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所谓立意就是指文章的主旨,而主旨是文章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是一篇文章所有材料、所有思想概括集中而形成的产物。清代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可见立意的重要,立意的高下决定着文章质量的优劣。
关键词:正确;明确;深刻;新颖
多年以来,一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在阅卷过程中,确实看到过不少名篇佳作,收获颇多,但是我也能够从这些考场作文看到一种普遍的也是一种极不正常的作文现象,那就是许多考生在考场作文中更多地是在基本形式上、基本结构上花心思, 下工夫,形成了四平八稳但求无过的作文心理,宿构和套作比比皆是。而事实上,一篇在表达上有创意,在思维上有突破,尤其是在立意上有创新的作文才是高考作文取胜的关键。所以我想结合平时的作文教学,谈一谈考场作文如何才能在立意上求得创新。
那么立意究竟有哪些要求呢?我觉得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正确
就是指能准确全面地揭示文章所蕴涵的意义,而这种意义必须符合社会主流观点、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当然更要切合文题的要求。用句通俗的话,就是要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出现错误的导向,我想即使文章写得再好,也不可能在考场上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意”是文章的灵魂,千万不要在考场作文中发牢骚,把平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点痛苦以及所遇到的一点小小的挫折借助于文章来宣泄,甚至观点偏激,这些都是作文最忌讳的。比如汶川地震发生之后被誉为“范跑跑”教师范美忠震后发出惊世豪言:“只有为了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人,哪怕是我的母亲,我也不会管的”,如果在这样的“豪言”面前,你竟然认为“范跑跑”是一个很有个性的老师,那么这样的立意,无疑是错误的,在考场上,即使你写出再好的东西,也绝对不可能得到高分。
2.明确
就是指能让读者清晰明白而确定无误的在文中找到作品的主旨句。而这种主旨句往往是通过“画龙点睛”的句子来呈现的,即在文章的关键处,或一针见血地抵达事物的内核,或言简意赅地点明写作要旨。因为这样的句子往往多是议论性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见识和学养, 凝聚着作者的个性化感悟和人生智慧, 显示了作者不同凡响的思考力, 增加了文章的厚度, 提升了文章的品质。但是在明确这个层面上,提醒我们的学生一定要注意,不要玩深沉,立意一定要明确,千万不能让阅卷老师看了好长一段时间还不清楚你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这样反而得不偿失。
3.深刻
就是指能够透过生活的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同时能够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给人以启迪,这种深刻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发人所未想,言人所未想”“人人心中所想,个个笔下所无的”高考作文虽然在深刻这个层面上不是强调得很重要,但是如果一旦出现立意深刻,见解独特的好文章,那一定会为文章增色不少。我们在作文指导时往往提出这样的作文要求,那就是,口子要开得小,但是挖掘要挖得深。比如最近我班学生写的《风》这篇文章,就是通过窗口漏风这个小细节,来反映同学们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的主题。
4.新颖
就是指角度要新,能够从普普通通的材料中提炼出一些新颖独到的见解。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即“旧瓶装新酒”。
“正确、明确”是基本要求,而“深刻、新颖”才是作文取胜的重要法宝。
既然一篇作文在立意上必须注意这些要求,那么又怎样才能达到这些要求呢?我想还是结合自己平时的作文教学谈一谈这个方面的体会,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以小方能见大。所谓“以小见大”就是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化为平凡的、琐细的小事情和小事件,为大题、宽题和虚题找到一个精巧的突破口,从而做到一叶知秋,尺水兴澜。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将“小我”的生活积累和人生体验与社会风云和时代精神连接起来, 使难度较大或主题宏阔的写作内容简单化,同时也为真实的、个性化的情感表达找到一个适宜的方式和路径。“以小见大”常常是以实写虚,从小角度写大境界
第二、画龙必须点睛。说实话,考场作文,自有它独特的一面,因为受时间的限制,所以在考场作文中一定要有明确的凸现文章主旨的句子,而这种句子往往就是通过“画龙点睛”的句子来体现的,再说阅卷老师在阅卷时也会受到时间的限制,如果为了某一篇文章而影响整个阅卷的速度,我想那是每一个阅卷老师都不愿意做到的。所以我们在表现立意时,一定要有“画龙点睛”的句子。因为这些“画龙点睛”的句子可以体现作者的见识和学养,可以体现作者的个性化感悟和人生智慧, 还可以显示作者不同凡响的思考力, 从而增加文章的厚度, 提升文章的品质。
