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英语文本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rt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旅游英语文本翻译在旅游景点介绍和传播本国本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旅游翻译是语言和文化交流的载体,要求翻译者不仅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还要具备深厚的旅游常识。从旅游文本的翻译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入手,阐述了旅游文本的翻译原则,并结合实例对旅游文本的翻译技巧进行了音译、注释、增减、改写、类比等方面的解析。
  [关 键 词] 旅游英语;文本翻译;原则和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158-02
  随着旅游行业在中国的大力开展,旅游英语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也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旅游文本翻译作为英语翻译的一大分支,不仅是对外宣传及向外国游客展示旅游信息的便捷途径,也是旅游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翻译过程中随意性强、专业性低、不恰当等问题一直是困扰旅游的难题。旅游英语文本翻译应做到文字简洁流畅、语言表达清晰易懂并富有感染力。
  一、旅游文本翻译的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旅游文本翻译的特点
  作为旅游英语翻译者,要求其文化底蕴必须是非常深厚的,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翻译技巧,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文化。同时,旅游英语在翻译过程中要体现出立体美。旅游是旅游消费与文化消费相结合的过程,也是立体美的呈现和感受审美的过程,对当地文化的宣传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旅游英语不仅是吸引外国游客的媒介,也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旅游文本翻译应注意的问题
  1.语言和文化差异
  英汉旅游语言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文体风格、文化和语用上,因此,旅游英语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与缺失。不同国家由于语言、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社会礼仪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因此,旅游文本在翻译过程中,必须结合读者的文化背景,对文本要传递的文化信息适当的调整和修改,这样,才能让读者和外国游客既能知其名,又能知其义,从而加深对旅游景点的认识和了解。
  2.避免逐字直译
  有些旅游景点的文本资料翻译只停留在其文字的表面意义上,尤其是一些语境中的表达,为了使人明白其意思,逐一将单词翻译出来,结果翻译出来的资料常常令外国游客一头雾水甚至使外国游客理解错误,严重影响到我国的景点形象。例如,旅游景点中常见的标语指示牌:“参观由此去”,译成“To visit from here!”会让外国游客难以理解,如果译成“This way,please!” 简洁明了,效果会好很多。
  二、旅游英语文本的翻译原则
  (一)以译入语或译入语文化为取向
  以译入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是以接受端为出发点,以译入语为中心的翻译方式。这种翻译方式以读者的口味为准绳,改变了注重原文和以忠实为主的翻译思路,采用了归化的译文方法,将翻译的范围扩展到翻译的语境。其目的是让读者和外国游客能一看即懂,并产生如文本原来所具有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二)以译出语或译出语文化为取向
  以译出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是严格遵守原文的形式,唯恐译文失真并有违原文作者的意愿。翻译时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应该沿着原文的外形来译,翻译过程中也尽可能完全采取词对词、句对句的死译方法或音译法,其目的是尽可能保留原文的“原汁原味”和鲜明特色,不破坏原文的结构美。
  (三)以美学为取向
  旅游资料是通过对风景名胜和山水文化的宣传、介绍和推广,吸引游客并激发人们旅游和参观的兴趣。为了增强旅游的吸引力和表现力,用来翻译诗词、碑文、名胜古迹、风味小吃等传统文化的旅游资料应采取一定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应尽可能给读者带来美的感受并使之产生一睹为快的欲望,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实现原文的美学价值。例如,在中国美食“韭菜盒子”的翻译中,因为韭菜合子与饼子的形状相似,体积大并且扁平,于是将韭菜盒子翻译成Chinese Chives Cake,既形象直观又体现了一定的美学价值。
  (四)以作者或读者为取向
  以作者为取向主要用于名人名家的散文、游记、诗歌等方面的翻译,其翻译的目的和原则是要保留原作的风姿和作者的权威性。而以读者为取向的翻译原则是翻译者把文本翻译的重点放在读者或者旅游者上,其目的是便于不同层面的读者或游客易于接受和理解。因此,翻译时充分考虑到译文的可读性和读者的接受能力,在不影响原文表达意思的前提下作适当的调整和变通,才能使旅游资料的翻译通俗易懂和富有吸引力,才能帮助外国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例如,对名称的翻译是翻译者非常注重也是最为困难的。如,杭州的“虎跑泉”经常会被翻译成Tiger Running Spring,但如果考虑到其名称的由来,其名字应该翻译成Tiger Dug Spring,这样才能让外国游客真正了解“虎跑泉”的由来和历史。
