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本位”到“人本位”:将图书馆升级为新学习中心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ejo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书馆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基石,应该成为学校变革的先行者。新时代学校图书馆的定位将由“书本位”的阅览服务转变为“人本位”的多元学习空间与新型复合功能,通过空间布局的设计和场馆功能样态的变化,引发学习场景革命。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在新升级改造中,着眼于全学科阅读,建设阅读型多元学习中心,通过师生共建和新技术驱动,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智慧化服务水平。
  关键词 图书馆变革;多元学习中心;空间设计;场馆学习;全学科阅读;阅读账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1002-2384(2021)04-0046-03
  学校的文化基石隐藏在校园图书馆中,想要提升学校的文化高度,图书馆一定是学校变革的先行者。只有激活图书馆的教育使命,才能更好地重构学校的教育生态。如果学校只能精心设计一个地方,那应该首选图书馆;如果教育只能够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引导阅读、推动阅读。一所学校把营造书香校园做好了,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一所学校里,学生都愿意去图书馆,这就是一个有良好教育的学校,就是一个社会可以放心的学校。
  新时代学校图书馆的定位已然转变,从前只发挥借阅、馆藏功能的藏书馆将由“书本位”的阅览服务,转变为“人本位”的多元学习空间与新型复合功能,最终通过空间布局的设计和场馆功能样态的变化,引发学习场景革命。新时代的图书馆将支持更多的学习方式展开,使其更具备互动性、体验性、生活性、科技性,成为反映学校教育理念的核心体现区。

一、着眼“全学科阅读”,彰显图书馆价值与意义


  阅读能力是每个人适应终身学习社会的关键能力,也是胜任所有职业的基本能力。对中小学生来说,阅读是从“学会阅读”向“通过阅读学习”的过渡。“学习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外语等语言学科的重要内容,而“通过阅读来学习”是各学科共有的重要学习方式和途径。我们要全面认识和把握阅读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将“阅读”从单纯的语文素养范畴转向学习能力体系,从长期占主导的文学性文本阅读,转向兼容实用类、信息类文本的阅读视域。
  图书馆是知识和信息最为集中的场所,可以专业地综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阅读能力、研究能力、文明礼仪、终身学习能力。多年来,我校除了语文学科组,其他各学科教师均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书目,在图书馆开展文献资料搜索与阅读交流活动。个别爱读书的教师还在图书馆认建个人教师书架,在那里摆上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推荐的好书,以及个人出版的著作,让教师读书的状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在阅读现场的读者之间,会发生微妙的互相影响作用。一个读者的专心姿态会影响其他读者,形成连锁的心理暗示,把大家都带进这种状态。图书馆利于阅读的环境让师生在此培养乐于阅读的习惯。当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与书结缘,校园才会浸润在书香之中,浸润在文化之中。

