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到乌尔苏拉家拜访时,就对她的靓丽大吃一惊:她身材高挑,耐心勾勒的眼线和大胆的亮白色眼影十分夺目。超短发染成金色,耳朵上坠着大号的金耳环,看上去摩登而精神。玫红色的吊带背心将她晒得古铜色的肌肤映衬得更加健康有活力———正是很多欧洲妇女追求的效果。无论在中国人还是德国人的眼中,乌尔苏拉都是个爱美的老太太。
两个男人陪她睡觉
她热情地请我到阳台上的小桌旁坐下,端上两杯咖啡,恰到好处地打听了我的情况,然后得意地说:“别看我一个人住,每晚有两个男人陪我睡觉。我比你幸运哦!”听了这话,我心中疑云密布,满脑黑线,快要放进口中的蛋糕差点掉下来,心里不由得嘀咕:这是真的假的?看我瞠目结舌,她指着家里的两只猫说:“喏,就是它们———查理和鲁迪呀!”“哈哈,原来是这俩‘男人’啊!”刚认识就讲这么猛的笑话,我这老实孩子还真有点适应不了。
每隔一段时间,乌尔苏拉会来请我帮她拍照。她把镶着粉红色和白色水钻的智能手机递给我,戴上墨镜,按照我的指令调整角度,力求避免双下巴、上臂过粗之类的问题。拍好后,她会立刻上传到一个叫作雅皮(Jappy)的交友网站:“我又有新头像啦!”我问她为什么不去脸谱网这样更大型的社交网站,乌尔苏拉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因为那上面的字太小了,看起来费劲。”后来我自己上雅皮去看了看,字果然很大,页面设计一目了然,各种功能简明易懂,而且用户大多来自德语圈,网站内几乎没有外文,这显然令乌尔苏拉这个来自前东德、对英文反感的人十分满意。而且我之前从不知道,原来老年人也对社交网站如此热衷。
小11岁的男友
有一次我因为翻译一本书去向她请教德国50年代的一些生活细节,碰巧,她正用电脑跟一位颇有风度的男士视频聊天。我赶忙撤回,说改天再来拜访。没过几天,乌尔苏拉宣布:她要去见网友啦。“我们已经在网上聊了一个多月,他周六从科隆来看我。”接下来,她向我详细讲述了他是多么风趣温柔,“正是我的菜!”我问她:“这次小几岁?”“11岁。”她对这个年龄差距似乎很满意,约会前还特意去美甲,手上和脚上都涂了大红色的指甲油,对这个约会充满了少女般的浪漫幻想。看着乌尔苏拉美滋滋地赴约见网友,我脑中又冒出那个贯穿我们交往全程的疑问:我们俩到底谁是老太太?
可是,约会回来的乌尔苏拉并没有恋爱中的甜蜜,愁眉苦脸地对我说:“他在那方面太猴急,约会结束就要跟我回家。我老了,受不了,把他打发回科隆去了。”我听了哈哈大笑,同时也有点不好意思。倘若在中国,我绝对无法想象跟长辈如此谈她的亲密关系。就算是最要好的朋友之间聊天,大家也一定会回避这类话题。然而乌尔苏拉显然把我当成了无话不谈的闺蜜,顺便回顾了几个有可能发展成为恋人、却被乌尔苏拉拒绝的男士。我硬着头皮听了半天,男方的条件都很好,但他们大多希望能找个会做饭、擅长料理家务的女朋友。而乌尔苏拉对那种贤妻良母嗤之以鼻。德国主妇在家政方面的十八般武艺她全没兴趣。她住在国家为她租的公寓里,有国家为她雇的清洁工每周来家里打扫一次卫生。一日三餐也只是各种稍微加热便可食用的方便食品和冷冻食品,有时候一包薯片就是一顿饭。我眼见她晚餐只吃两片冷面包抹红酱,心中不忍,后来包了饺子总会给她送去一碟,还教她做过西红柿炒鸡蛋。总之,乌尔苏拉的爱情清单上没有给男人当厨子和女佣这个项目,她向往的是在见面时收到鲜花,在夕阳中互叙衷肠。
90岁也征婚
看着乌尔苏拉,我突然对她生出十分的钦佩,开始检讨自己的中国脑袋深处对她持有的偏见。在中国,人们大概会觉得谈恋爱是年轻人的事,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不老老实实当外婆,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追求浪漫,还总想找年轻男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太正经。可是翻开德国的报纸,征友专栏里面绝大多数都是年龄在60岁—90岁男女的广告。这些广告写得真挚得体,不论年龄,不论男女,大家都想在人生的秋天找到体己的伴侣。这是多么正当的诉求啊。
虽然我始终不能适应乌尔苏拉时不时冒出的调侃男人的玩笑,虽然她在人生的各个角色中都算不上十分成功,但她一直尊重自己,珍视自己,承认孤独,努力地寻找爱情和伴侣,理直气壮地走在通往幸福的路上。在与她并不频繁的接触中,我看到了一个普通德国老人真实的晚年生活,她享受着这个社会给予她的一切福利和尊重,也承受着一个独居退休老人的孤独和窘迫。这令我想到我认识的每一位中国老人,他们是多么不同。
亲爱的乌尔苏拉,祝你好运!
