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教育中“自主”与“监控”的反思

来源 :远程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lang6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需要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远程教育中的自主学习并非是孤立的,而是建立在交互与合作的基础之上的。事实上,在远程教学实践中,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交互能力及水平并不理想,在坚持自主学习的同时,必须辅以适当的外在监控,才能保证远程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 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自主学习;监控策略
  
  现代远程教育以其多维信息传递、实时远程传播、无限时空交互和与之相适应的开放性、多样性、适应性、自主性优势而著称。从教育手段这个层面来理解,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按学习的实际需要提供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以及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这对传统文化中“教”与“学”的含义起着革命性的变革。“教”已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侧重向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等一系列引导与管理;教师的角色也由知识传播者转变为教学引导和管理者,其观点、见解也经过信息技术处理通过多种媒体加以有效传播;“学”则从“恭听教诲”变成更自在的主动求索,学习时间、学习形式变得自由灵活,教学的协调同步转向了教学的准时空分离。于是这种“自在自为”的教学模式中,就明确地包含了一种有意识的能力培养策略,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也是以能力发展为目标而设计的。远程教育过程中,静止的知识传授已不是主要目的,让学习者学会学习才是最重要的。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最能反映远程学习特色并体现远程教育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自主学习正是远程学习的主要形式和特色,对“自主”的关注更是远程教育探索的必然需要。
  
