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之”字结构的修辞格分析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xiaoqianq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之”字结构是较为特殊的一类定中结构,其适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备受语言使用者青睐。本文拟从修辞学的角度对现代汉语“之”字结构进行分析,以求明晰这一结构备受青睐的修辞学原因。
  人们在运用语言时,为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总是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语言材料。在一定条件下,一些出于修辞目的的言语行为转化为语言事实时,修辞活动的思维模式也就凝聚到各种言语层面中,同时也使得既成语言要素蕴含着丰富的修辞元素。这种现象在“之”字结构中也十分普遍。为了增加语言表达效果,提升其语用价值,人们在使用“之”字结构时往往会选择一些艺术化、生动化的表达方式进行构式。“之”字结构经常使用的修辞格主要有:比喻、借代、移就。
  
  一、“之”字结构中比喻的运用
  
  “之”字结构较多使用比喻修辞。二者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A项为本体,B项为喻体
  从语义理解的角度,“之”字结构的内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二者构成比喻关系,其中A项是本体,B项是喻体。比如:
  (1)获不获奖本身已逐渐无足轻重,重要的是文学之树常青,友谊之花万紫千红。
  (2)法律之剑在惩处着重婚罪者、“性犯罪”者。
  (3)它是缰绳,不使情欲之马狂奔乱跑;是堤坝,不让情欲之潮泛滥成灾。
  以上三例中的“之”字结构的A项和B项均构成一个比喻。如:“文学像树一样长青,友谊像花一样万紫千红。”“法律像剑一样在惩处着重婚罪者、‘性犯罪者。”“情欲像野马一样狂奔乱跑,情欲像潮水一样泛滥成灾。”这种类型的“之”字结构中的A、B两项从语义上来看一般都属于超常语义搭配,而且A、B两项之间要具有某种相似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构成比喻。
  (二)A项为喻体,B项为本体
  这种类型的“之”字结构A、B两项之间仍然能构成比喻。与前者不同的是A项为喻体,B项为本体,而且从语义重新分析的角度讲,一般可以理解为B像A一样的B。比如:
  (4)亡国奴的切肤之恨,使我坚决参加了国共合作的抗日救亡运动。
  (5)他的嘱咐,实在是金玉之言。
  (6)秦始皇高鼻梁,长眼睛,胸前像鸷鸟一样突出,声音如豺狼一般,这是凶悍、残忍之相,故说有虎狼之心。
  以上三例中的比喻都是B项为喻体,A项是本体。我们可以重新分析为:“亡国奴的仇恨就像切肤一样。”“他的嘱咐像金玉一样。”“秦始皇……有像虎狼一样的心。”当然,我们只是从语义重构的角度对“之”字结构中的比喻进行分析,其句法构成可能会有所变化。
  (三)整个“之”字结构作喻体
  整个“之”字结构作喻体,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作明喻的喻体,这种情况较为普遍,也相对容易理解。如:
  (7)在采访中,许多省、市领导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市场体系建设之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市场体系建设已如弦上之箭,迫在眉睫。
  例中的“弦上之剑”在句子中作宾语,整个结构作喻体。
  第二类是“之”字结构作借喻的喻体。这种“之”字结构作为借喻的喻体出现,本体并未出现。比如:
  (8)在亚洲篮坛未来之星的对抗中,韩国队登上了冠军领奖台。
  (9)一棵艺术之苗在鲁艺破土而出。
  (10)这些害群之马正在败坏党的名声,并已成为腐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蛀虫。
  以上三例中的“之”字结构都是作为借喻的喻体出现在组合序列中的。“亚洲篮坛未来之星”借指在亚洲篮坛中实力最雄厚的一支队伍;“艺术之苗”指鲁艺学校中比较优秀的一个学生;“害群之马”指党内败坏组织名声的蛀虫们。这种“之”字结构给我们在语义的理解上增加了解码难度,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言语交际的艺术魅力。
  
