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杨式府内派太极拳

来源 :搏击·武印文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露禅是把民间武术带进京城。王府,与清朝的皇家文化结合后升华为“太极拳”的第一人。杨露禅曾经练过多种拳术并几次去河南温县陈家沟学拳。但在他进京之前,他所学过和掌握的拳术都不叫太极拳,而正式确立“太极拳”的名称,是清朝后期同治、光绪两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他在观看了杨露禅练拳后,即兴赋诗称“手捧太极震寰宇,身怀绝技压群英”;也有传说翁同龢观看了杨露禅和董海川比武后赋诗说“手捧太极安天下,脚踩八卦定乾坤”,由此,才有了“太极拳”和“八卦掌”的称谓。况且,从现有的关于“太极拳”的历史文献来看,所有的“太极拳”拳论,拳谱都是杨露禅在京城以“太极拳”成名后才随之出现的,在此之前并没有对“太极拳”的记载和论述。所以,杨露禅应该是近代太极拳的创始人。是他把民间武术与皇家文化结合,以中国传统的阴阳哲学思想为指导,创建了“太极拳”修炼的完整体系。
  杨家三代在清廷王府教拳五十余年(从1854年杨露禅进端王府教拳至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在此期间他们不仅与清廷大内的许多武林高手交流切搓,同时也接受了清王朝皇家高层文化的熏陶,使他们的拳艺不断演进,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并注入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太极哲学思维,因而才诞生了承载丰富文化内涵的武术拳种——太极拳。可以说,在杨露禅之前虽然已有了“太极拳”雏形,在民间叫“软拳”、“绵拳”;在道家叫“十三式”、“小九天”、“后天法”等,属于内家拳派系。而真正的被称为“太极拳”,却是在杨露禅进入清廷王府教拳的若干年以后。当年的“太极拳”是皇家文化的产物,贵族的专利,普通百姓是没有机会学“太极拳”的,甚至连“太极拳”是什么样也不知道。
  清王朝被推翻后,杨家也失去了在清廷王府教拳的专属地位,须到社会上去教拳谋生。而“太极拳”的贵族身份难以走近平民百姓,其复杂的体系也不易被一般人接受。于是,杨露禅的孙子,杨式太极拳第三代宗师杨澄甫为适应社会的需要,改编定型了新的套路——如今在国内外广为流传的“杨式太极拳大架85式”。杨澄甫于1919年离开北京南下上海、南京、杭州、广州等地传拳,北京有爱好太极拳的人则从河南陈家沟请来了陈发科教太极拳。因为杨露禅曾去陈家沟学过拳,但陈发科来北京后所演之拳与杨家所传“太极拳”大相径庭,而因师承关系人们又不能否认陈发科及其后人所传之拳是“太极拳”,于是人们就在“太极拳”前边加了姓氏。杨澄甫所传为“杨式太极拳”;陈发科所传为“陈式太极拳”。并逐渐衍生出“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其实此时的“某式太极拳”,与原汁原味的“太极拳”即杨露禅在清廷王府所传“太极拳”已差别很大了。
  杨澄甫所传杨式太极拳是近代太极拳运动中最早面世,最富盛誉的太极拳流派。其传播之广、影响之大,均在各派太极拳中居首位。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流传于社会的杨式太极拳多是由杨澄甫改编定型的杨式大架85式或由其变化的套路,而杨露禅所传太极拳的整个体系却很少为人所知,乃至许多太极拳爱好者以为杨式太极拳只有一套85式。实际上杨式太极拳之所以能三代称霸武林,是因为它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杨露禅所传府内派太极拳,就是一代宗师杨露禅当年在端王府所传——即当年杨家打遍京城无敌手获“杨无敌”称号所掌握的完整的太极拳体系。该体系的传承关系为:杨露禅——富周(旗人,清端王府官员)——富英(富周之子)——萧功卓(河北省保定市近代著名武术家,民国初年在东北军任高级军官,驻守北京)——翟英波(河北省保定市当代太极名家)——李正。
  李正先生,山东济南人,现定居广东珠海,生于1953年。其自幼习武,曾先后练过太极拳、查拳、八卦掌、形意拳、通臂拳等。李正先生从1966年就开始学习太极拳,1969年在河北大名县下乡,后在邯郸工作近十年。于70年代后期调到河北保定工作后,拜翟英波先生为师,专攻府内派太极拳。在此期间,又得到冉国颜、王桂深、刘春宝、李金成、孟国堂等几位师叔、伯的传授指点,学习掌握了府内派太极拳的十套拳法和推手、剑、刀、太极球等全套功法。为追根循源,提高拳艺,李正还先后拜西安杨式太极拳第四代大师赵斌先生和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王光德道长为师,习练杨澄甫先生所传杨式太极拳85式系列和武当拳法及道家养生功法。
  李正先生曾任河北省武协委员、“中国邯郸(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副秘书长”、“中国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理事”、“河北省保定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及国内外诸多太极拳组织的顾问教练等职。1999年“中国邯郸(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授予其“太极大师”号;2010年“中国丽江国际太极拳联谊会”授于其“当代太极拳推广传播杰出贡献奖”,并被聘为该联谊会总顾问。李正是目前国内杨式太极拳第五代重要传人之一。李正先生作为府内派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首先将“杨式府内派太极拳”从河北保定推向全国以至国外,让更多的太极拳爱好者了解并有机会学习杨式府内派太极拳。