  三、旅游英语文本的翻译技巧
  (一)音译
  音译是根据读音用一种文字符号来表达另一种文字符号的翻译方法。在英语翻译中,音译就是直接用汉语拼音标注。音译的对象主要是人名、地名和新产生的术语。好的译名能第一时间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并提高他们的游览兴趣。例如,三潭印月San tan ying yue。但单纯的音译有时并不能将景点的实际信息、文化内涵和审美功能完全地传递给读者和游客,还需采用音、意相结合的方法来补充和完善。例如,八达岭长城 Badaling Great wall。这样的翻译不仅易于游客对景点的接受和理解,又能让外国游客深刻了解中国地域文化的信息。因此,音译翻译方法不仅能让游客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中国发音,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文字的字面意思和文化内涵。
  (二)注释
  对于外国读者和外国游客而言,很多文化背景和历史典故是他们陌生和不熟悉的,于是乎在旅游文本翻译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要将译文的理解障碍降到最低。因此,旅游英语文本在翻译过程中,要多运用一些词汇进行适当的阐释、注释或补充,这样才能缩小原文与译文读者之间的文化差距,才能够更通俗、完整、准确地将原语信息传达给读者和游客,又能便于其接受和理解,并对他们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例如,在向读者或游客介绍“粽子”的时候,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不讲解屈原的历史而只是对粽子作简要介绍,游客或读者便会一头雾水而无法理解。因此,在翻译famous Chinese scholar-statesman who lived some three centuries before the birth of Christd的时候,游客会对粽子和屈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自然而然对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会加深记忆和了解。   (三)增译
  增译也叫增词法,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的不同,在翻译过程中从原文出发并遵循一定的规则,在译文中增加一些词、句子或其他必要的语言单位,从而使译文语义更加明确并达到和原文相似的效果。同时,各民族由于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一些内容在我们国家可能人尽皆知,但在国外可能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因此,凡是带有我国历史文化背景的旅游资料,在原文本翻译中应适当增添解释性翻译,对背景资料适当地加以补充才能够避免外国读者或游客产生误解甚至不解。例如,云南西双版纳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人们以相互泼水的方式来祈求生活快乐祥和。如果将“泼水节”译成“Water Sprinkling Festival——a big festival for the Dai nationality to wish everyone happiness by splashing water to one another.”就能将特殊民族风情的背景信息准确生动地传递给外国游客,外国游客也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的底蕴并在思想上达到共通。
  (四)省译
  在旅游过程中,中西方游客在语言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存在不同,中国游客是螺旋式思维,注重景色带给心灵的审美感受,而西方人是直线思维,注重景点带给人的现实表现。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避免累赘感并可做适当的删减,只要让读者和外国游客真实地感受到我国的美好风景就可以了。例如,在对“北京作为世界旅游名城,有着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雄伟壮丽的天安门;金碧辉煌、气象万千的故宫;湖光山色、曲栏回廊的颐和园……”这段话的英文描述过程中,可用magnificent来表现天安门的雄伟,用majestic来表现故宫的庄严,用scenic来体现颐和园的秀美如画。译文并未逐字翻译,而是使用简单不重复的词语来再现原文的美感。
  (五)类比和改写
  由于中外文化和语言表达方面的差异,许多比喻和典故虽然描述的人物和事件不同,但其表达和传递的思想却是相似的。因此,将中文资料中的比喻或典故转化为外国游客熟悉的类似的内容,适当地运用类比可以简洁而又准确地向游客介绍人物或景点。例如,将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类比为西方家喻户晓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种由此及彼的类比方法既可以拉近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理解,又可以让游客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改写指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内容进行适当的改变或调整,其目的是使译文符合语言表达习惯和读者口味,以便于信息交流,并增强可读性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旅游英语翻译要从中外文化的差异上入手,力求符合外国人的阅读习惯、理解习惯和审美习惯,将文化信息作为重要的翻译要素,采取恰当的用词和表达方式将景色古迹和文化信息灵活生动地呈现给外国游客。同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有的放矢,可以适当地进行调整、增减和改变,这样才可以使旅游文本更容易被国外游客所接受和理解,才能激发他们的旅游兴趣。
  参考文献:
  [1]王雨珊.交际翻译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6(4).
