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眶内多瘤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_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性,60岁.因偶然发现左眼眶下方肿物1年,视物弯曲3个月,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1.0,左眼为0.6;右眼外眼和眼前节无异常;左眼下睑轻度隆起,可扪及结节样肿物,可推动,深层可扪及硬性肿物,不可移动,有压痛,不光滑;眼球运动可,眼前节无异常;右眼黄斑区中心凹光反应消失,色素紊乱;左眼黄斑区视网膜下血性渗出;双眼眼压正常。

其他文献
期刊
患者女性,42岁.因左眼倒睫40年,发现左眼发白半年于2013年5月2日收入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眼部检查:UCVA右眼为1.0,左眼为0.5;眼压右眼为16 mmHg(1mmHg=0.133 kPa),左眼指测正常,双眼基础泪液分泌试验(表面麻醉后)检查结果为8 mm,左眼结膜无充血,左眼下睑可见倒睫1根,左眼角膜中央偏下方上皮增生,呈菜花状,伴新生血管长入(图1),角膜基质混浊,大于2/3厚度,未
期刊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 keratotomy,RK)因矫治近视范围的局限性及可预测性欠佳等问题,使部分患者术后仍然残留屈光不正度数,其远期常出现远视漂移[1-2].目前RK术后屈光不正患者接受的角膜屈光手术包括表层手术及层间手术(LASIK).在广泛应用的层间手术中,因RK手术切口瘢痕可能影响飞秒激光的正常穿透,以往认为RK术后为飞秒激光手术的禁忌证,故常用微型角膜板层刀行LASIK矫正R
期刊
神经眼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横跨眼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在神经眼科疾病的诊治上,以任何一个专科的知识来分析患者整体复杂的病情,均难免会导致漏诊或误诊.因此,需要以患者为核心,摒弃学科分界,将眼科学和神经科学知识有机融合,重视整合医学诊疗模式,切实提高神经眼科学的诊治水平。
期刊
目的 探讨CT泪道逆行插管造影检查法用于无法实施常规泪道造影检查的泪囊前泪道阻塞患者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武警总医院眼科泪器病中心诊治的泪囊前泪道阻塞性疾病(包括泪点、泪小管、泪总管的阻塞)患者54例(75只眼),包括:上下泪小点闭锁3例(5只眼)、上下泪小管阻塞15例(24只眼)、泪总管阻塞18例(28只眼)、陈旧性上下泪小管断裂1
患者男性,26岁.因左眼痛伴同侧头痛3d,于2014年6月29日就诊于长春爱尔眼科医院.左眼外伤史7年.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1.0,左眼为光感,眼压右眼为16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56 mmHg;右眼正常;左眼眼前节见精粹图片1,左眼眼底窥不见.眶部CT检查图像见精粹图片2.临床诊断:左眼铁锈症;左眼继发性青光眼;左眼并发性白内障;左眼球内异物。
期刊
目的 探讨实验性视网膜脱离(RD)复位后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RD损伤后视网膜修复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选用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BDNF实验组、实验对照组、RD复位组、正常对照组.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RD复位后视网膜形态和视网膜细胞超微结构,检测BDNF对RD复位后视网膜变性的影响;采用原位缺口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BDNF对RD复位后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组间
通过对专家述评文章的定义、内容特点、文体比较、写作技巧等进行阐述,以期使作者和读者更好地掌握阅读和撰写专家述评的技能.专家述评即是期刊的社论,《中华眼科杂志》专家述评不仅仅是表明个人的观点,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和本刊编委会的集体意见.因此,专家述评必须观点明确,旗帜鲜明,具有较强的学术导向性.动员各方面力量,精心写好和读好专家述评,为促进我国眼科学术发展作出贡献是我们的共同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