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传奇学校与一个草根老师团队

来源 :在线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qm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明丑小鸭中学和爱心与教育研究会各自的十年历程,完美诠释了新教育实验追求“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核心价值。
  今年暑假期间,“新教育新生命论坛暨爱心与教育研究会十周年年会”在昆明丑小鸭中学举行。昆明丑小鸭中学创办于2011年,这是一所专门帮助初中阶段不适应传统教育的“问题孩子”的民办初中。所谓的“问题孩子”是那些已经被边缘化的孩子,这些孩子已经不在学校上学,不接受父母的沟通,甚至出现自伤、自残,生命活力丧失,人格快要解体。丑小鸭中学办学10年来,帮助2500多名这样的孩子回归到了正常的生命状态。这些孩子,有的已经成家立业,有的已经是单位的骨干,有的正在高一级学校上学。
  丑小鸭中学是新教育实验学校。创办人詹大年、杨柳芳夫妇,一位是爱心与教育研究会会长,一位是民进会员。詹大年是一位有40年教龄的老校长,20年前离开体制,去探寻自己的教育梦想。
  面对遇到问题的孩子,10年来,丑小鸭中学一贯的做法是16个字:保护生命,化解情绪,规范行为,发展个性。它遵循“人是最高价值”的教育原则,尊重青春期孩子的生命需求,让孩子们自我管理,自由阅读,自觉学习,自主创造,自然成长。
  丑小鸭中学特别重视阅读的价值。刚刚迁到新址的丑小鸭中学,把学校种在了图书馆里。孩子们走进教学楼,首先必须通过一个大书吧,教室里、走廊上、食堂里,甚至卫生間里,都是书。詹大年校长说,新学校的设计,就是要让孩子们伸手就可以拿到书。
  新的丑小鸭中学,在海拔2000米的群山中,有森林、果园、花圃、水库、溶洞、化石,空气里只有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生命勃发。
  丑小鸭中学的老师们秉承新生命教育思想,探索生命真相,尊重生命需求,激发生命活力,拓展生命的长和宽。
  丑小鸭中学的成功,书写了一个教育神话。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到丑小鸭中学考察参观的教育界同仁络绎不绝。是什么力量让丑小鸭中学的孩子们从漠视生命、伤害生命到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创造生命?是什么理由让原本被排斥、被误解的“问题孩子”变得被关注、受尊重?这些,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思考。
  作为新教育实验的一个团队,爱心与教育研究会由遍布全国的最基层的一线草根老师组成。这些草根老师都是新教育的个体户,各自在自己的教室践行着新教育理念。没有任何行政指令,也没有计算任何“继续教育课时”积分,更没有差旅费和补贴,仅仅是为了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十年来,每周六晚上八点,全国各地的爱研会成员们聚集“云端”——先是在“呱呱”,后来在“钉钉”,围绕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李镇西倡导的“五个一工程”(每天上好一堂课、每天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每天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每天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每天写一篇教育日记)开展名为“成长有约”的交流分享活动。 3650天过去了,“成长有约”从没中断。每年的年会,是爱研会的庆典,为了赴会,全国各地的会员们从吉林出发,从甘肃出发,从贵州出发……全部自费,就为了与“尺码相同的人”相会。
  爱研会利用“荔枝电台”开办了“镇西有约”频道,从采稿到编辑再到播音,全是几位老师课余时间完成。迄今为止,他们发了有关爱研会成员的教育文章共410条音频,播放量达14万。这种自发结伴、自主学习、自由成长的精神和做法,让我非常感动!
  向丑小鸭中学致敬!向大年校长致敬!
其他文献
以5G为基础的网络可以支撑智慧校园人、机、物深度融合发展,做到智慧教育的整体规划、整体布局。中国移动将与教育生态各方主体协同合作,促成融通发展5G智慧教育新格局。  关键词 教育新基建 5G 智慧教育 教育生态  在国家战略与行业趋势背景下,在教育部的指导与产业链的支持下,中国移动在5G教育专网、智慧校园、家校共育、5G云考场等教育领域取得了诸多成果和经验。中国移动政企事业部教育行业拓展部副总经理
周围组织供血不足、营养缺失是椎间盘退变、突出的主要原因。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不仅要消除突出物,更需要改善椎间盘周围的血液供应及周围微环境。
后疫情时代外国官员来华不便,在难以“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情况下,传统的线下援外培训项目暂停。在疫情与“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顺应形势,科学应变,启动了线上援外培训。这种“互联网+援外培训”新模式目前还处于探索初期,我们应该结合后疫情时代特点,迎接挑战,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提升管理效率、创新课程形式,提高援外培训质量和效果,提升受援国“造血能力”,为分享中国经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限制义务教育阶段的选择,难以缓解被分层焦虑主导的选择焦虑。因此,缓解选择焦虑与分层焦虑需要同步进行。必须转变教育的功能,淡化教育的分层功能。  随着“双减”的推进,担心“双减”不能缓解家长焦虑、反而增加新的焦虑的舆论越来越多。这就需要讨论何为家长的真焦虑。  目前看来,“双减”主要治理的是家长的选择焦虑,在笔者看来,义务教育阶段限制学生和家长的选择,从义务教育的属性看,并无问题,但如果存在完成义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