二、开发多样化学习空间,强化图书馆新定位


  要把学校图书馆从传统的“藏书之地”转型为“阅读型多元学习场馆”,首先要做的是基于对现有场地和建设愿景的综合分析,探讨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从而整合最合理的功能模块进行整体规划。这不只意味着单一功能的解读,更需要从资源、课程、使用、技术等方面全面分解,不只是对于一个场所的简单搭建,而是对于教育发生方式的重构。
  1. 图书馆是学校多元学习中心
  现代学校要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人,强调跨学科学习和项目学习,为孩子提供多种学习路径、多个学习角度,让他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因此,学校需要提供便捷式探究式互助式的学习空间,构建除课室、实验室之外的更多元的“学习中心”,引领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赋能、自觉发展,培养他们的批判创新思维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我们竭尽所能将学校图书馆改造升级为悦读馆、多元学习空间,配备先进的智慧学习研讨设备,营造不同意见交流互动的氛围,就是为了让师生能够在书香环境中一起沟通交流、对话合作、批判创新,期待在图书馆学习空间的变革中成功创建新的“学习中心”。
  2. 空间设计融合现代课程理念
  图书馆改造团队利用开放的课程空间理念,对教育环境进行精心设计,统筹谋划,让空间与课程浑然一体,更好地发挥育人的综合效应。在现代课程理念中,空间对学生不只具有物理熏陶意义,它本身就是课程的一部分。我们在图书馆升级改造过程中,以华南师大附中的“自华教育”作为切入点,将拓展性学习、自主探究性课程开发延伸到馆内各个空间。例如:我们的“影音阁”学习空间,收藏一些电影机、留声机等老旧声音影像设备,讲述人类记录声音和影像的起源与发展史,这里成了《现代电子技术基础》选修课开展实践活动的好去处。又如:我们在学习空间设立学生社团阅读书架,墙面和书架旁边有社团文化展示和学生的创意作品,便于社团小组学习、交流分享,让学生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能更好地发展个性与特长。
  原本功能单一的图书馆,经过重新定位设计,可以作为阅读中心,在学校全面搭建泛在化阅读系统与课程,以阅读为核心组织家校共育、师生探究教学的关系群,以及进行以图书馆为载体的项目式学习、场馆学习,与智能社区等进行融合。
  在空间呈现方式上,图书馆以“没有隔阂的大阅读空间”为主题,结合浓厚的岭南文化气息,规划极具人文和书香气息的阳光阅读区。同时,图书馆充分利用每个开放或半开放式空间,按动静区域和读者行为设置自主学习、小组阅读、阶梯式(俱乐部)阅读、大组研讨、电子阅览、智慧学习空间等多元学习区,增加空间的互动体验性,作为校本课程的实践基地之一。此外,为了提高学习空间的利用率,图书馆以几个精品选修课程的不同教学模式为蓝图,规划不同主题的学习空间。
  灵活多样的布局方便师生讨论分享,开展多样化的学习,为创建新的学习中心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支撑,充分体现“空间即教育”的理念。
  3. 装饰风格匹配不同教学场景   图书馆空间的设计,不只是学校设施的更新,更重要的是使师生与空间建立新的互动关系,用文化意象来凸显场所的符号价值。在整体设计上,砖雕、月洞窗、博古架、罗汉床、天井庭院等使图书馆诗意宁静,充满岭南韵味。
  图书馆装饰的细节也非常考究,我们从色彩、质感、使用、环保指数等多方面的综合指标出发,根据学习场景选择合适的灯具、陈设物品、展示架、可移动组合家具等。个别学习空间使用可移动组合的桌椅、可板书写字的推拉门、展示架,让师生能够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之间便捷地切换场景。
  部分学习空间内设有作业展示墙、展示架,墙面有挂图、学生作业作品、自制教具等,让学生沉浸其中,满足小组合作、主题探究等多种需求。整个图书馆空间体现出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设计,从心理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使他们在面向公众的展示中获得认可,获得成长。

