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ACTH腺瘤经蝶术后复发的诊断与治疗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e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讨论复发性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男性6例,女性12例.年龄8~43岁,平均25.7岁.平均病程29.5个月.均表现典型库欣综合征,诊断为垂体ACTH腺瘤行经蝶手术,术后病理为垂体腺瘤.术后皮质醇曾降至正常半年以上,再次出现库欣综合征,血和尿皮质醇增高,CT或MRI显示9例垂体腺瘤复发.12例采用再次经蝶手术,术中9例发现肿瘤,3例未发现肿瘤.6例未再行手术,其中4例行垂体放疗和肾上腺切除术,2例行肾上腺切除术.结果随诊1~12年,再次经蝶手术的治愈缓解率为58%(7/12).共有7例行垂体放疗加肾上腺切除术,4例行肾上腺切除术,术后皮质醇下降,有5例需用激素替代治疗.结论对于复发性垂体ACTH腺瘤首先应进行再次经蝶手术,如果术后皮质醇仍高,可行垂体放疗和/或肾上腺切除术.
其他文献
在当今世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是整个民族素质的竞争.难以想象,没有健康的体质,一个人还能对社会做出贡献,一个民族还会在国际竞争中处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在人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变化、微血管密度(MVD)与侵袭性垂体腺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2例垂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手部深部创面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自2009年7月至2014年9月,采用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手部深部创面11例.所有病例均存在皮肤缺损,伴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内镜辅助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中的使用技术.方法23例垂体腺瘤患者,使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引导,进行内镜辅助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结果肿瘤全切除16例
目的了解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汗腺上皮细胞增殖并向表皮细胞转化的规律,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7年12月,江苏省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和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四肢与躯干烧伤患者28例。收集患者深Ⅱ度烧伤创面组织标本37块、浅Ⅱ度烧伤创面组织标本21块、正常皮肤标本10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法,观察细胞角蛋白10(CK10)、CK14、CKl9、bcl-2和P63在深、浅Ⅱ度烧伤
2006年1月13日9点30分,随着聊城发往济南的第一辆“中通幸福回家专线”客车的开动,“中通有情·幸福回家”活动正式开始启动,从2006年1月13日~2月12日,中通客车将在全国开通多
目的 研究难治性癫痫患者中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不同病理学类型与头皮脑电图(EEG)癫痫样放电形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术后病理学证实为FCD的难治性癫痫患者91例,头皮EEG间歇期癫痫样放电形态分为无癫痫样放电、棘波、多棘波和快节律四型.发作起始区EEG形态分为棘波、多棘波和(或)快节律、电位低减和不能分型四型.结果 不同FCD类型头皮EEG间歇期癫痫样放电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黏附作用是其发挥各项生理功能的第一步。琥珀酸是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短链脂肪酸,临床感染标本及体外培养基中浓度均较高。这些短链脂肪酸能使局部环境中氧化还原电势和pH值下降,抑制细胞的分裂增殖。本实验中,笔者拟通过观察琥珀酸对体外孵育的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在脆弱拟杆菌致病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组合穿支皮瓣设计在上臂外侧皮瓣中的应用技巧以及临床修复上肢较大软组织创面的应用前景.方法 自2011年3月至2014年7月,6例较大面积(10 cm×8 cm~ 11 cm×14 cm)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