第三、联想想像并存。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确实有很多同学写作文的时候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并非记忆仓库中没有材料,而是不能借助于联想和想像这两种表现手法,不能由题目或材料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作文需要创造思维,创造思维的核心是想像力。一个人的想像力越活跃,所受的外物与内心的限制越小,他对生活的理解就越深刻,情感体验就越强烈,审美体验就越丰富,创造力也就越大。比如我班学生写的《承诺》一文,写自己和外祖母在橘子树下的一次承诺,但是后来当承诺实现时,外祖母却去世了,这个时候如何构思,就必须借助于想像,所以习作者写自己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和外祖母相会在橘子树下,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可谓别出心裁,独树一帜。
第四、思维可以逆向 。逆向思维是相对于顺向思维而言的。所谓顺向思维,即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和明晰化。而所谓逆向思维,其实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反弹琵琶”,即在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因素、多变量的系统认识的基础上,以原材料的中心为对立面,换一种眼光,换一个角度看原材料,提出与其相反的观点。运用逆向思维,常能出奇制胜,是写出创新作文的一条有效途径。
比如我们布置学生以“换一个角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其中像《书包上的白飘带》《断章》《如果我是你》等都不失为最是极好的佳作。
当然,客观事物有它的两面性,正由于这一点,才为逆向思维开拓了广阔的领域,但我们在“逆向思维”的同时,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那也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俗话说得好,“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只要引导同学写自己的真话,抒自己的真情,用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语言去诠释这些人类共同的情感、话题、困惑,就能写出与众不同的内容,就能出新,就能引起读者共鸣,就能引人深思,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也就能写出新颖独特、立意高远的佳作。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团溪中学 563100)
关键词:正确;明确;深刻;新颖
多年以来,一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在阅卷过程中,确实看到过不少名篇佳作,收获颇多,但是我也能够从这些考场作文看到一种普遍的也是一种极不正常的作文现象,那就是许多考生在考场作文中更多地是在基本形式上、基本结构上花心思, 下工夫,形成了四平八稳但求无过的作文心理,宿构和套作比比皆是。而事实上,一篇在表达上有创意,在思维上有突破,尤其是在立意上有创新的作文才是高考作文取胜的关键。所以我想结合平时的作文教学,谈一谈考场作文如何才能在立意上求得创新。
那么立意究竟有哪些要求呢?我觉得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正确
就是指能准确全面地揭示文章所蕴涵的意义,而这种意义必须符合社会主流观点、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当然更要切合文题的要求。用句通俗的话,就是要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出现错误的导向,我想即使文章写得再好,也不可能在考场上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意”是文章的灵魂,千万不要在考场作文中发牢骚,把平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点痛苦以及所遇到的一点小小的挫折借助于文章来宣泄,甚至观点偏激,这些都是作文最忌讳的。比如汶川地震发生之后被誉为“范跑跑”教师范美忠震后发出惊世豪言:“只有为了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人,哪怕是我的母亲,我也不会管的”,如果在这样的“豪言”面前,你竟然认为“范跑跑”是一个很有个性的老师,那么这样的立意,无疑是错误的,在考场上,即使你写出再好的东西,也绝对不可能得到高分。
2.明确
就是指能让读者清晰明白而确定无误的在文中找到作品的主旨句。而这种主旨句往往是通过“画龙点睛”的句子来呈现的,即在文章的关键处,或一针见血地抵达事物的内核,或言简意赅地点明写作要旨。因为这样的句子往往多是议论性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见识和学养, 凝聚着作者的个性化感悟和人生智慧, 显示了作者不同凡响的思考力, 增加了文章的厚度, 提升了文章的品质。但是在明确这个层面上,提醒我们的学生一定要注意,不要玩深沉,立意一定要明确,千万不能让阅卷老师看了好长一段时间还不清楚你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这样反而得不偿失。
