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对诺齐克自由与平等不相容性的批判研究

来源 :教育界·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geyong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科恩、罗默、尼尔森等为首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们以社会主义平等主义的立场,指责了诺奇克为首的自由至上主义对“平等”价值的否定,他们高举社会主义、平等主義的旗帜,展开对自由至上主义更为彻底的批判。文章以科恩、罗默、尼尔森对诺齐克的批判为切入点,简述了马克思主义对诺齐克自由与平等不相容性的否定。
  【关键词】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诺齐克;平等正义
  诺奇克站在自由主义至上的立场上,通过“程序正义”“持有正义”以及“自我所有原则”理论,驳斥了以社会主义立场的角度提出的平等对自由的践踏,且基于此对社会主义进行批判。而以科恩、罗默、阿内森、尼尔森等西方左翼平等主义者对诺奇克的自由至上主义的分配正义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反驳。自由至上主义坚持个人权利的至上性,对平等观念、社会主义制度提出怀疑,在“个人权利”的自由立场上捍卫了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平等主义者则基于社会主义的立场,从平等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方面对诺奇克的权利正义理论进行了一系列反驳,为社会主义和平等主义做出了辩护。
  围绕诺奇克所提出的“自我所有原则”展开具体分析可知,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且对于自己和自己的能力皆具有无人可越的权利。站在自由主义的视角对正义这一概念展开界定,从其所提出的获取正义及其转移正义原则得知,只要个人的持有物是以正常合法的手段取得的,同时未有某些不正当的过程造成时,便可认为该人对该物品具有正常合法的拥有权,也可以直接表明此人这一私有财产的合法性。
  一、对诺齐克自我所有权的批判
  诺齐克提出“张伯伦问题”,即张伯伦作为一位明星球员,而人们在买票时,每人都抽取25美分给他,以换取看他打球的资格,结果张伯伦得到了一笔比平均数大得多的收入。门票提成的收取最后导致了分配的不平等。诺齐克经过该论证,得到最后结论:自由和平等存在无法调和的冲突。他讽刺地认为,如果在社会主义中,人们均可以获得一笔相同的财产(平等状态的其中一类),而张伯伦因为百万人数的25美分的转移而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从而导致了分配的不公平。在此过程中,所有人行为均源于自愿,证实了该转移具有正义性。然而,社会分配出现了变化,这也促使不公正且正义的情况出现。倘若对这一类转移加以阻拦,要求张伯伦掏出那些资金来重新找回先前的公平状态,是对人类权利的一种践踏,因为其在不影响别人利益的条件下自由使用财产的权利受到了限制。因此,诺齐克提出自由的权利必然会造成不平等。
  科恩针对诺齐克自我所有是“自由”在实质意义层面上的表现进行了驳斥。他指出,这种意义层面上的自我所有应当属于完全形式化的自由,而并不是实质性的自由。在这之后,其提出一种新的观点,即自主是一种实质性的自由形式,他始终相信人类具有满满的正义感,而且甘心在某种物质情况下付出自身的一些利益来维持公平分配。
  诺齐克指出,牵涉他人行使他们自身私有财产的做法是错误的,这一做法显然已经限制了他们使用私有财产的自由。除此之外,他还针对“何为保护私有财产并未破坏非财产所有者的自由”这一问题做出了回答,这是由于财产所有者拥有拒绝别人利用自身财产的权利,而非所有者不具备这一权利。科恩否定了诺齐克步的循环论证:一方面为公正,即不准干涉每个人的权利,另一方面,自由则被界定成不干涉个体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科恩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属于一种自我封锁的空间,首先“自由”由“公正”得以论证,而接着“公正”又进一步对“自由”进行了论证,这样的论证并没有任何意义。
  由此出发,科恩提出一味地追求自由作为正义是难以自圆其说的,他倾向于联合占有形式(joint ownership)。联合占有分配形式需要的是征求全部人的赞同而并不是个人或部分人的赞同,科恩认为对于分配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合理且公正的形式。他认可这一分配形式主要是因为该做法能够从本质上避免外界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使得实质公平得以真正地达成。科恩其实就是将其所想象的更公正的联合占有形式来代替前位学者所提出的自我所有形式,他同样也从这一角度对自由和平等二者间能达成相容的可能性做出了详细的论证。
  选择自我所有权对不平等的外界资源进行分配,通常会进一步增强不公平性,但如果采用联合占有分配方式则能够很好地避免这种不公平情况的出现。有一点可以确定,即尽管处于未否定自我所有权的条件下,个体能坚持借助外界资源的联合所有形式来达到公平状态,不过以这种思路来看,把联合所有权和自我所有权相互融合的设想不具有有效性,这是由于在融合以后,自我所有权依然存在,然而其失去了应有的现实意义。截至当前,科恩让我们肯定的一点是,在全球资源的联合所有制度前提下,自我所有引发不公平的可能性则会被抵除,在该意义层面上自由和平等具有相容性。
