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问学”与“尊德性”之辩看理学对自然科学的态度

来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hur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道问学"还是"尊德性",都只注重人的道德修养,注重客观事物的伦理意旨,因为儒学的本质是修身为本的为政之学,其主旨是不可能重视自然科学研究的,所以儒学的盛行尤其是理学在明代的一统天下,严重影响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其他文献
针对KTP晶体的压电特性,利用克里斯托弗方程计算了20-140℃温度范围内Z切型传播角度为0-180°的声表面波速度、机电耦合系数、能流角。结果表明,在20℃,能流角为0°,
以“志在富民”为己任的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运用社会学的方法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在中部地区“行行重行行”,探讨中部崛起之路,提出了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见解和有价值的研究
胡塞尔的思想是以知识的确定性为中心而展开的。从知识明证性的学术地位和获得知识明证性的方法出发,能够充分探讨胡塞尔关于知识明证性的思想,可以看出胡塞尔的知识明证性思想
摘要:分析高中化学教师评优课中的教学行为,发现教师在科学素养培养、学生主体地位凸显以及知识体系建构等方面与新课程理念的差距,提出缩小差距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分析教学行为;差距;反思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7—0016-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7.005  新课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