三、联合师生共建,创新图书馆服务形式


  中学生思维活跃,热衷新技术的应用,因此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不能停留在传统形式,应主动创新服务形式,与课程开发、教学教研联动,加强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推广宣传,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图书馆共建与运营,并树立品牌意识,建立阅读推广长效机制。
  1. 馆藏建设与学科教学有效结合
  长期关注阅读问题的朱永新教授曾表示,让读者自然去选择、去阅读是不够的。图书馆和个人的买书、选书不一样,应该有导向作用,把好的书和读者分享。也就是说,图书馆的核心功能要由“为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图书”转变成“为读者选择尽可能好的图书”。在馆藏方面,我们按照适切性、经典性、趣味性、科学性、均衡性五大原则,精挑细选各个领域的经典优秀书籍,构建结构完整、内涵丰富的馆藏资源,将图书馆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效结合。在购买馆藏资源方面,学校从来没有限制过经费,购买图书的到货周期可以做到当天确认隔天到货。师生可以方便地在图书馆公众号、官方网站上登录个人中心,推荐好书,参与馆藏资源共建。图书馆举办的“你选书我买单”活动深受读者欢迎。
  2. 馆员角色从“管书”变成“办活动”
  在图书馆开放管理过程中,我们以课程思维推动教师、学生参与图书馆的规划与运营,建立了义工团队。师生义工团队全面参与图书馆的运营管理,通过自编的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图书馆技能与实务操作培训,让学生在职业体验过程中获得基础知识技能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培养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学校图书馆员针对服务环节中的不同需求,不断调整工作理念,创新图书馆运作方式,逐步将“馆舍思维”转变为“平台思维”,从“管书”变成“办活动”,将图书馆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閱读服务平台。例如:通过社团组织读书沙龙,提升读者入馆率;通过家庭教育与升学分享会、同课异构教学研讨、学生社团开放日交流活动,让更多学生家长、兄弟学校的师生、教育专家学者走进图书馆,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提升学校美誉度。
  除了深化传统意义上的图书保存与借阅功能外,图书馆主动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专题讲座、展览欣赏、升学咨询、休闲娱乐等活动,让来到这里的师生或家长各取所需,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文化熏陶。例如:图书馆推出的“真人图书馆?邂逅图书馆之美”系列阅读活动,倡导读者将阅读、旅行、职业生涯、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密切了人、书、馆、校的联系,让读者在诗与远方的旅“图”中感受图书馆的温度,颇受读者欢迎。
  学校图书馆只有不断地激发活力、提升能力、主动作为,释放文化的魅力,营造以文化人的氛围,才能更好地引导师生、服务读者,切实承担起服务育人、文化引领的使命。
  3. 搭建校友连接学校的新平台
  在图书馆的升级改造过程中,学校基金会、校友会广泛发动校友全程参与。校友们踊跃捐款捐设备,彰显华南师大附中学子“反哺母校、回报社会”的义举,为学弟学妹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校友们参与学校的建设、为学弟学妹们开办华附沙龙互动学习,成为“追寻附中人足迹”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和参与者。杰出校友钟南山院士到馆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仰慕的同时激发起好奇心和阅读欲望。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阅读名人传记,循着名人的脚步,与他们一起经历失败的痛苦、成功的喜悦,在心里萌发榜样的力量和梦想的种子。

