系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统筹两个大局,在和平崛起之路上积极探索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际关系的新思路、新理念和新举措,也是对基于地缘因素的以权力控制和利益争夺为主要内容的强权政治思维的超越.相比于传统地缘政治观念,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主张打破地缘限制、扩张和冲突困境,强调地缘空间内国家关系的主体平等性、价值道义性和发展包容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而言,新型国际关系从伙伴关系、地缘整合与地缘合作理念、空间正义角度突破了传统地缘政治观中的主客体关系、海陆
文章以46个高校教师科研团队为样本,考查高校教师团队成员多元化与知识管理过程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教师团队的性别多元化对知识管理过程和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职称多元化正向影响团队知识管理和创新绩效;地域多元化对知识管理和创新绩效都有显著的提升作用.高校要提升团队创新绩效,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地域多元、职称分布合理的教师团队,然后对其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
新冠肺炎疫情放大了超级全球化自身的问题,一方面体现了国家与市场脱节所带来的国家危机治理能力的缺失,另一方面凸显了效益与正义脱节所产生的社会结构分化的负面效应,让人们看到全球化在坚毅地为世界带来收益的同时,也蕴含着对国家主权的矛盾依赖、脱节错位的空间布局、内生路径的属性规制、自身具有的革命特性以及为外部因素所牵制的脆弱本质.面对理想层面"超级全球化"与现实层面"脆弱全球化"之间的落差,全球化的路径正在发生转向,一种新型的、适度的全球化道路亟待重构.
以时间来透视人的存在是近现代以来兴起的主体性哲学的重要内容.马克思的感性时间观正是在此意义上展开的.通过对资本时间异化的分析与批判,以人文性反思科学性,实现时间的时间性回归,这是马克思感性时间观的核心内容.这既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的实现的时间化表达,也是其对建立在科学理性基础上的现代性时间观的救赎,更是在精神实质上实现了与"回到事实本身"的现象学精神的深度契合.它既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又有力地彰显了马克思对现代形而上学的深刻批判与思想重建,更是深度呈现了马克思思想的时代性语境.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这一大变局的进程.在这场大变局之中,全球治理陷入了困境,迄今为止确立起的以西方知识体系为主导的全球治理理论找不到突破困境的出路,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超越西方知识体系主导的全球治理,重新构建基于真正全球意义之上的全球治理新知识体系.同时,在梳理和批评已有全球治理理论包括功能理论、利益竞争理论、观念理论和历史理论的基础上,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维度,推进全球治理新知识体系的建设,重建集纳世界众多文明智慧的全球治理学,这是未来全球治理研究的必由之路.
通常以为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确立是经由批判与超越费尔巴哈哲学得以实现的.仔细阅读《德意志意识形态》,特别是其中的"圣麦克斯"章,发现施蒂纳对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确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正是在施蒂纳思想的冲击之下,马克思重新清理自己以往的哲学信仰,把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推进到根本之处.青年黑格尔派认为意识和思维可以改变世界,甚至创造世界,马克思通过在黑格尔辩证法处的逗留,彻底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那种从观念出发理解世界或改变世界的思考方式.重新思考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不只是单纯梳理和阐释马克思与施蒂纳之间的思想关系,
百年来,中国乡村建设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乡村教育救国、文字下乡到文字上移,乡村问题背后始终隐含着一条文化曲折发展的主线,而乡村教育是这条主线的重要载体.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从邹平实践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总结反思,再到改革开放后的中西文化比较,一直贯穿着文化救国到文化自觉的思想逻辑,试图找寻中西文化的契合点,通过乡村教育去塑造一种新的道德伦理文化,最终实现乡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复兴.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实践虽然因陷入"伦理本位"而不能自拔,缺乏对现实社会的细致考察和对乡村主体的在场确认,丧失了乡村主体的群众基
交通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文章以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为样本,测算2008—2019年城市群经济联系度,采用社会网络法分析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演化,并从交通可达性角度解释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演化的原因.结论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联系显著增强,上海、苏州、南京、杭州等城市对外辐射能力较强;嘉兴、湖州、绍兴、南通等城市承载能力较强.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的交通可达性不断提升,交通可达性与城市群经济联系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不论是对外辐射能力还是承接能力,交通发展都能够显著提升单个城市在空间网络结构中的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