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运历史人物传略(二)r——于方舟、安体诚

来源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so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天津的众多学子积极投身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有的还成为党组织的早期领导人和工人运动领袖.除了我们熟知的周恩来、邓颖超等人,于方舟、安体诚等也是天津培养出的优秀学子.rn于方舟,出生于直隶省宁河县(现天津市宁河区),天津五四运动杰出的领导者之一,天津早期党团组织的重要负责人.他原名于兰渚,后有感于山河破碎、民不聊生,遂以“方舟”为名,誓做“渡人之舟”.
其他文献
电压源型变换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作为新能源发电的并网接口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系统。以单台VSC经线路阻抗并入无穷大电网为例,推导弱电网下VSC功率输出特性。基于VSC系统阻尼转矩模型得出阻尼系数直接决定系统静态稳定,同步系数通过影响阻尼功率相位间接影响系统稳定。根据阻尼功率与同步功率之间的相位关系解释了VSC系统静态失稳机理,并且利用Bode图研究了系统参数与运行工况对系统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电流环比例增益越低、锁相环带宽越窄或无功功率运行不合理,VSC系统将面临静
双特高压直流(Ultra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UHVDC)馈入同一网架,通道间存在强耦合性。合理制定受电端关键断面通道检修方案及评估方法,对于防御UHVDC受端交流系统失稳引发大面积停电事故至关重要。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安全风险概率的UHVDC馈入网架关键断面通道检修评估方法。首先,在分析受端网架强度评估指标基础上提出基于多馈入短路比的网架强度评估方法,以短路比对网架结构耦合强度进行评估。然后,根据网架评估结果并综合考虑关键断面通道检修安全影响因素,提出高压直流馈入
合理规划风电场、光伏电站和储能的容量是保证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经济性及可靠性的前提。提出一种依托山体的重力储能形式,联合风电场、光伏电站,建立以系统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的并网型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容量优化规划模型。然后,提出风光互补特性、供电损失率、系统贡献率等评价指标,用以衡量容量优化规划结果。在算例中,基于分时电价场景,对考虑重力储能、蓄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不同储能形式的规划模型进行仿真对比。通过利用熵权法定权的秩和比评价方法对考虑不同储能形式的容量规划结果排序评价,验证了所提模型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为提高冷热电联供(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CCHP)型微网的综合运行效益,建立了以运行费用最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小为目标的优化模型。针对源荷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基于误差场景整体生成与缩减的典型场景获得方法,并引入伪F-统计(Pseudo F-statistics,PFS)指标用于确定最佳场景缩减数目。实例计算表明,与不考虑源荷不确定的确定性优化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应对源荷的不确定性上具有较好效果,运行费用平均下降0.31%,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下降4.85%。此外
随着分布式发电的出现,可再生能源与电池组的结合以及负荷对其的严重依赖,对高效电力电子变换器的需求日益增加。提出一种降低电压应力的高增益DC-DC变换器的新颖结构。该结构是传统Boost变换器两级叠加的结果。当占空比较低时,因为增益与占空比的二次关系,所提供的电压增益很高。此外,该变换器的输入电流连续,所提供的负载接地。详细介绍了所提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模式,分析了电感的等效串联电阻对电压增益的影响。并对已有的高增益变换器和所提新型的高电压增益变换器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通过仿真研究验证了所提拓扑结构的正确
随着大规模新能源的发展,风火打捆经高压直流外送是解决风电消纳问题的关键手段。与此同时,风电机群、直流输电与同步发电机组之间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日益凸显。针对双馈风电机群、直流输电与同步发电机组的动态交互问题,建立了线性化模型,研究风电机群、直流输电的动态过程对同步发电机组机电暂态过程的影响。基于附加励磁信号注入法,分析直流输送容量固定时双馈风电机群控制参数、运行风速、并网台数等因素对同步发电机组各扭振模式阻尼特性的影响规律,辨识同步发电机组轴系负阻尼扭振机理。基于时域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揭示双馈风
配电网断线故障频发,缺乏可靠实用的识别与定位方法。针对谐振接地系统的单相断线故障,建立故障模型。同时考虑了可能影响故障特征的各种因素,包括故障类型(断线不接地、电源侧或负荷侧单侧接地)、坠地点接地电阻、断口位置负载阻抗的分布以及系统的补偿度等。采用理论与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分析地电位与中性点偏移电压的规律,并进一步得出断口前后各相电压、线电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单纯接地故障不同,其地电位分布范围较大,断口前后的线电压与三相电压差异明显。所得结论可为利用电压信号的配电网断线故障检测及定位方法研究提供理
电能替代不仅提高了居民家庭用能设备的电气化水平,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对能源消费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负荷分解技术的比例模型,用于估计电能替代后小区总用电增量。首先分析用户用能场景,提出可用于电能替代的电器。基于公开数据集建立这类电器的负荷分解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为小区少量用户安装电流采集器获取低频电能数据,构建非全电用户的实际用电量与替代电能增量的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比例关系和小区已知绝大多数用户的实际用电量,估计电能替代后总替代电能增量。最终利用实际天然气用量衡量估计效果。结果表明,仅采样少
社会福利最大化下的实时电价定价机制未考虑电力系统各主体的利益独立性,无法实现电力系统各主体的收益效用均衡,另一方面可能造成用户负载峰谷的产生或者转移。将“负载-效用”两级均衡融入智能电网实时电价的定价优化,建立了实时电价定价策略的两级均衡模型。基于电网系统各主体的收益效用函数推导出采购电价与实时电价的定价机制,并在定价机制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II)的模型求解算法。最后,数值仿真实验表明了两级均衡模型下的实时电价定价机制更能保证电网系统各参与方的收益效用均衡,也使得用户负载更加均衡
目前,国内综合能源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与其商业化策略研究的匮乏形成鲜明对比,两者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我国综合能源服务的发展呈现出市场潜力难以释放、市场主体规模化发展需求难以满足的困境。而定价策略作为产品商业化运营的关键技术,是深入进行商业策略研究的必要前提和和重要基础。以用户需求行为与能源服务商的产品定价策略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作为切入点展开研究。首先,基于用户的综合能源服务产品需求量的概念,分析了用户的产品需求区间并构建了用户需求行为量化模型。其次,提出了考虑用户选择需求行为的综合能源服务产品基础定价模型,在满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