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教学体系构建例谈

来源 :新课程研究(中旬-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usions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以《中外历史纲要》为例,在分析其体例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从注重中外历史融合这一方面阐述高中通史教学体系的构建,同时提出通史教学体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其他文献
青年群体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后备力量,是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文章通过对“丧文化”的产生、发酵、演变和解读四个方面进行剖析,认为这种文化流行背后反映出的是青年群体生活压力大、人情淡薄和社会消费异化等现实问题.最后希望在完善社会机制、加强高校思想教育、引领主流文化回归三个方面做出努力,继而正确看待“丧文化”的流行并且培育青年群体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
通过采用目的论为指导方针,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文中的文化负载词与传统文化典籍引文的翻译进行评析.根据分析发现,对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以及文化背景,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与翻译策略,通过使用“直译+解释法”“意译法”“文化替换法”等多种方法,可以有效处理在外宣目的下的文化负载词和典籍引文的相关翻译问题.
在“生态化教学环境构建”的大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有必要结合生态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教材进行生态评估研究.文章借鉴大学英语教材生态评估表,运用定量分析法对《新视野英语教程》中的60篇文章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文本中涉及的文化内容不均衡,教材缺乏对学生生态意识、跨文化意识以及综合文化素养意识的培养.
短视频具有易于制作、用户导向和精准投放等特点,利用其做好主流舆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立德树人”的总目标下实现创新性和融合性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高校就需要加强平台监管、充实内容资源、提升制作质量、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实现短视频等新媒体阵地与思想政治教育第一、二课堂的有机融合.
本文以促进应用型教育研究成果转化率作为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应用型教育研究成果转化现状的分析,总结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找出其中的核心问题,分别了解和研究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研究者、转化单位在应用型教育研究成果转化过程中应起的作用及相互间的作用机制,最终提出促进应用型教育研究成果转化的建设性建议.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以“全人教育”思想为指导,提出了“给孩子完美的童年,让师生完满的成长”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实现“把附小办成一所面向未来,有科学涵养和人文关怀的现代化学校”的办学目标,让学校成为学生喜爱的地方,并促使学生“平衡发展,快乐成长”.
期刊
红色文化蕴含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在融媒体环境下,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有机整合起来,有助于营造红色校园文化氛围,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承担着塑造“中国梦”之爱国、爱党、爱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都存在照本宣科、实效性低的问题,难以高效地将政治性教育内化为学生自发的价值理念.基于此,文章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方面对高校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进行改革探索,希望能够将该课程的政治性教育内化为大学生的主动认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在实践中自发地获得知识与才能.
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虽然还不是高考的科目,但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很多学校已经开始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与设置.在此背景下,研究信息技术课程的在线考试系统十分有必要.文章首先对在线考试与ASP.NET做了简单的梳理,随后探讨了基于ASP.NET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线考试系统的具体设计.
目前,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主要集中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地方高校本科生缺乏对人工智能基础原理、核心算法、设计框架、实际应用等知识的了解.文章以程序设计类课程为立足点,提出地方本科高校的人工智能课程应从针对不同专业增加不同的人工智能学习内容,结合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优势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改革考试方式,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完成人工智能项目几方面,探索有效的改革方案,进而达到培养不同层次人工智能人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