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RNA沉默基因DNA甲基转移酶3b的表达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gu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体外研究重组质粒pshRNA-DNMT3b对膀胱癌T24细胞中DNMT3bmRNA和蛋白的沉默效应以及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初步探讨DNMT3b在膀胱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HK组及pshRNA.DNMT3b组(24、48、72 h);常规培养T24细胞,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重组质粒pshRNA-DNMT3b转染进入T24细胞,后进行RT-PCR、Western Blot、MTT检测,观察pshRNA-DNMT3b对T24细胞中DNMT3bmRNA、蛋白质水平变化以及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重组质粒pshRNA-DNMT3b成功的转染进入T24细胞;RT-PCR电泳结果用Gel-pro analyzer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灰度分析,空白对照组、HK组、pshRNA-DNMT3b组(24、48、72 h)条带的IOD相对比值(DNMT3/13.actin)分别是(99.56±1.24)%、(99.12±1.35)%、(75.77±1.42)%、(44.69±1.05)%和(20.52±0.89)%;Westem blot图像分析结果各组的相对比值分别是(99.43±1.28)%、(98.90±1.31)%、(67.83±1.02)%、(43.43±1.05)%和(21.92±0.89)%;在MTT检测中空白对照组和HK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hRNA-DNMT3b组仅在72 h后和前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抑制率仅增加0.45%左右.结论 重组质粒pshRNA-DNMT3b能有效的降低膀胱癌T24细胞中基因DNMT3b mRNA的转录及蛋白的表达,但在抑制细胞增殖上作用甚微。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哮喘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表面CD40、CD40L表速和CD40L单克隆抗体(CD40L McAb)对其细胞因子生成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哮喘大鼠PBMCs表面CD40和CD40L表达;RT-PCR检测哮喘大鼠PBMCsCD40和CD40L mRNA表达;CD40L McAb处理哮喘大鼠PBMCs,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4、IFN-γ含量.结果 和正常大
目的 探讨早期内固定与小腿皮瓣治疗胫腓骨骨折伴胫前皮肤挫伤及坏死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皮肤缺损2例,开放性骨折伤口缝合后皮肤坏死13例,闭合骨折伴胫前皮肤挫伤坏死结痂10例采用同期内固定联合腓肠神经或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术后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行局部转移皮瓣覆盖愈合,其余全部成活.23例骨折临床愈合,2例骨折不愈合,二期植骨愈合.结论 内固定联合腓肠神经或隐神经营
目的 探讨食管癌手术胸导管结扎术后乳糜胸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614例食管癌手术胸导管结扎术后发生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14例食管癌术后发生乳糜胸15例,非手术治疗10例,手术治疗5例.结论 食管癌手术胸导管结扎术后乳糜胸应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疗的原则.术中认真、仔细、准确解剖结扎胸导管是防止乳糜胸的关键。
目的 探讨应用软通道技术-微创脑室内血肿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80例高血压脑室出血患者,依据脑室内积血的量、形态及患者的病情,行软通道技术-微创脑室内血肿液化引流术,清除血肿,抢救生命,改善预后.结果 80例患者出院70例,死亡10例,病死率为12.5%;术后随访6个月至1.5年,以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估患者神经功能,ADL1 15例(21.4%),ADL2 20例(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小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室出血(IVH)的临床效果,以提高疗效,改善SAH、IVH患者预后.方法 全部病例分成治疗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脑脊液(CSF)置换疗法,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头痛与颈项强直恢复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一周后CSF恢复率、脑血管痉挛发生率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置换血性脑脊液能降低
目的 对跟腱区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方法进行总结.方法 对14例跟腱区皮肤缺损创面采用邻位组织辫转移或结合皮片移植术进行修复.结果 14例转移的邻位组织瓣及移植皮片成活良好,跟腱区皮肤缺损创面完全修复,随访半年至1年,患者跟腱功能正常.结论 对跟腱区皮肤缺损创面采用邻位组织瓣转移或结合皮片移植术进行修复,是较好的修复方法,可保全及恢复跟腱功能。
目的 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经T管胰液引流预防胰瘘的方法、并发症、死亡率及疗效.方法 分析4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在Child术式基础上经T管胰液引流的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术后无胰瘘发生,3周左右拔除胰管引流管.发生并发症14例(31.8%),肺部感染4例,右胸腔积液3例,消化道出血2例,胃排空延迟2例,局限性腹膜炎2例,腹腔脓肿1例,予相应处理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T管胰液外引流可避免胰肠
目的 探讨胆管上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阿拓莫兰在大鼠肝移植中胆管细胞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重建肝动脉血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分3组观察在不同条件下胆管细胞的病理形态变化及阿拓莫兰对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的胆管细胞损伤更重,血清ALT、AST水平,γ-谷氨酰转肽酶更高,氧自由基生成更多,胆管上皮细胞凋亡发生更多,阿拓莫兰预处理保护组胆管细胞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缺血
目的 了解糖尿病状态下周围神经损伤的发展过程.方法 链脲菌素诱导糖尿病,分别在2、4、6、8、12周,通过神经传导速度、热痛阈值、坐骨神经结构改变和腓肠神经定量分析,动态观察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的功能和结构变化特点.结果 糖尿病大鼠2周即可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痛觉阈值减低等功能改变,4周出现超微结构改变,并随病程延长逐渐加重.结论 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即出现神经病变,且功能改变先于结构病变。
目的 分析后路腰椎间盘镜手术的常见问题,探讨其预防、治疗.方法 术前严格的病例筛选,应用Sofamor-Danek第二代腰椎间盘手术系统对80例88个腰椎间盘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术.结果 本组80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问3~24(10±4.3)月,疗效按Nakai标准评定,分为优56例、良21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6.25%,有5例被迫开放手术.结论 由于后路腰椎间盘镜的局限性,术中可能产生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