  一、远程教育与自主学习能力
  远程环境下的自主学习,通常是个别化的学习,既有一般自主学习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其特点表现为:学习者自行确立学习目标,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现有的知识水准为衡量来选择学习方向,确定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以适合自己需要的方式选择相应学习材料、学习手段及学习策略,并能自我监控学习全过程和评价学习结果,最终构建自我的智能储备和技能结构,从而更好发展、提高和完善自我。远程学习中的师生准分离状态,一方面对学习者具有积极有利的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自由度增加,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过程没有时空限制,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及创造发挥都可以借助网络环境实现交互、展示;但另一方面对学习者的“自觉”又有很高的要求:这种主动的、自我规划的、自定步调的学习,要求学习者具备相当的自我掌控及自我发展能力,也即一种绝对自主能力。独立学习要求学习者具有高度的自律意识,自我判断、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当的合作能力。
  学习能力,通常指的是学会学习的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则更关注学习者能力层面的自觉意识。在信息时代,人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都遭遇了巨大变革,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迅猛的科学技术发展和不断缩短的知识更新周期,唯有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个体的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实现。对每一个社会个体而言,自觉学习能力的强弱已影响到人的生存能力。
  远程学习虽然以主动的自主学习为主,但学习并非始终处于孤立状态,学习群体之间还有必要的协作和交流,形成了一种合作学习的环境。这是自主学习与自学间的最大区别。而体现着自主学习特征的“交互”及“合作学习”同时也是最能训练沟通与合作能力的一种学习策略。
  远程学习中的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网络和多媒体交互工具来实现,主动利用媒体进行交互,这是自主学习有别于自学的地方。自学往往是缺少外界帮助的独立学习,而自主学习是包含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控制的主动学习,而且是在相当完整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下的主动学习。学习者与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关系相当密切。表面看来教师和学生处于时空的准分离状态,但事实上教与学两者之间的交互途径便捷又通畅。如教学内容通过媒体传递和传播,学生通过在网上的主动搜寻资料和直接参与网络课堂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志同道合的学习者相互交流沟通,还可及时将学习体验、结果反馈给教师,教师们则可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在后续的教学中做出调整和改善。这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循环,或者称之为一个“交互”过程。主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便是一种学习,而实时的交互,即刻的信息交流更能够让学习者感受类似面对面的现实情景,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减少孤独感。心理及情感的满足,又可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强化社会临场感。
  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活动,也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传递信息以及情感交流的主要途径。如果当学习者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共同承担一个具体学习任务时,那相互不仅是学习伙伴,还是共同责任人。因此沟通和合作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充满人性化的合作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习者热情,增强学习动力,培养更广泛的认知和良好的团队精神,最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提高绩效。而不同学习风格学习个体之间的沟通和包容,还能起到互补的作用。感知风格、思维方式不同的人在交流协作中相互帮助,分工合作,就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更可以培养相互尊重的品德。
  所以在远程教育中,“交互”不仅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合作学习”也不仅只是一种学习的形式,它们更是一种学习的策略和教学保障。对学习者从能力到人格的培养都大有裨益。因而自主学习对学习者社会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与促进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自主的失控与交互的缺失
  既然自主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重要性已经彰显,强化自主学习原本就无需强调。但令人遗憾的却是:当由信息技术带来的自学环境日渐成熟,随心所欲、随时随地地学习正变成现实的时候,自主学习的氛围反而稀薄了。
  当然在目前的现实教育环境下,我们所讨论的自主学习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学习者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而产生的学习行为,它其实是在教育者规定和要求范围内的有限“自主”。在我们探讨远程教育可以有效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时,我们更多着眼的是远程教育的理论构建和现代教学理念投射下的远程发展的未来情景,或称一种理想的模式,如果对照当下的现实情形,那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是不容回避的。
  远程教育理想模式是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新型教育形式。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倡导者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正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促使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发挥、保持和增强。学习是由自我发起并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更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将学习认作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结构上对获得信息的重新建构,是自我对外界的适应和发展。远程教育理想模式的理论构架和教学设计是以对人的充分尊重和人的充分自觉为前提的。而现阶段的现实教育环境,却是人的生存压力大于自我需求。竞争加强了人的危机感并催生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学习求适应,以适应求生存,以生存求发展。人在不断自我超越中提升生命质量,但这样的超越如果不是出于内心的真实需要而更多是外界所迫,那内心就极易疲惫甚至抵制。当环境的客观规定远远大于个体的自我欲求,人意识到只有得到社会的接纳方可缓解生存的恐惧和压力并立足社会获得理想的生存空间时,不得不将为求职、晋升的需求作为求知的第一需要,为兴趣、爱好的自发需要的学习只能退居第二,那么自觉需要在学习动机中的比例降低,学习热情和与之适应的能动性创造也随之下降。这应该是当前自主学习热情缺乏的一个关键原因。
  交互是信息的相互交流和传递,强调的是教与学之间的双向交流,而彼此的反馈又被看作是交互的一个标志。基于网络的交互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所在,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学资源、学生与学习资源都只有在交流互动中才产生教学效果,信息的传递和知识的建构也要在交流过程中形成。远程教学的实质,其实是学生与教学环境不断进行信息交流从而获取知识与发展能力的过程。所以教学中交互的有无与多寡就成为了远程教育成败的关键。削弱了交互的作用,远程教育的特色也随之消失,因此发展远程教育应该不断强化交互手段。
  根据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督导室2006年6月公布的一份“网上教学情况检查通报”显示,在2006年3、4两个月的384次网上教学活动中,回帖数20—39个有88次;回帖数40个以上有29次;回帖数为0有80次。从数据看,似乎网上实时教学活动也并非“门庭冷落、门可罗雀”,但深入实际的活动观察,则发现数据只是数据,网上实时教学活动并没有真正进入我们的教学以及发挥应有的作用。以笔者2007年春季学期管理的三门省设课程为例,那一学期的每门课程所规定的两次实时教学活动,均无一学员参与。而这样的学员“0”回帖,事实上是我们现行网上教学活动的常态,绝大部分课程就处于这样的状态,当然如果在活动之前进行了预先的组织发动——联络相关老师、班主任,或者相识的学员尤其是授课班级的学员,那情形会有所改善。但这样的临时性措施可以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却不能保证网上教学活动长期正常开展。
  为了了解学习者真实的学习需求和网上教学活动交互失衡的症结,笔者设计了一份问卷,选择了萧山、丽水、衢州、桐庐、嘉善五地的部分汉语言本科在读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并收回有效问卷近两百份。分析归纳网上交互失衡的原因大致有如下方面:
  (一)学习动机带来的学习兴趣的缺乏
  远程学员基本为在职求学,大多利用工作之余进行知识的更新。需要文凭和工作繁忙之间的矛盾,使得学习的功利目的越加突出,为文凭而学的动机导致学员对学习没有严格要求,重视结果而轻视学习过程也削减了应有的学习兴趣,学习为了考试,考试只求通过,突击学习现象突出,过程参与严重不够。以桐庐电大05级汉语本科问卷为例,36份有效问卷中有8份回答“期末才翻阅教材”,有24份回答“学习安排只围绕考试这一主要目的”。没有展开学习过程的学习,自然也就不会遭遇学习上的疑难,无“问”也就不会有交流诉求,故也就不会有自觉参与日常交互活动的行为。
  (二)对“远程学习”、“自主学习”概念有曲解,学习观念没有更新
  远程学习虽然以自主学习为主,学习活动是自由松散的,但并非可随意而为,也有相应的特定学习方式和学习要求,对学员自律水平依然有高要求。但我们实际面对的却是自控水平相对低下的学员群体。许多学员在远程教育与传统的课堂教育之间,形成了新的认识误区。学习观念、形式、习惯依然停留在“面授”层面,但事实上又因为种种原因而缺席原本就学时紧凑的面授教学;同时因为不能参与太多面授学习活动因而感觉不到真实的学习氛围与状态。一方面没有将网络学习形式作为自己的主要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因为远程学习中没有太多集中面授的要求,学习过程被曲解为放任自由,自主学习演变成为“自在自为”学习,无视一切网络的学习要求,从而远离了网络教学活动。
  (三)缺少集体归属感
  成人学员,基本采用自主学习,也即独立学习是一种常态,即使有一定的面授辅导时间,上课时候也是来去匆匆,与同学、老师见面交流的机会相当有限,相互的陌生带来情感交流的匮乏,对于学习群体缺乏归属感,对于教学组织管理者缺乏信任、亲切等情感体验,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孤独感、距离感。因此很多时候,学习者并不懂得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来寻求学习援助,即使学习时候碰到了一些疑难和问题,也不能及时主动地向教学组织管理者求助,教与学的时空分离态,有时真的让学员产生了“孤立无援”的体验。而在教学管理方,在事务性的注册、选课、发放教材、安排教学时间等工作落实之后,对学员的情感需求很少顾及,适时的思想工作、心理疏导等心理情感方面的关注尤其缺乏。
  (四)“网上教学活动”始终没有被当作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受到重视
  问卷显示,大部分同学并不知道各门课程的网络教学活动具体时间。以丽水电大05级汉语本科问卷为例,62份有效问卷中有46份回答“不知道具体活动时间”。在衢州电大的28份有效问卷中有21份也持相同回答。虽然省电大在每学期开学头几周就在“电大在线”公布了课程实时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但由于大部分同学没有经常关注和浏览相关教学信息的习惯,所以对于时间及安排依然“无知”。而教学点也没有对此做出强调、特别要求或提醒。无论是分校及教学点都没有将网络教学活动作为日常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而给予足够重视,相反,还有普遍的一种认识是认为它的存在形式大过内容,或者视为可有可无,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有“敷衍”的意味。
  
