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aizj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建设好这支队伍,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高职高专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维护学校的安全和稳定,推进学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对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职 辅导员队伍建设 问题 对策
  
  Brief analysis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structor troop constructs the existence the qu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
  Liu Xiangyang Liu Tong
  Abstract:The instructor troop i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education and the supervisory work troop’s important constituent,also is the student 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main undertaker,constructs this troop,to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party’s educational policy,enhances quality higher faculty to run a school the level and the education quality of teaching,maintains the school security and stability,advances the school the development to have the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constructs the existence to the quality instructor troop the question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and constructed on the enhancement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structor troop,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Keywords:The quality Instructor troop constructs Question Countermeasure
  
  【中圖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017-03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作为具有双重角色的辅导员,既承担着培养与教育的重任,也担负着管理与服务的责任。他们是大学生接触最多、时间最长,也是最能影响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教育群体。辅导员的自身素质是否过硬,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实施,直接影响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规范学校的管理,是依法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也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1.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1.1 辅导员“入口”问题。辅导员的招聘和引进,对辅导员队伍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招聘引进辅导员,应该有别于本科类院校,不能一层不变照搬它们的队伍组建模式。因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在各个方面与本科类院校的学生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一个是真正的普及型大众化教育,一个是还带有很多精英化教育的成分。原因一本科类院校录取成绩最差的学生,是高职高专录取成绩最好的学生。原因二高职高专中的学生,在学习上,只有20%的学生自己要学习或者懂得应该怎样学习,而对于本科类院校学生,却有80%的学生自己要学习或者知道怎样学习。在面对这样两个截然不同集体的学生,辅导员的招聘和引进是不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呢?而目前高职院校在招聘或引进辅导员时,却盲目的、不切合实际的追求高学历人才作为录取对象,然而,此类人才,对辅导员工作根本不感兴趣,只是把这个岗位,作为自己的一个“过渡”或者“跳板”,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就会毫不犹豫的离开。这样给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给整体辅导员队伍建设造成很大的困难,同样也给所带班级学生带来很大的伤害,造成学生对辅导员老师的不信任,更加重学生管理工作负担,提高后来者的工作难度。
  1.2 辅导员的人员结构问题。
  1.2.1 年龄结构。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两头”现象非常严重,年老的辅导员基本情况,一是公办普通高校退休的学生管理人员或者是老教师,二是企业相关、相近岗位的退休者被招聘到学校,三是从学校其它岗位调配到此岗位的年长者;年轻的辅导员,主要是应届毕业的本科或硕士生,还有一小部分是自己学校培养的优秀学生留校任职的。对于这样两个群体,存在这样的问题,年老的辅导员对自己的前途不担心,尽管他们做辅导员工作有经验,但与学生有代沟,沟通难度较大,难有激情,另外,工作方式方法陈旧落后,与学生年龄又相差太大,无法融入学生这个群体。年轻辅导员,富有激情,敢于创新,容易与学生沟通,但是由于他们没有工作经验,开展工作难度较大,另外,因与学生年龄相差不大,相互之间又太容易接触,有时处理和把握不好相互之间的关系。
  1.2.2 专业结构。目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原有专业有英语、心理、法学、哲学、体育、中文等等,涉及到多个学科专业,但在众多专业中,各个学校并没有很好的将众多专业进行分门归类,从中找出除思政教育专业以外,更加接近辅导员工作的专业,也没有根据学生管理工作这一特性及学校专业设置和学生特点进行辅导员配备。
  1.2.3 专、兼结构问题。现在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采用专、兼职相结合。这种队伍建设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暂时弥补辅导员的不足及减少学校财务支出,降低成本,但是从学生管理角度,并不是最合适的,也不是最好的队伍组建模式,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它不但会造成队伍的不稳定,而且还会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如学生的就业工作,兼职辅导员因有自己本专业的岗位工作,根本没有时间投入很多精力去完成这项工作任务;又如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学生思想状态、党团建设、各类活动的组织、后进生的帮助、宿舍管理等等问题,是一名兼职辅导员无法全身心兼顾的;再如兼职辅导员的持久性,兼职辅导员有特殊性,他有自己的专业,可选择性较强,会很容易选择放弃该岗位工作,这样会造成中途移交班级管理工作,也恰恰是这一点,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利因素,给班级管理带来混乱,往往这样的班级是最散漫的、也是是最难管理的,事情出的也最多的。还有专、兼辅导员相互之间的矛盾等问题,都是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较大隐患问题。
  1.2.4 女性辅导员偏多,造成“虚位辅导员”。由于辅导员工作过于繁琐细化,愿意选择做此工作的男同志较少,也因此,各高职院校引进的女性辅导员较多。女性辅导员的确有她们的长处,在工作时有耐心、细致,在接触女生和做女生思想工作方面,工作更容易开展。但是,由于她们多数是本科或研究生刚毕业的学生,工作一至两年,又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就要考虑结婚生子相关事宜,这就意味着一结婚就要考虑生育,要按照国家生育政策给予休产假,这样通常会影响半年或更长的工作时间,实际造成“虚位辅导员”现象。近而,给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安排和班级管理工作的延续性带来一定的困难。
  1.3 辅导员配备不足。由于近几年高职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辅导员的配备问题上出现了一些滞后现象。另外,高职高专学校,多半是民办体制,由于民办学校有自身的特殊性,就是办学资金较紧张。因此,造成辅导员配备失衡,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负担。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规定:辅导员作为专职思政队伍的组成部分,其分配上不应低于1∶200。在本科类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较好,思想素质较高,这样的比例不会给辅导员造成很大的压力,辅导员能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但在高职高专学校,学生的素质不高,学习动力不足,自觉性不强,逃课、上网现象严重;以自我为中心,个人意识强,集体观念淡薄,缺乏爱心、社会责任感;自信心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差,易患心理疾病;生活上自理能力差,崇尚畸形消费、盲目消费等等。因此,辅导员按照同样的比例去管理教育学生,其工作难度远远大于本科类学校。不仅如此,有的高职学校为了减少开支,不但不按此比例配备辅导员,而且还会加大辅导员带学生的比例。因此,学校的稳定问题,安全问题,学生问题较本科类学校突出。
  1.4 工作职责和任务不是很清楚。辅导员工作由于其性质决定了在内容的综合性,似乎任何一项与学生有关的工作都可以交给辅导员去完成。一些辅导员承担了本应教务干事或行政干事完成的工作。因此,辅导员工作不但涉及的面大,而且过于繁琐细化,加大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从而造成一种现象,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还要提高警惕”,总感觉像是在救火。每天投身于复杂的具体琐事中,故而,让辅导员根本没有时间想如何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也没有时间认真思考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究其原因实际是因为辅导员工作职责上不明确。
  