3.深刻
就是指能够透过生活的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同时能够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给人以启迪,这种深刻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发人所未想,言人所未想”“人人心中所想,个个笔下所无的”高考作文虽然在深刻这个层面上不是强调得很重要,但是如果一旦出现立意深刻,见解独特的好文章,那一定会为文章增色不少。我们在作文指导时往往提出这样的作文要求,那就是,口子要开得小,但是挖掘要挖得深。比如最近我班学生写的《风》这篇文章,就是通过窗口漏风这个小细节,来反映同学们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的主题。
4.新颖
就是指角度要新,能够从普普通通的材料中提炼出一些新颖独到的见解。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即“旧瓶装新酒”。
“正确、明确”是基本要求,而“深刻、新颖”才是作文取胜的重要法宝。
既然一篇作文在立意上必须注意这些要求,那么又怎样才能达到这些要求呢?我想还是结合自己平时的作文教学谈一谈这个方面的体会,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以小方能见大。所谓“以小见大”就是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化为平凡的、琐细的小事情和小事件,为大题、宽题和虚题找到一个精巧的突破口,从而做到一叶知秋,尺水兴澜。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将“小我”的生活积累和人生体验与社会风云和时代精神连接起来, 使难度较大或主题宏阔的写作内容简单化,同时也为真实的、个性化的情感表达找到一个适宜的方式和路径。“以小见大”常常是以实写虚,从小角度写大境界
第二、画龙必须点睛。说实话,考场作文,自有它独特的一面,因为受时间的限制,所以在考场作文中一定要有明确的凸现文章主旨的句子,而这种句子往往就是通过“画龙点睛”的句子来体现的,再说阅卷老师在阅卷时也会受到时间的限制,如果为了某一篇文章而影响整个阅卷的速度,我想那是每一个阅卷老师都不愿意做到的。所以我们在表现立意时,一定要有“画龙点睛”的句子。因为这些“画龙点睛”的句子可以体现作者的见识和学养,可以体现作者的个性化感悟和人生智慧, 还可以显示作者不同凡响的思考力, 从而增加文章的厚度, 提升文章的品质。
第三、联想想像并存。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确实有很多同学写作文的时候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并非记忆仓库中没有材料,而是不能借助于联想和想像这两种表现手法,不能由题目或材料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作文需要创造思维,创造思维的核心是想像力。一个人的想像力越活跃,所受的外物与内心的限制越小,他对生活的理解就越深刻,情感体验就越强烈,审美体验就越丰富,创造力也就越大。比如我班学生写的《承诺》一文,写自己和外祖母在橘子树下的一次承诺,但是后来当承诺实现时,外祖母却去世了,这个时候如何构思,就必须借助于想像,所以习作者写自己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和外祖母相会在橘子树下,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可谓别出心裁,独树一帜。
第四、思维可以逆向 。逆向思维是相对于顺向思维而言的。所谓顺向思维,即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和明晰化。而所谓逆向思维,其实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反弹琵琶”,即在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因素、多变量的系统认识的基础上,以原材料的中心为对立面,换一种眼光,换一个角度看原材料,提出与其相反的观点。运用逆向思维,常能出奇制胜,是写出创新作文的一条有效途径。
比如我们布置学生以“换一个角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其中像《书包上的白飘带》《断章》《如果我是你》等都不失为最是极好的佳作。
当然,客观事物有它的两面性,正由于这一点,才为逆向思维开拓了广阔的领域,但我们在“逆向思维”的同时,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那也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俗话说得好,“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只要引导同学写自己的真话,抒自己的真情,用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语言去诠释这些人类共同的情感、话题、困惑,就能写出与众不同的内容,就能出新,就能引起读者共鸣,就能引人深思,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也就能写出新颖独特、立意高远的佳作。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团溪中学 56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