四、技术驱动创新,提升智慧化服务水平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现代图书馆空间的管理手段日臻丰富。尤其是近几年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赋予图书馆空间全新的内涵,简单且重复性的管理和服务通过智慧图书馆平台“自助”完成,使读者的自主性、自由性、选择性、便捷性大大增强。
  在图书馆改造升级过程中,我们特别加强了阅读推广数据平台的研发,如开发了“学习空间管理平台”“读者个人年度阅读账单系统”,动态采集与智能挖掘读者在图书馆的行为数据,包括入馆次数、泡馆时长、借书情况、学习空间利用情况、上网次数与时长、志愿服务次数与时长、信用积分的增减记录,实现对用户学习阅读需求的精准画像,为学生自我反省、自觉成才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清单。
  我们为大部分的学习空间搭配了智慧教学管理系统和高清录播直播装备,使图书馆在空间上突破界限。AI、VR、5G等更多前沿技术的运用,则可以助力图书馆的未来有更多可能。
  总之,图书馆作为学校文化与教学发生的中心,应具备更具前瞻性的定位与规划、人性化的分区及服务功能、灵活性的课程及活动、专业化的资源及管理、先进的装备和升级空间,以及更多元化的情境和沉浸式学习的可能。学校应推动图书馆逐步成为校园内的“场馆学习”新地标,以及教育理想生态的模型。它应该为校园社区共享、学科课程支撑、信息素养培养、资源“最强大脑”提供新时代的建设样板。
  (编辑 崔若峰)
其他文献
“双一流”建设明确了民族高校内涵式发展方向,学生的满意度评价成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本研究结合服务质量感知模型(SERVPERF)和满意度模型(EPSI)构建高等教育满意度模型,分析民族高校学生满意度的影响路径及关系,并以民族属性为调节变量进行调节效应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现有高等教育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少数民族学生对教育服务的评价和满意度要显著高于汉族学生;学生个人发展增值比教育感知体验对满意度的影响更大,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学生对教育服务的感知体验最终通过实现个人发展增值来影响满意度评价。基
摘要制定教育2035规划和“十四五”规划,需要对加速演进中的百年变局有纵深观察和理性思考。自然突变因素、技术革命因素、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因素、中国的复兴和崛起因素等,将持续影响中国和世界。中国要把握时代机遇,潜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培养好自己的人才。中国教育应该对新时期教育宗旨、教育思想、课程体系、技术应用、教学平台、教学方式、教师素养、教学关系、家庭教育和教育评价等进行深入反思,把握教育发展良机。  
当下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和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使农村学校的发展改革面临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到底要办什么样的农村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在农村学校工作的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并试图在办学实践中解答这些问题。2018年7月,我被调至北京市房山区岳各庄中学(又称“北京育才学校房山分校”)担任校长。这所学校扎实的课堂教学改革、出色的教学质量和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都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面对这所熟悉又陌生
期刊
摘要针对传统新任教师培训方式的规范化程度和培训实效性不高等问题,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同声小学以“创设情境”为核心、主动参与为导向,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保障体系等方面系统构建“浸润式”校本培训模式,有效引领新任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  关键词 新任教师培训;“浸润式”校本培训;做中学;建构主义;情境认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1)
新时代背景下解读家庭教育的现代内涵,以道德价值观教育为根本内容,培养良好个性与健康人格为核心,开展多维家庭教育。新时代家庭教育特性为:教育资源无时空界限与多样性;教育方式融合自我教育与终生教育;教育过程注重互动与尊重;教育地位趋向国家战略性;教育理念是面向未来、共同成长。家庭教育价值追求主要体现在是实现自我的重要途径;助推“家庭、学校、政府、社区”合作共育机制形成;实现家庭幸福,构建和谐社会;助力中国人才强国战略。
摘要“十四五”开局,集团学校面临寻找高位发展新增长点的重大命题。从制度创新、课程供给、教师发展、协同育人等方面,寻找优质集团学校再出发的目标、朝向和发力点。  关键词“十四五”规划;集团化办学;制度创新;课程供给;教师发展;教育协同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1)03-0015-03  在集团化办学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如何为优质集团学校寻找高位发展新的增
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落地需要聚焦教学设计的变革与实施。数据挖掘与行为分析能慧眼识出学习者的起点和学习盲点,使学情分析精准化;知识图谱、学习追踪能优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定制因材施教的学习内容;人机交互技术和智能推荐规划学习路径、诊断学习成效。人工智能视域下的教学实施使基于数据驱动的规模化个性教育通过量身定制满足学习者需求的内容得以落实;但要通过强化学习者具身参与,AI与HI协同;教学内容呈现的可视化、情境化及基于表现性的动态、可视化评价等策略促进学习者最大限度的发展。
“语用情境”资源是学生写作进入状态、获得经验、产生创作的孵化器。要在学生“模仿—发现—运用”的写作过程中建构情境资源,通过营造语用模仿的学习情境、导入语用规律的发现情境、经历语用表达的实践情境,让学生在“语用情境”中提升写作能力和素养。
老子哲学中的“知”“言”关系是一种非对应关系.从思维的深度看,“知”重于“言”;从认知发展水平看,“知”高于“言”;从认知风格看,“知”先于“言”.“不教之教”是“知
中国共产党在其百年沧桑历程中,基于对近代以来中国遭受的惨痛历史命运的教训总结和对党成立后所面临的艰巨使命与整体国民精神素质病弱的现实,基于对国民精神素质重塑重要性的深刻体察,在致力于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制度破旧立新改造的同时,奋力疗治清除国民精神沉疴积弊,并在党的事业持续推进发展的同时不断为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元素,为国民精神素质的重塑做出了巨大实践努力和革命性贡献,从而使国民精神素质实现了颠覆性的塑造改变,面貌焕然一新,民族精神获得浴火重生,为中华民族迈上光明的复兴之途创设了最根本的主体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