  杨露禅所传府内派太极拳拳法共有十套,其由浅入深,由外及内,寓健身、养生、技击于一体,呈阶梯状,有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其具体内容是:1.智捶;2.太极大架108式;3.太极老架108式;4.太极小架108式;5.太极长拳;6.小九天;7.后天法;8.太极散手三十式;9.太极十三内丹功法;10.太极点穴法。另外还有桩功、行功、推手、刀、剑、太极球等。府内派太极拳的特点是:雍容华贵、舒展大方、气势磅薄、潇洒流畅、体系完整、传统时尚。
  杨露禅所传府内派太极拳由于历史原因流传面很窄,更由于门派内保守意识严重不肯轻易授人,至上个世纪末只是在河北保定市留有一脉。李正先生打破门内保守思想,顶着压力,率先将原汁原味的“杨式太极拳”传向社会,于1998年《武魂》第二、三期连续发表文章介绍府内派太极拳的内容和渊源。并于1999年下半年毅然辞职,专门从事太极拳的传播和推广。十余年来,已出版发行太极拳套路、器械、功法、推手、散手、养生及内功心法等教学光碟三十余套,撰写并在多个武术杂志发表太极拳理论文章若干篇。尤其是近几年,李正先生率弟子、学生在应邀出席国内外各种太极拳大赛和联谊表演活动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和轰动的表演效果,受到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青睐,更得到太极拳界诸多行家的重视和认可。李正先生在香港和马来西亚的弟子分别于2003年和2007年在当地成立了“府内派李式太极拳学会”,澳大利亚的弟子还在澳州成立了“府内派李式太极拳学院”,大力推广传播李正先生传授的府内派太极拳体系。
其他文献
2010年2月和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下发了《指导意见》和《通知》,对检察机关进一步做好量刑建议工作做出了详细部署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全面推进量刑建议工作的过程中,检
应用型高等教育改革是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问题,综合性实践课程设置与实施是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也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凝聚特色的突破口.以北京联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得以昌盛的灵魂与动力, 文化也是一个企业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源泉,彰显着企业的软实力。油田作为一个特殊的企业,增强油田企业的软实力,打造自己的油田企业文化是企业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了对青年团员的重视,使队伍向年轻化,知识化,创新化转变。本文简述了什么是企业文化软实力,企业文化建设都包含哪些方面,最后提出如何提高企业的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油
期刊
因为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所以孤独是人类的一种自然属性.就像动物要分群居和独居动物一样,群居动物必定会害怕孤独,而独居的动物喜欢孤独.我们可以把猫科动物与犬科动物作比
目的:对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
摘 要:在我国石油企业发展中,应将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共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管理特征,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以文化建设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发挥管理制度优势强化文化建设很有必要。本文从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对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功能作用以及文化建设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创新的措施,以飨读者。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本文将通过引用新公共管理理论观点,并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完善和优化我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启示和策略.
作为美术专业出版社,做好美术出版是我们的根本和责任.多年来,美术专业出版社立足于为专业画家服务,无论是编辑队伍还是发行渠道都在美术专业圈内,读者数量小,图书需求少,一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中央对三农问题尤为关注,相继颁布了许多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严格农村会计的标准,旨在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及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建设新农村的工作当中,农村财务管理中的一些制度性问题日益显现出来,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本文针对现今农村面临的新形势,深入调查,分析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农村财务进行规范管理的重要性,最后提出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几项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