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溯源式教材解读之我见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hayus04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解读,不仅仅是分析教材,它应该是一个过程性综合体,至少包含对文本的解读和对学生的解读两大块。《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有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说明了教师对教材解读的深度是影响教学效益最重要的原因,如何从寻根的角度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做到深入浅出,结合案例谈些自己的做法:
  一、对教学知识进行溯源,制造“有营养”的数学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提出要为学生制造“有营养”的数学。“有营养”的数学是指: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科学的探索态度及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这要求教师站在数学知识的源头去分析教材,真正地读懂教材,用好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数学知识的溯源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对知识本质和内涵进行分析,丰富学生的体验、感悟。记得著名特级教师詹明道说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每个教师的追求,教师的创造性应主要体现在呈现方式的改变上,尽量不要改变教材的知识体系。这需要教师对所教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涵进行分析,站在知识的原点看教材,深刻体会专家的设计意图,挖掘教材所蕴涵的教学资源,丰富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感悟。
  二、对知识所蕴含的数学思想进行溯源,让学生学习“有后劲”的数学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具有奠基性、总结性、应用的广泛性和可发展性,是数学的精髓。教师对数学知识中的数蕴含的数学思想进行溯源,有利于教师更深地理解这些思想、更准地把握这些思想、在数学中和谐地渗透这些思想,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习到真正“有后劲”的数学,学生的数学能力才能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之前,我从策略的角度对替换所携带的数学思想进行了溯源。策略分为两类,即一般策略和特殊策略。一般策略是一些基本数学思想的直接应用;特殊策略是指解决问题时所用的特殊方法,它往往体现着一种或几种数学基本思想方法。
  替换属于特殊策略,它体现着等量代换思想(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和转化思想(通俗的说是将未知的,陌生的,复杂的问题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一定的方法变为已知的,熟悉的,简单的问题)。为了较好地在替换这节课渗透这两个数学思想,我对此进行了再思考,认识到转化是替换的原因,等量代换是替换的依据。感到这节课不仅要教会学生用替换的方法解决问题,还要学生体验、感受何时用替换?为什么用替换?为什么可以用替换?这样学生才能全面地理解替换的策略,学习到“有后劲”的数学。
  三、对知识在教材中的角色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优化
  詹明道老师还说过:从宏观上进行教材分析时,至少要做到两点:通过单元看全册,通过全册看数学整体。强调了在教材解读时要把课时知识放在数学教材中去分析,找准知识的逻辑起点,在教学中瞻前顾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在教学《小数乘整数》之前,我对它的教材中的角色进行了溯源,找到小数乘整数的逻辑起点: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计算,小数加法的计算和法则,名数的改写,小数的计数单位,因数的大小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估算、用计算器计算等。它承袭前小数计算转化成整数计算的转化策略,联结着整数乘法和小数乘小数。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中有两点是小数乘法和小数乘小数。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中有两点是小数乘法的共同法则:小数乘法转化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学生在这节课能体验、理解这些,会对今后学习有很大帮助,这样学生的知识结构就能得到优化。
  四、对知识携带的其他相关信息进行数学角度的溯源,有助于数学文化的熏陶
  想象一下,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美女,如果只剩下一副X光照片上的骨架,感受如何?可见数学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场所,也应该是感受数学文化的场所。对数学知识携带的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挖掘教材的文化因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味儿。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觉得仅以学生掌握圆的特征和画圆的方法为目标是不够的,这节课应该借助广博的“圆”文化,通过图片、言语、想象使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对圆的研究,一中同长、从正方形到圆的转化等;世界有很多自然形成的圆和人为制造的圆;圆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直线图形旋转形成的圆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在所有的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感受到数学不是冰冷的,它有着丰富的生活基础和广阔的文化背景。
  综上可见,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影响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进而影响其对教材解读的深度。小学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在网上查资料、查阅相关书籍、请教专家和别人等途径来加深对数学知识本身的认识、理解,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小学)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心理单位。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与相互作用对课堂教学氛围与教学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但它绝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过程。在体育学科教学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帮助学生改善心理困扰,纠正心理缺陷,克服心理障碍,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心理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是实施心理健康教
期刊
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学生所学的大多知识都是来自于学校。小学生听老师的话,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布置的任务,学生都会认真完成。而小学教师队伍的年轻化,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到新观念、新方法方面的教育。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对于教师来说,能够部分取代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并能帮助教师和学生处理多种事务性工作,提高了教学效率。作为备课工具,运用信息技术可进行材料编辑、情报检索、文字处理以及教学资源管理的
期刊
纵观当前学生习作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由于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对作文已经产生畏难情绪和严重的厌学心理,态度扭曲,甚至恐惧,造成作文与生活脱节,缺乏真情实感,程式化,缺乏独特的思想和个性感受。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强化其主体意识,发挥其主动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有话可写,有话想写,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已成燃眉之急。以下是我的一点做法:  一、贴近生活  1.学会观察  观察是积累素
期刊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是语言表达能力、做人能力、生存能力的等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口语交际活动真正发挥实效,要做到: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想交际  创设情境是指充分利用直观形象,为儿童设置生动、具体、活泼的语言环境,它是激发学生说话兴趣、培养说话能力的基础。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心情愉快,乐于思维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不同学段对作文有不同称谓,一二年级叫“写话”,三至六年级叫“习作”;七至九年级叫“写作”。“写话”和“习作”的提法,表明小学阶段的作文是练笔,练习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这样提,有意降低难度,使教师打破作文的神秘感,使学生打消畏难情绪,克服作文要“作”的心理障碍。看图作文是学生经常见到的比较喜欢的一种作文形式。图画鲜明的形象、丰富的内涵往往是对生活中某些现象的反映,
期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取决于是否关注学生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取决于是否把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课堂的实际行为,取决于是否把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作为唯一评价标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时代的要求,是语文课堂教学自身发展的要求。  一、在生动有效的情境中提高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要有趣味性和针对性。情境的创设都应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和事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背景出发,只要学生有关
期刊
为规范煤炭生产企业员工安全培训档案信息管理和信息资源价值的再利用,充分利用和发挥电子信息化档案管理平台的作用,认真贯彻执行煤炭生产企业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相关文件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