  1.5 辅导员的职称待遇问题。职称待遇问题是困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目前,高职类院校辅导员队伍,几乎谈不上职称、职务结构,由于辅导员人员“两头”较突出,再加上,偏向年轻人较多,无职称比例很大。另外,随着形势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辅导员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工作也越来越难做,辅导员抱怨也越来越多:“工作辛苦,生活清苦”、“无过就是功,有事全无功”、“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辅导员感到干这项工作又苦又累,吃力不讨好,更没有出路。“用起来重要,用之后次要,总结起来可以不要”,使辅导员在组织上无归属感,事业上难有成就感。与专任教师相比,同时参加工作的辅导员,其工资待遇比专任老师要低,时间越长,差距越大。在以后的发展上,专任教师可参与科研、评职称、进修深造等,而辅导员在职称评定、继续深造方面的机会较少,晋升职务、转岗就更难。因此,切实解决好专职辅导员评聘职称、职务问题,是加强高职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政策保障。
  
  2.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应对策
  
  2.1 正确把握辅导员入口。
  2.1.1 正确看待高职院校辅导员学历问题。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学历到底是不是越高越好?我想这是一个值得讨论和研究的问题。我认为未必是越高越好,原因,一是高职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知识水平相对比较低,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也随之较低,他(她)们需要的是将复杂的事情与问题简单化,而作为高学历(研究生以上)人才往往会把简单的事情与问题复杂化来理解,这恰恰给我们高职学生接受事物的特点是相背离的;二是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的,这也是最主要的一点,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众所周知,是出了名“杂、累”活,大家(本科类学校辅导员)经常用的几个词形容辅导员,如“消防员”、“保姆”等,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更是如此,学生的总体素质不如本科类学校,学校管理事务又多于本科学校(如早、晚自己,分宿舍等等),试问在这种情况下,有多少高学历(研究生以上)人才,真正地愿意放弃自己多年追求的专业,安下心来从事这样的辅导员工作。因此,高职院校在招聘和配备辅导员时,应当客观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合适的、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愿意从事辅导员这一职业的人才。
  2.1.2 正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专业问题。辅导员队伍建设,应根据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及相关性,在引进辅导员时就进行选择性的专业搭配。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我们过多强调思政这一专业人才,也认为思政专业,是最符合辅导员工作要求。其实,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作为学校教育,它本身就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也贯穿于我们的教学当中,而作为学校教育群体中的辅导员,它不能单纯或者单一的就某一个专业而论。实际上,辅导员岗位要求应是一个多专业群体的综合,如思政、教育、管理、心理、哲学、法律、音乐、体育等等,而作为一个人是无法将成众多专业知识集于一身的,因此,在实际工作当中,辅导员本身拥有的专业之间,应进行搭配取长补短,利用好辅导员的自身专业,给学生及各类学生活动进行专业的指导和教育。而对于辅导员个人自身专业以外的知识的学习和提高,要靠从事该岗位工作以后,进行后天的培养,要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来获取。
  2.1.3 合理搭配辅导员的年龄结构。要搞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就必须建设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然而,建设好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应该合理的建设和安排好队伍中人员的年龄结构,而且,要做好延续和承接工作。最好的年龄结构安排,是“两头小、中间大”,作为高职(民办)学校,一定要打破现有辅导员队伍中的“两头大、中间小”的人员结构。只有多引进中间部分人才,着重灌输学校教育理念,培养出对学校和学生都知根知底的辅导员队伍,夯实中坚力量,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展,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
  2.2 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明确工作职责是科学管理的前提,辅导员工作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寓教育于学生党建和团建、日常教育管理与服务以及第二课堂建设的指导,而非一般教学行为的服务者;辅导员工作虽带有服务性,但并非学生各方面服务工作的“协调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学校应首先要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要求,使辅导员从日常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理顺辅导员与学校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使辅导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真正投入到学生思想教育与研究。因此,只有明确工作职责,才能达到科学管理的效果,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2.3 加强制度建设,搭建培养平台,鼓励辅导员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