两个男人陪她睡觉
她热情地请我到阳台上的小桌旁坐下,端上两杯咖啡,恰到好处地打听了我的情况,然后得意地说:“别看我一个人住,每晚有两个男人陪我睡觉。我比你幸运哦!”听了这话,我心中疑云密布,满脑黑线,快要放进口中的蛋糕差点掉下来,心里不由得嘀咕:这是真的假的?看我瞠目结舌,她指着家里的两只猫说:“喏,就是它们———查理和鲁迪呀!”“哈哈,原来是这俩‘男人’啊!”刚认识就讲这么猛的笑话,我这老实孩子还真有点适应不了。
每隔一段时间,乌尔苏拉会来请我帮她拍照。她把镶着粉红色和白色水钻的智能手机递给我,戴上墨镜,按照我的指令调整角度,力求避免双下巴、上臂过粗之类的问题。拍好后,她会立刻上传到一个叫作雅皮(Jappy)的交友网站:“我又有新头像啦!”我问她为什么不去脸谱网这样更大型的社交网站,乌尔苏拉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因为那上面的字太小了,看起来费劲。”后来我自己上雅皮去看了看,字果然很大,页面设计一目了然,各种功能简明易懂,而且用户大多来自德语圈,网站内几乎没有外文,这显然令乌尔苏拉这个来自前东德、对英文反感的人十分满意。而且我之前从不知道,原来老年人也对社交网站如此热衷。

小11岁的男友
有一次我因为翻译一本书去向她请教德国50年代的一些生活细节,碰巧,她正用电脑跟一位颇有风度的男士视频聊天。我赶忙撤回,说改天再来拜访。没过几天,乌尔苏拉宣布:她要去见网友啦。“我们已经在网上聊了一个多月,他周六从科隆来看我。”接下来,她向我详细讲述了他是多么风趣温柔,“正是我的菜!”我问她:“这次小几岁?”“11岁。”她对这个年龄差距似乎很满意,约会前还特意去美甲,手上和脚上都涂了大红色的指甲油,对这个约会充满了少女般的浪漫幻想。看着乌尔苏拉美滋滋地赴约见网友,我脑中又冒出那个贯穿我们交往全程的疑问:我们俩到底谁是老太太?
可是,约会回来的乌尔苏拉并没有恋爱中的甜蜜,愁眉苦脸地对我说:“他在那方面太猴急,约会结束就要跟我回家。我老了,受不了,把他打发回科隆去了。”我听了哈哈大笑,同时也有点不好意思。倘若在中国,我绝对无法想象跟长辈如此谈她的亲密关系。就算是最要好的朋友之间聊天,大家也一定会回避这类话题。然而乌尔苏拉显然把我当成了无话不谈的闺蜜,顺便回顾了几个有可能发展成为恋人、却被乌尔苏拉拒绝的男士。我硬着头皮听了半天,男方的条件都很好,但他们大多希望能找个会做饭、擅长料理家务的女朋友。而乌尔苏拉对那种贤妻良母嗤之以鼻。德国主妇在家政方面的十八般武艺她全没兴趣。她住在国家为她租的公寓里,有国家为她雇的清洁工每周来家里打扫一次卫生。一日三餐也只是各种稍微加热便可食用的方便食品和冷冻食品,有时候一包薯片就是一顿饭。我眼见她晚餐只吃两片冷面包抹红酱,心中不忍,后来包了饺子总会给她送去一碟,还教她做过西红柿炒鸡蛋。总之,乌尔苏拉的爱情清单上没有给男人当厨子和女佣这个项目,她向往的是在见面时收到鲜花,在夕阳中互叙衷肠。
90岁也征婚
看着乌尔苏拉,我突然对她生出十分的钦佩,开始检讨自己的中国脑袋深处对她持有的偏见。在中国,人们大概会觉得谈恋爱是年轻人的事,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不老老实实当外婆,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追求浪漫,还总想找年轻男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太正经。可是翻开德国的报纸,征友专栏里面绝大多数都是年龄在60岁—90岁男女的广告。这些广告写得真挚得体,不论年龄,不论男女,大家都想在人生的秋天找到体己的伴侣。这是多么正当的诉求啊。
虽然我始终不能适应乌尔苏拉时不时冒出的调侃男人的玩笑,虽然她在人生的各个角色中都算不上十分成功,但她一直尊重自己,珍视自己,承认孤独,努力地寻找爱情和伴侣,理直气壮地走在通往幸福的路上。在与她并不频繁的接触中,我看到了一个普通德国老人真实的晚年生活,她享受着这个社会给予她的一切福利和尊重,也承受着一个独居退休老人的孤独和窘迫。这令我想到我认识的每一位中国老人,他们是多么不同。
亲爱的乌尔苏拉,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