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测定16 Hz、90分贝(dB)次声连续作用后,大鼠血浆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的变化. 方法将2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20只),实验组大鼠用16 Hz、90 dB次声连续作用1、7、14、21次,每日1次,每次2 h,对照组大鼠在同等条件下接受假性次声作用.分别于作用后0.5、6、12、18、24 h测定大鼠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 结果大鼠血浆NE:与对照组相比, 1次和7次组,都于0.5 h降至最低点(P<0.01),以后渐渐升高,至24 h达高峰,呈单峰曲线;14次组于0.5 h升高后渐渐回落,至12 h降至最低点(P<0.01),然后复呈升高,至24 h达峰值(P<0.01),呈双峰曲线;21次组,于12 h降至最低点(P<0.01),然后渐渐升高,至24 h达峰值(P<0.01),呈单峰曲线.大鼠血浆E:与对照组相比,次声作用各次组,在24 h内始终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次声可引起大鼠血浆E、NE含量的改变,改变情况与次声作用次数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