  2.3.1 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制度建设。辅导员队伍的制度建设,要立足于辅导员队伍的自身特点和岗位特殊要求,又要与大学生管理工作相关制度系统配套,还要与学校行政管理制度相互衔接。因此,就如上所说,在辅导员配备上,要主动适应学生组织形态的变化及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需要,既要配足班级、年级辅导员,又要在院系层面按工作职能和辅导员自身专业,配备党团建设、心理辅导、学生事务、职业发展指导等专业化辅导员,形成“矩阵式”配置;而且在考核机制上,要不断完善指标体系,采用定量与定性、纵向与横向相统一,领导、同事、学生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评,并专门针对辅导员“多头”考核、重复考核的问题,把学校对教职工的年终考核、学工部门对辅导员的工作考核,学校优秀辅导员的评选工作统一归口,由学生工作部门考核,结果为学校人事部门认可,让学校对辅导员的考核,更加趋于人性化,更加贴近学生管理工作,为提高和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工作效率奠定基础。
  2.3.2 做好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规划。要做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辅导员队伍建设,坚持以辅导员发展为本,以制度创新激发工作活力,以培养培训促素质提升,以职业规划促长效发展,结合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和综合素质,为每一位辅导员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通过各种政策引导他们走职业化发展之路,鼓励他们成为职业型、专家型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如职业咨询师、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拓展培训师等专业方向,引导他们将个人前途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整体目标结合起来,着实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让辅导员切实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支持和培养。
  2.3.3 鼓励支持辅导员外出参加学习和培训。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社会,面对知识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面对高智商而充满各种思想性的大学生群体,对于辅导员个体来说,为了适应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实现辅导员的专业化,学习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对一个学校的思政工作队伍而言,建设学习型辅导团队势在必行。因此,辅导员的理应通过各种学习形式,进行学习和提高自己,如团体培训(岗前培训、学习班、研讨会)、个体自主学习与 提高学历学习、集体交流、外出参观学习(国内、国外)、开展调查研究与科学研究、为学生上课和讲座、社会实践、网上学习与了解学生信息等。同时,在所遇到的每一件事情中获得经验,从大量的感性工作中探索学生工作的规律,从实践中学习,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
  2.4 做好辅导员的职称待遇安排工作。做好辅导员的职称待遇安排工作,也就是解决辅导员的前途问题,是安定辅导员工作情绪的基本保证,也是辅导员队伍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辅导员队伍应是一支动态而又相对稳定的队伍。因此,要结合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际,采用“重视使用,促进流动,相对稳定”的办法,做到新进一批 、稳一批、流动一批,保持队伍的动态平衡,确保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及稳定性。为此,学校要在组织上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与发展。辅导员工作关系到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辅导员的职称待遇问题,学校党政领导要更加高度重视,要专门设立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序列,建立一套符合辅导员岗位要求和队伍实际的职务评聘标准和程序,有章可循的提升辅导员的职称和待遇。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落实专职辅导员列入教师编制,并制订各种政策,为部分既有专业背景,又有学术造诣的辅导员转入教学、科研岗位创造条件,把一些既有政策水平,又有管理能力的优秀辅导员,列为党政后备干部。切实解决与做好辅导员的未来发展问题,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为高职高专学校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雷鹰、彭猛奇. 浅谈全面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7,(3):75~77
  [2] 曹琨. 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J],2007,(1):28~29
  [3] 时长江.探索高校辅导员工作职業化的新路子.探讨与争鸣,2007,(5):18~19
  [4] 孟繁中、许海光,葛占胜.浅谈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08,(6):27~28
其他文献
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本文以此为引,从保护人权的角度出发,论证了在死刑案件审判中引入陪审制度和
关键词:研究目的:初步掌握武汉市直机关公务员体质与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为制定武汉市公务员体质与健康工作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量法、数据统计法。主要结论:武汉市公务员体质喜忧参半;生活质量有待提高;生活方式尚须改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建议:建立相关制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坚持年度体检,建立完善的公务员医疗档案。  关键词:公务员 体质状况
目的:研究经SiO2染毒的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前后全基因组蛋白修饰的甲基化水平。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肺巨噬细胞和肺成纤维细胞,采用Transwell共培养建立矽肺体外模型,收集共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