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尔菲法构建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流相关性感染风险评估工具

来源 :中国当代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GK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构建适用于我国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流相关性感染风险评估工具。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评分系统》为参考,以瑞士奶酪模型和护理风险管理理论为基本框架,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形成了专家咨询问卷;选取25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对量表的条目进行筛选,形成最终的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风险评估工具。结果 专家的积极性较高,两轮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3.3%和100%;两轮问卷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和0.88。两轮咨询后,总体条目的肯德尔协调系数W为0.331(P<0.001);形成了包括一级指标4个条目,二级指标共19个条目的 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风险评估量表。结论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流相关性感染风险评估工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可以为临床护士评估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风险提供参考依据,为下一步检测该量表的信度、效度和评估量表的预测能力做铺垫。
其他文献
肠道准备是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镜检查中最繁重、痛苦的部分,IBD患者的疾病特征及临床状态可能影响肠道准备的质量及耐受情况。然而关于IBD患者肠道准备的研究很少,尤其是病情复杂的IBD患者的肠道准备研究。本文对IBD患者的肠道准备研究进行综述,并强调IBD患者的肠道准备应个体化。
炎症性肠病(IBD)与微生态平衡失调密切相关,益生菌在IBD中的应用也愈发广泛。本文阐述了IBD应用益生菌的临床疗效,一方面,益生菌可通过抗氧化应激反应、肠道屏障修复、免疫调节、微生物调节和改善营养等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也有临床试验提示无效。文章对应提出了提高益生菌临床疗效的有效建议,包括采用多菌种复合益生菌、联合使用益生元、益生菌质控与实际疗效的关系等。同时,总结IBD患者应用益生菌的潜在风险,包括菌血症、抗生素耐药性的转移及不良反应,并提出建议,以帮助临床医生全面了解益生菌在IBD患者中的疗效与风险,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肠道炎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m6A甲基化修饰作为哺乳动物细胞中最丰富的mRNA修饰,与IBD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m6A的关键酶(METTL3、METTL4、FTO等)不仅可以调控IBD中炎症、免疫的变化,同时也能与肠道微环境有着双向反馈调节。本文综述m6ARNA甲基化修饰在IBD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从表观遗传学层面深入了解IBD的发病机制,为探索靶向m6A修饰相关蛋白来治疗IBD提供新方向。
克罗恩病(C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反复发作消化道炎性疾病。CD早期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CD早期诊断存在困难,患者常常因为出现严重并发症而就诊,使得CD手术率、致残率较高。因此,提高对CD的早期临床表现的认识,以及开展有助于早期诊断的辅助检查,将有可能提高早期诊断效率,并及时治疗,从而有助于提高CD患者的疗效、预后和生存质量。本文就CD的早期临床表现及有助于CD早期诊断的辅助检查进行综述。
克罗恩病(CD)合并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在临床上极为罕见,我们报告了1例因CD接受回盲部切除术并在手术中被确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病例,以帮助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治经验。
本文报道2例少见的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维持治疗下的克罗恩病(CD)合并IgA血管炎(IgAV),并且就CD合并IgAV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发病机制展开讨论。探讨二者的关联有利于更好地进行个体化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期刊
传动轴支架作为传动轴唯一与车身直接接触的部件,其隔振性能的好坏对传动轴NVH性能影响巨大。文中通过对传动轴支架的力学分析,从机制上研究其隔振性能的影响因素;同时对不同橡胶支架在不同温度下的刚度变化进行研究,并进行实车验证。结果表明:3种新方案均对噪声有明显改善,尤其是天然橡胶方案,噪声改善6~8 dB,通过实际案例对传动轴支架隔振理论进行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