  [2]潘飞.旅游英语标识语的文本特点及汉英翻译策略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6).
  [3]景兴润.英语旅游网站文本翻译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8).
  [4]夏瑛.英语景物描写类旅游文本的特点及翻译方法初探[J].考试周刊,2015(92).
  [5]丁璐璐.浅析旅游英语翻译[J].现代交际,2015(4).
其他文献
[摘 要] 慕课强调“教与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提倡“在比较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在阅读中学习、在思考中学习”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除了在线教学外,还将辅助在线阅读、在线讨论、线下活动等方式,将传统以“教”为主的模式翻转为以“学”为主的模式,学生需要完成由“被动灌输”到“主动学习”的转化。  [关 键 词] 时代;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慕课  [中图分类号] G642
警告式新闻标题,就是将警告的特征、功能、作用等移植到新闻标题中,使新闻标题富有一种警醒、告诫作用。警告式新闻标题,常以发人深省的内涵、庄重沉稳的笔调、犀利刚直的语言给读者(听众)视觉、心理强烈的警示、提醒,从而达到为文的目的。警告式新闻标题,因其具有威严、警醒、震慑等作用而格外被新闻写作者所青睐和追捧。然而,警告式新闻标题并非“万精油”,随处都可揩一点,也有当用与不当用的时候。运用得当,则能使标题
由于着眼点不同、目的不同、方法不同、新闻媒体的性质和传播手段不同,舆论监督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时态上讲,新闻舆论监督可分为预测式、进行式、完成式、回顾式等。    预测式舆论监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测式舆论监督是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将要发生的情况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作出某些判断和预测,使人们心理有所准备,并采取相应的对策。预测式报道在体育比赛、金融债券、自然灾害、战争暴乱等领
博客出现后,有些人认为博客将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主流媒体或者将改变现有传播体制格局。然而,博客对传统媒体的取代在逻辑和意识性想象层面上还只是一个历史的观念,在现实中并没有出现。在某种积极意义上,博客只能成为传统媒体提升自我的推动力,是一种技术变革力,对传统媒体进行改进、改造与变革的推动力。这一变革的关键则在于传统的媒体能否将博客引入自身的运作体制,并成功运用之。这并不是博客嵌入传统媒体的简单过程,而是
[摘 要] 对南疆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当前南疆高职英语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重点从提升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打造英语翻转课堂、转变英语教学理念,运用多样化英语教学模式,适当运用分层教学法四个方面研究了如何通过南疆地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来优化英语教学实践,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关 键 词] 南疆高职;英语教学;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
[摘 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通过知识的教学使大学生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通过思想教育方面的教学,使当代大学生深刻地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培养当代大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注意的情感。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应把握好课程性质和教学任务,贯彻三个原则,即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
[摘 要] 高职体育课程作为高职公共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教学目标,而且肩负着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促进学生职业就业能力提升的艰巨任务。从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展开分析,并针对当前高职体育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探讨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创新现代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推动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关 键 词] 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教学现状;创新方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
冯并先生在其专著《中国文艺副刊史》关于副刊的本体,认为“副——佐于报纸,副而成其为刊——有相对独立的编辑形态”。此其一。其二,副刊有整体上的文化或文艺的色彩。由是观照,报纸副刊的传统正在淡出我们当下的生活和当下的报业,所谓淡出,说的是传统的副刊精神正在丢失。现在的报纸副刊,细读下来,总感到时尚有余、文化不足,消费有余、精神匮乏。报纸副刊传统的淡出是基于对传统副刊的一个判断。事实上,副刊作为中国报纸
[摘 要]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一直是难点,目前在课程的功能目标定位、教学内容、评价方式、教学形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基础课的重要性认识在逐步加强,高职公共基础课的职业化转型成为改革的突破口,以高职公共基础课数学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方面进行职业化转型的思考。  [关 键 词] 高职;数学;职业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
图片广告,将要表达的意图框定在某一景象的静止瞬间,以其造型的直观性、色彩的真实性、光影的对比性而具有可读性强、可视性高,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它既有其艺术的共性,又有其商业的个性,更有其视觉传播的特性,并作为视觉语言让人在不假思索之中去接受。它的诸多特征使其在传播中很具优势,图片广告是传播商品信息,促进商品流通的一种宣传方式,是一门与设计艺术和产品销售相关的边缘学科。将图片广告与艺术摄影加以比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