  三、提高网络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强化外部约束,制定切实有效的监控机制
  1.广泛加大远程教育“特殊性”宣传,让入学学员在观念上明确“开放”、“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差异,全面认识远程学习的“自主”特性,树立自律意识,在学习开始之初就远离“自在自为”的不良学习风气。
  2.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细则,在细则中将过程学习环节明示,并以相关的过程学习考核条例作约束,保障学员能够真正体验学习过程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加大选修课程的形成性作业比例,设想由现行的20—30%,按课程特点可以增加到40—50%。所有作业的下载、提交都在网上进行,以督促和保证一定的网上学习时间及增强网络学习的能力。让教学环节的作业、训练、实践等能够与总体教学进程保持同步,而避免以往我们习以为常的平时不学习,唯在期末突击作业与复习的“临时抱佛脚”学习法。以各种切合实际的相关教学保障条例来逐渐改变浮躁的学习风气,在合理的约束中进入有所坚持、有所挑战、有所成就的有序学习状态,而非“放任自在”状态。
  (二)激发内在动力,广泛调动学习参与积极性
  成人学习者具有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各不相同的个人背景,学习目标与职业需要密切关联。但作为对其完成学历学习的基本保证,依然应制定一定的学习要求和参与学习训练、考核、实践活动的测评标准或成绩评定的手段,这样可以促使学习者不只是将“文凭”作为学习的惟一目标,而能从学习过程中得到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既强化了自控力,也能有效达成学习目标,甚至于潜移默化中增强了能力。作为内在的激励机制,可更多着眼成人的心理需要,以更多的关心、激发、服务,用“心理策略”和“服务策略”来全面提升学习者的自我形象、自我意识和学习自觉度。
  1.学习过程既是自我潜能的发挥过程,也是情感体验过程
  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情感因素就是动机和态度。心理研究表明:发展适当的自我意识可以促使人产生新的能量与才华。独立的学习者,更需要来自学习群体的关注和认同。尽管成人学习者丰富的社会背景和社会角色的多元化,容易造成学习动机的不确定性,但运用“心理策略”,培养自我信念,肯定其学习动机的积极意义,对自主学习具有决定性的驱动作用。尊重学习动机的现实合理性,可从远程学习开始之初入手,教学管理者给予合理建议,让学习者把专业方向和个体职业前景结合考虑,让学习目标具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性。这样,这种源自个体需要的内在动力可以催生出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2.成就感、成功体验都是建立在具体明确的目标之上的
  作为“服务策略”的运用,教育管理者应尊重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充分考虑其职业、兴趣和发展前景,结合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帮助其设定学习的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一个明确又富有操作性的学习目标,可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和焦虑感。当学习者不断品尝了阶段性的可预期学习成功,获得了学习乐趣和自我满足感,便有不懈学习的动力,能持续保持一种昂扬进取的积极姿态。
  3.逐步建立并完善课程的“自我评价”体系
  学习过程的自我肯定,有助于强化学习兴趣和增长持续学习的动力。目前的考核评价体系中,注重的是期末的终结性考核,有关学习过程的考核评定严重缺少,这对处于师生异处状态的远程学习者而言,长期无法把握自己的学习状况,即缺少学习的自我估量,很容易迷失方向而丧失学习动力。所以把“自我评价”纳入“监控”的大背景中不失是一种规范学习行为,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有利措施。
  教学管理者针对学习者的不同情形,在每门课程的学习之前,经过双方的充分交流,帮助学员将课程学习目标分解成为若干小的阶段性学习目标,以求在对切实的小目标的不断完成中实现自我肯定和增强学习自信。这样的措施可以在课程责任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具体由学习单位(通常为班级)的管理者与学员共同商定,学习过程中教学管理者还应给予日常的监督和检查。用一种友好的协同方式帮助学习者最终取得课程学习目标进而完成学业。
  远程教育是以“自主”为特征的,它体现了对学习者的充分尊重以及适应学习者在职学习的最大需求,但当“自觉”无法成为普遍的风气,有效的监控管理措施才有可能保障学习任务的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效的网络教学是建立在“自主”和“监控”的平衡之上的。
  
