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江新区高速发展靠的是产城融合。都市功能拓展区要成为“全市科教中心、物流中心、综合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以及未来新增城市人口的宜居区”,同样离不开产城融合。为此,须突出六大理念。
分类推进理念。国内外新兴城市崛起都有规律性:首先是产业先行,通过产业发展集聚原始人气;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则为产业人员配套居住、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产业继续提升、人口持续集聚后,便在滨水地段、轨道交通站点打造生活服务与生产服务中心,布置大型商场、文化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这种规律性给都市功能拓展区发展提供了借鉴,即要分类分阶段推进产城融合。在龙盛、水土、西永等产业发达的区域,应加快建设商场、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在九龙坡西部新城等产业有一定基础、但尚不发达区域,应发展商品住宅、公寓、宿舍等居住设施及日常公共服务设施。在北碚、巴南等部分产业较落后区域,应以招商引资、发展产业为主,避免大冒进搞产城融合。
因地制宜理念。城市和产业都是建立在土地上的,土地状况会对城市和产业的布局及规模产生影响。重庆地形复杂,产城融合要充分考虑地形状况。如北碚部分地势狭小地带,受地形限制,应实行小规模组团式布局。组团内规划工业以及与其相配套的少量居住设施和小型服务设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在多个组团范围内,可建设大型服务设施。在渝北地势开阔地带,可根据人口规模、出行距离等因素,建设城市功能齐全的产城单元,规模一般为20—30平方公里,集聚20万至30万人口。
园区融合理念。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一个成熟的产业园区必定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城镇社区。拓展区产业园区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要着力抓好五个配套。其一,居住配套。建设职工宿舍、公租房及商品房,促进人居平衡。其二,交通物流配套。建设好联网道路、公交体系、仓储基地,畅通人流、物流。其三,要素配套。推进水电气和垃圾、污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生产生活需求。其四,服务配套。推进教育、医疗卫生、商贸、金融、娱乐等服务设施建设,满足生活娱乐需求。其五,管理配套。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居委会、工青妇等组织,实现园区社区化管理。
人口集聚理念。人口大规模集聚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特征,也是产城融合的根本要求。重庆主城未来要形成1000万以上人口的大都市,作为主城的潜力板块,拓展区需新增加400万以上人口。因此,拓展区应有序推进农民工户改和农转城,使他们成为拓展区的常住主体。同时,要加快二环内21个大型集聚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实现集聚区与产业园区融合发展。
绿色生态理念。良好的自然生态、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是吸引人口集聚的重要因素,所以都市功能拓展区应摈弃高能耗、高污染、摊大饼式的发展思路——产业上要舍弃污染落后产业,并与渝西地区错位发展,大力发展低碳、环保的先进制造业。同时,应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维护山川生态屏障,强化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推动内涵式、集约式发展,实现城市、人和自然和谐相融。
“三化”融合理念。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关联,工业化会带动城镇化,城镇化助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奠定基础。推动“三化”协调互动、融合发展必将促进产城融合。拓展区要把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快提升现代产业,以产聚城。另一方面,推动城镇空间向产业园区拓展,城镇功能对园区形成配套服务,尤其要充分发挥城镇现代服务业的配套作用,为园区生产生活提供支撑。同时,要突出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为城镇居民生活提供农产品,为园区生产提供必要原料,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市政府研究室商务处)
分类推进理念。国内外新兴城市崛起都有规律性:首先是产业先行,通过产业发展集聚原始人气;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则为产业人员配套居住、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产业继续提升、人口持续集聚后,便在滨水地段、轨道交通站点打造生活服务与生产服务中心,布置大型商场、文化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这种规律性给都市功能拓展区发展提供了借鉴,即要分类分阶段推进产城融合。在龙盛、水土、西永等产业发达的区域,应加快建设商场、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在九龙坡西部新城等产业有一定基础、但尚不发达区域,应发展商品住宅、公寓、宿舍等居住设施及日常公共服务设施。在北碚、巴南等部分产业较落后区域,应以招商引资、发展产业为主,避免大冒进搞产城融合。
因地制宜理念。城市和产业都是建立在土地上的,土地状况会对城市和产业的布局及规模产生影响。重庆地形复杂,产城融合要充分考虑地形状况。如北碚部分地势狭小地带,受地形限制,应实行小规模组团式布局。组团内规划工业以及与其相配套的少量居住设施和小型服务设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在多个组团范围内,可建设大型服务设施。在渝北地势开阔地带,可根据人口规模、出行距离等因素,建设城市功能齐全的产城单元,规模一般为20—30平方公里,集聚20万至30万人口。
园区融合理念。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一个成熟的产业园区必定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城镇社区。拓展区产业园区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要着力抓好五个配套。其一,居住配套。建设职工宿舍、公租房及商品房,促进人居平衡。其二,交通物流配套。建设好联网道路、公交体系、仓储基地,畅通人流、物流。其三,要素配套。推进水电气和垃圾、污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生产生活需求。其四,服务配套。推进教育、医疗卫生、商贸、金融、娱乐等服务设施建设,满足生活娱乐需求。其五,管理配套。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居委会、工青妇等组织,实现园区社区化管理。
人口集聚理念。人口大规模集聚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特征,也是产城融合的根本要求。重庆主城未来要形成1000万以上人口的大都市,作为主城的潜力板块,拓展区需新增加400万以上人口。因此,拓展区应有序推进农民工户改和农转城,使他们成为拓展区的常住主体。同时,要加快二环内21个大型集聚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实现集聚区与产业园区融合发展。
绿色生态理念。良好的自然生态、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是吸引人口集聚的重要因素,所以都市功能拓展区应摈弃高能耗、高污染、摊大饼式的发展思路——产业上要舍弃污染落后产业,并与渝西地区错位发展,大力发展低碳、环保的先进制造业。同时,应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维护山川生态屏障,强化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推动内涵式、集约式发展,实现城市、人和自然和谐相融。
“三化”融合理念。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关联,工业化会带动城镇化,城镇化助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奠定基础。推动“三化”协调互动、融合发展必将促进产城融合。拓展区要把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快提升现代产业,以产聚城。另一方面,推动城镇空间向产业园区拓展,城镇功能对园区形成配套服务,尤其要充分发挥城镇现代服务业的配套作用,为园区生产生活提供支撑。同时,要突出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为城镇居民生活提供农产品,为园区生产提供必要原料,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市政府研究室商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