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手术同期房颤外科射频消融手术的安全性和中长期疗效分析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yw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并分析二尖瓣手术同期行房颤外科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中长期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8年12月,共选取280例合并房颤的器质性二尖瓣疾病患者入组研究,其中130例患者接受单纯的二尖瓣手术(未消融组),150例患者接受二尖瓣手术同期进行房颤外科射频消融手术(消融组).150例消融组患者中有80例行双心房消融,70例行左心房消融.所有患者全麻后通过胸骨正中切口,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建立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后,消融组患者参照MazeⅢ路线采用Atricure双极消融钳完成消融,同时切除左心耳,电灼Marshall韧带和Waterston沟.消融完成后,再进行二尖瓣手术.所有患者术后第一天予以口服胺碘酮200 mg,先3次/d×7 d,再2次/d×7 d,然后口服胺碘酮200 mg/d维持至术后3个月(消融组)或12个月(未消融组).所有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年、3年、5年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胸前标准12导联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等,研究主要终点为术后出现晚期房颤事件的时间点;次要终点为:主要心脑血管事件、死亡、心衰再次入院.结果 入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共有30例患者在术后5年内失访(失访率10.7%),其中消融组有11例患者失访,未消融组有19例患者失访.消融组和未消融组在术后6个月、12个月、2年、3年、5年的无房颤发生比例分别为83.3%和27.7%、72.7%和20.8%、66.0%和15.4%、61.3%和13.1%、43.3%和10.8%,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的累积房颤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消融组在因III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安装较未消融组增多(P<0.05).消融组术后迟发型心包积液需要再引流的情况高于未消融组(P<0.05).结论 心脏瓣膜手术同期使用双极射频消融装置行改良Maze手术治疗房颤的窦性心律转复维持率显著高于未消融组,手术安全性好,中长期疗效明显优于未消融组.左心房和双心房消融都是安全、有效的房颤外科治疗方法.相对于左心房消融组,双心房消融组在恢复和保持窦性心律上更有效.
其他文献
患者,女,28岁,因“发现前纵隔占位4年”入院.胸部增强CT扫描提示前纵隔软组织肿块伴轻度均匀强化,大小约7.1 cm×3.8 cm,考虑为胸腺瘤.于全麻下行“前纵隔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示:纤维组织增生及玻变的背景上可见泡沫样组织细胞呈灶性分布,伴淋巴组织增生及浆细胞浸润,并见淋巴细胞、浆细胞“伸入”组织细胞现象.免疫组化染色示:S100蛋白(+)、CD68抗体(+)、CD163抗体(+)、免疫球蛋白G4(IgG4)(+)及CD1a抗体(?).最终诊断为结外Rosai-Dorfman病(RDD).在3年
目的 研究内直肌后徙术对分开不足型内斜视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7年12月?2020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内直肌后徙术的9例分开不足型内斜视患者资料,随访至少1年,观察患者术后视近、视远斜视角及视功能.结果 9例患者平均年龄28.8岁(10~49岁),其中18岁以下青少年患者有3例.9例患者术前视近斜视角为(+19.8±13.2)PD,视远斜视角为(+32.6±15.3)PD,术后1年视近斜视角为(?0.2±3.5)PD,视远斜视角为(+5.8±5.6)PD,均较术前显著改善(
亚急性甲状腺炎(SAT)是最常见的自限性甲状腺疼痛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多与病毒感染或病毒感染后的变态反应有关,疫苗接种后出现SAT极为罕见.本例患者接种第1剂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Gardasil 9)0.5 mL约8 h后无明确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7.8℃,伴颈部疼痛、疲惫乏力,吞咽时疼痛加剧,入院后查体发现甲状腺Ⅱ°肿大,质硬,触痛明显,未闻及血管杂音,疫苗接种处无红肿、破溃,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25.20 mg/L,血沉55 mm/1 h,白细胞4.94×109 L?1,
Autophagy is a process of lysosome degradatio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cell homeostasis and organ integrity through the degradation of misfolded proteins, removal of damaged organelles and excess lipids, which is one of the research
目的 研究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ST)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超微结构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无菌取小鼠骨髓细胞,体外经重组鼠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mouse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m GM-CSF)和重组鼠源白细胞介素-4(recombinant mouse i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Nrf2)通路活化对胆红素脑病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Nrf2激活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TBHQ)组,每组20只.经小脑延髓池注射胆红素溶液,建立新生大鼠胆红素脑病模型,观察大鼠神经行为变化,并测定脑组织含水量;采用尼式(Niss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损伤;TUNE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比
目的 分析社区社会环境对社区中老年居民自评健康的影响,为构建良好的社区社会环境、促进社区中老年人群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社区和家户调查数据,选取397个社区的7822名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社区社会环境包括社区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社会保障和社区服务三类,自评健康采用五个等级评分.采用三水平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社区社会环境对中老年自评健康的影响.结果 自评健康不好的比例为2
目的 探讨酮体β-羟基丁酸(β-OHB)对炎症状态下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线粒体氧化应激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脂多糖(LPS)和三磷酸腺苷(ATP)诱导巨噬细胞释放促炎因子,收集培养基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macrophage-conditioned medium,MCM)培养HUVECs.研究共设置7组HUVECs细胞.①对照组:正常培养的HUVECs;②MCM组:MCM培养的HUVECs;③~⑦组为加入不同试剂的HUVECs共培养组,包括:③MCM+β-OHB组,④MCM+N-乙酰半
目的 探讨颞骨低剂量CT扫描结合1024×1024矩阵重建的可行性及重建矩阵大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联影160层CT对12具成年男性离体头颅标本分别行常规剂量和低剂量双侧颞骨CT扫描.常规剂量CT采用512×512矩阵和1024×1024矩阵重建两组图像,低剂量CT采用1024×1024矩阵重建一组图像.比较三组图像的CT值、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15个颞骨解剖结构的可视化评分以及听骨链三维重建结果.结果 低剂量组辐射剂量较常规剂量组降低约50%.常规剂量512×512矩阵、1024×1024
目的 研究儿童视网膜脱离的原发疾病以及其分布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1月?2020年12月因视网膜脱离而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且年龄小于15岁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视网膜脱离范围以及预后.结果 在纳入的393例(464只眼)儿童视网膜脱离患者中,男性261例(312只眼),女性132例(152只眼),男女比例为1.98:1.儿童视网膜脱离最常见的原发疾病为眼部发育异常(57.8%,227例),其次为眼外伤(19.8%,78例)和近视(14.2%,56例).婴幼儿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