  [参考文献]
  [1]赵毅,刘亚军. 远程教育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
  [2]邢梅. 论现代远程教育与自主性学习[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
  [3]段爱峰. 远程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结构分析[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3):10-13.
  [4]王可等. 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6):8-9.
  [5]林文普. 论远程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开发[J].远程教育杂志,2004,(2):22-25.
  [6]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7]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修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8]华建新.自主性学习的特征与学习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2001,(1).
  
  [作者简介]
  谢晓践,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文史系讲师。
  
  The Pursuit of Balance Between the Ideality and the Reality
  ——The Reflection on the Self-learning and Monitoring in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Xie Xiaojian
  (Zhejiang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2)
  【Abstract】 The distance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requires the learners to have strong self-learning ability.The distance education learners'self-learning is not isolated but counts on the interaction and collaboration.However,the ability of self-learning and the interaction is not ideal in reality.Therefore,some proper exterior monitoring is a necessity to assure the quality of distance education while sticking to the self-learning.
  【Keywords】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nline education; Self-learning; Monitoring strategy
  本文责编:陈 媛
其他文献
从模糊化思维的角度,尝试给出复杂系统研究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对复杂系统模糊特性的分析,提出了“从模糊到明晰的综合集成方法”的框架雏形,以期实现对复杂研究对象本质规律的认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征,探讨有效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7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中56例合并有
马来酸桂哌齐特由赛诺菲-安万特研发成功,率先于1974年在法国上市销售。用于脑血管方面、心血管方面、外周血管方面的疾病预防及治疗。本文主要介绍截至目前为止,有关马来酸
目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取院前急诊治疗并分析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院前急诊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由家属直接送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