  罗默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可,用财产关系论代替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同时对马克思提出的剥削理论展开重新建构。他是为了改正过去马克思主义者批判资本主义偏于单一的道德谴责立场,尝试更好地对马克思剥削理论展开论述,进而让马克思主义者可以以更为合理且公正的立场来评判资本主义。因为割舍了很多中间步骤,例如生产、流通等,让剥削在开始资本分配阶段便和财产相互联系,使问题的处理步骤更加简便,最后在逻辑上拉近了消除剥削达到平等的过程。严格且紧密的逻辑与数学推演,不仅让罗默所提出的剥削理论具备了充足的现代理论支撑,而且使得他的理论更具有信服度。基于此,在接下来的理论阐述过程中,罗默沿着该逻辑路径,开启了步向平等的社会建构的理论道路,即构建公平的财产分配制(比如收入再分配制),采取比预设更高效的时长机制与公司建制,进而创建全新的社会平等。
  二、自由与平等的关系
  针对诺齐克所提出的平等与自由冲突的看法,凯·尼尔森根据自己的思路展开反驳,而选择以激进平等主义这一观点去阐述自由与平等二者间的关系。他提出:“自由和平等是相辅相成的,自由需要平等,而平等同样也需要自由。”除此之外,他还指出:“唯有当整个社会处于平等的状态下,全面且广泛的自由才可以真正地实现。”凯·尼尔森将协作的平等关系以及不受限制的权利作为处理自由和平等二者间的冲突的主要突破点。   凯·尼尔森认为人类都拥有两大权利,一种是协作平等关系权利,另一种是不被干扰的权利,倘若其中一类权利受到破坏,那么人们便会没有了自由。从政治上来说,协作关系权利是指世界上全部人均可以真正加入政府管理的平等权利;从社会意义这一角度来看,则代表每个人都具有提出平等分配各种与他们相关的基本社会利益与负担,且使每个人相互间未存在可以具有牵涉彼此的权利。而不被干扰的权利则是指世界上全部人皆不受政府部门的牵涉与制约地生活在世界上,在这种环境中,每个人都具有权利去找寻自身的利益而不被干扰。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凯·尼尔森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即从根本上来看,自由与平等的矛盾其实可看作协作平等关系与不被干扰的权利二者间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协作平等关系权利与不被干扰的权利是受保护的,尽管处于正义的社会环境下,人们不被干扰的权利同样会被制约。如果对人类不被干扰的权利展开制约,则如同某个人未获得别人同意便拿走别人的物品一般简单明了,不过并非所有事情都如同这事那般简单明了,因此应当制约哪部分才是关键。激进平等主义肯定不可能确保交易不被制约的自由,同样也不可能确保投资不被制约的权利,这是因為唯有制约这部分投资交易才可以避免某些人对某些人的统治,才可以强化自由体制,才可以确保大部分人真正加入进政府管治的权利中。
  凯·尼尔森认为在社会中的确存在对人们获得利益产生干扰的行为,而这些行为确实会违背自由,具体来说,就是阻碍了人们去做他们想做的行为,不过需要知道部分干预是正当且合理的。如果制约部分自由的目的是想得到更广泛的自由,进而便于进行平等分配,那么这样的干预则属于正当的,应当被准许的,因为该制约并未降低自由度,而是提高了自由度。
  综上所述,诺齐克提出的自我所有权理论其实是为资本主义的自由至上主义进行辩护,且把自我所有权和获得正义原则二者相互融合让私有财产具有了合法正当性。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对诺齐克观点的批判,揭示了诺齐克所维护的资本主义自由的虚伪性与非正义性,并在不同程度上证实了在批判诺齐克自由与平等关系问题上,自由与平等可以实现的同一性。但是,自由与平等的相容务必首先要摒弃自我所有原则,并且需要有一定规范,自由与平等才能相辅相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他们有效地捍卫了以平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的合理性,也强调了生活资源、财富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自己的包括分配、权利在内的社会主义构建理论。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约翰·罗默.社会主义的未来[M] .余文烈,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3] 凯·尼尔森.平等与自由:捍卫激进平等主义[M] .傅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4] G.A.科恩.马克思与诺齐克之间(G.A.科恩文选)[M].吕增奎,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2007.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重组牛脂多糖结合蛋白(recombinant bovine 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rbLBP)和点突变脂多糖结合蛋白(rbM-LBP)。在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基础
针对常规十字阵子阵间互耦不易处理这一问题,设计一种立体十字型阵列,并在该阵列基础上,提出立体十字型互耦阵列传播算子(propagation method for tridimensional cross array in
测量噪声不仅可以表述(标示)声源发射的噪声大小,还可用于识别主要发声源,研究噪声成因,寻找和制定合理的降噪声措施。我们采用现场简易法测细纱机、化纤设备等大型机械的发射声压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