  二、“之”字结构中借代的运用
  
  借代也是一种经常出现在“之”字结构中的修辞格。“之”字结构中的借代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A项运用借代来构成“之”字结构
  从该结构内部的构成上来看,A项使用借代的修辞来构式。比如:
  (11)金秋时节,在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的前夕,世界著名的五大新闻社之一的路透社专门拟定了一批中国妇女中的巾帼之才作为其向世界各国介绍的对象。
  (12)他曾去拜访武汉歌舞剧院有“笛王”之称的孔建华。
  以上“之”字结构中的A项运用了借代的修辞,“巾帼”是用饰物代人;“笛王”是用别称代替人。
  (二)“之”字结构作为借代的代体出现
  整个结构作为借代的代体出现在语句中,比如:
  (13)为了更多地了解齐鲁之地的民风民俗,他出了章丘,到潍坊、淄博、济南、济阳等地去写生。
  (14) 无奈的百兽之王(人民日报2005年10月17日新闻标题)
  以上两个例句中的“之”字结构均是运用了借代的手法,“齐鲁之地”指山东,用别称来代替本体,“百兽之王”代指狮子。在这两句中,其本体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较多地出现在新闻或者文章标题中,可以吸引读者,激发思维活力,增强语言交际的形象性,使语言具有婉曲的色彩。
  
  三、“之”字结构中移就的运用
  
  “之”字结构中也运用了移就的修辞格,移就的使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思维积极性,调动人们的想象能力。如:
  (15)寂寞之花在午夜枯萎。
  (16)这个想法使他内心燃起了嫉妒之火。
  “寂寞”本来是人的感受,在例(16)中却移用到了花上;同样“嫉妒”的本是人,却移用于火了。这就是文学上常说的“移情”手法,把人的感情移用到没有生命的事物上,使得它们带上了人的感情色彩,既增加了语言的情趣,同时也使得语句活泼、生动、风趣。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李咏梅.具有特殊语义关系的定中结构分析[J].学术交流,1999,(3).
  [3]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徐春阳.谈“之”“的”互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
  [5]张 斌(主编).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6]吴启主(主编).现代汉语教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张绪波,山东省巨野一中)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古代文献中,“兵”经常用作名词,指兵器、武器,军事、战争等等,因此认为“兵”的本义是个名词,但是通过考察字形、查阅古代文献,发现“兵”的本义应该是个动词,指手持兵器。本文将对此观点进行详细地论证。  关键词:兵 本义 名词 动词    《说文》曰:“兵,械也。”《周礼·司兵》:“掌五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完、聚,缮甲、兵”。注:“甲兵指武器
在分析、总结信息素养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体育教师的特点,从目标和内容两方面对体育教师信息素养进行阐述,提出了提升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为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
研究了1种新型富芳香结构的含磷聚合物阻燃剂聚苯基磷酸(9,10-二氢-9-氧杂-10-膦酰杂菲)苯撑酯(PDPPP)的合成及其对环氧树脂(ER)、不饱和聚酯树脂(USPE)的阻燃性能的影响.这
报纸作为平面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语言生活中发挥着传递信息、服务生活、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山东“《烟台日报》偏误语料库”为基础,对《烟台日报》上出现的偏误进行定性、定量研究,旨在探索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在分析报纸偏误、提高报纸质量方面的用途,找出影响报纸质量的主要原因。  研究所选取语料2007年1月15日~2月5日的《烟台日报》为语料,偏误可以归为8个大类和28个小类。  文字偏误
建立了同位素内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测定粮食及其制品中玉米赤霉烯酮(ZO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其衍生物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D
细胞分裂类激素吡效隆1号处理猕猴桃后,果实体积增大,含水量提高,但总酸、可溶性糖、总灰分的鲜重百分含量和维生素C的含量明显降低,果实风味品质下降。
根据缺陷演化期间裂尖过程区内(或细孔周围)形成局域温度场和热磁效应的实验结果,提出了含缺陷流变性材料基本方程组中热-力耦合和热-电磁耦合效应的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