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视角看我国农村环境问题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son168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按照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我国人均GDP已经临近这条倒U型曲线的“拐点”应逐渐体现出随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程度逐渐降低,但我国环境状况能否按照一般规律发展仍然面临着多种可能。这使得我们反思《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众多不足。本文将重点关注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忽略的农村环境保护问题,浅析《环境保护法》的不足与完善。
  【关键词】农村环境;环境保护法缺陷;环境保护法的完善
  一、农村环境保护情况概述
  农业生产及畜牧业对于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是过度使用农药;目前,我国还是世界上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据统计全国农药年用量为80万至100万t①。大量使用弄药对土壤、人类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如过度而不科学的使用化学肥料会带来土地的盐碱化加重;二是劳动力转移使部分土地荒废,降低了土壤的生产能力、耕地数量减少、水土流失等;三是畜牧业大量使用有机产品造成污染,如家禽饲养不卫生而产生的空气污染、圈养牧业粪便处理不当而造成的地下水污染、渔业饲料使用不当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等。
  进年来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城市环境重视程度高、易人为的改善和治理、从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发展。但农村环境却每况愈下,因为农村范围广,不宜集中管理和监督,部分工业生产转移到农村,造成污染物排放不规范、污染治理不重视、地方政府重拉动经济轻环境保护。城市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农村环境却遭受着更大的威胁②。这种工业的污染对与农村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带来不可逆转的后果,对比城市污染虽然受害人群减少,但长期以往对于中国的整体生态环境必然造成重大的灾难。
  二、法律保护之不足
  (一)《环境保护法》滞后
  《环境保护法》仍然是1989年颁布实施的,距今已经有二十余年,由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环境保护法》与现代社会脱节,限制和阻碍农村环境的保护。如第七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由此造成了直接负责农村事物的乡镇基层组织没有环境保护工作的主体资格,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名无实。《环境保护法》的“以经济发展为主,兼顾环境保护的立法目的”也存在滞后性。
  (二)执法困难
  实际工作中,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困难重重。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1、农村环境污染地域广、污染后难以发现长期积累,县级环保部门人员设备落后人员不足。2、农业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分别负责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和农村村镇环境保护工作。但实践履行监管治理职权困难重重。3对于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有乡镇政府保护环境的义务,没有监督和处罚的职权,不利于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的实施。
  (三)救济途经不畅
  目前农村法律救济的阻碍主要表现在:1、环境法律责任不明确,法律救济途径不畅通。2、守法、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3、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和法律责任的规定少。4、公益诉讼实际案例少,提起主体不主动。面对当前农村环境纠纷日益复杂,环境矛盾情况逐渐严重的情况,显然法律救济途径是缓解争议、解决纠纷的重要疏通途径。
  三、农村环保之建议
  (一)立法的修改与完善
  〖LL〗鉴于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各个区域情况各异,为保证环境立法能够得到有效的实行,首先,应根据不同地域的环境状况和地理情况广泛调查听证,增加公众的参与程度。其次,应规定地方乡镇政府机关环境监督和管理的职权,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整体工作,提高积极性,防止不可逆转的环境污染和破环。同时,应给予农民更广泛的知情权,加强宣传、学习,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的内容。
  (二)加强法律的执行
  执法中建议1、乡镇组织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2、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加大的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3、加强环境部门强制执行权,增加环境法制的权威性。授权乡镇组织监督和检查农村环境问题,跟踪和处理简单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权利,同时保留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的裁决、批准权;建立财政奖励机制,增加乡镇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三)司法途径的保障和畅通
  环境法律责任应该与其他基本法法律责任一样,以法律明文规定,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由国家机关及其授权的其他组织管理、监督、追究或者制裁,以免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的加重。保障司法途径的畅通首先需要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和环境保护的理念;其次是努力为农村居民提供司法救济的咨询和指导;再次,鼓励并倡导集团诉讼和公益诉讼,以减少诉讼成本;最后,增加环境诉讼的主体,同时需增加诉讼案件败诉的成本。如此才能比有效避免农村居民在受到环境方面的损害时总会出现的诉讼成本底、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注释:
  ①自:一亩田需两百斤化肥两斤农药http://www.gdmztv.com/news/caijing630/2011-06-09/37499.html.
  ②于彦梅.环境法制发展与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5).
  参考文献:
  [1]吕忠梅,高利红,余耀军.环境资源法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鲍晓英.“关于环境法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J].载于环境卫生工程,2010,2(1).
  [3]徐汉友.“环境保护法规修正新观点,环境与健康是人类健康生存头等大事”[Z].中国知识库.
  [4]于彦梅.“环境法制发展与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5).
  [5]马喆.“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缺陷与完善初探”[J].中国环境管理,2009.9.
  [6]马骧聪,王明远.“我国的环境立法”[J].云南环境科学,2000,3,19(1).
  [7]陈学敏.“农村环境保护的思考——<环境保护法>修改的关注点之一”[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1,12(6).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配合大学生创新项目进程,本小组组员利用假期时间分别对宁夏少年教养管理所、西安少管所和太原少管所进行调研,由于对未成年犯罪人展开问卷调查难度较大,并且未获批准,所以小组采取访谈的形式,通过与未成年犯罪人面对面谈话、作成访谈笔录,来得出相对科学、真实的结论。通过此次走访,小组成员均有颇深的心得体会,共同完成此报告。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标签式公众认识;家庭;学校  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
德育是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班主任工作更是一门心灵的艺术。中职学生正处于心理困惑期,班主任在批评教育学生时,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引导其积极的心理活动。
人工智能技术在深度学习的显著成效带动下发展迅速,世界各国都纷纷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本文从国内政策现状以及国内外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的角度,对人工智能技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国际合作的日益发展,外语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广泛受到各国重视。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外语教学、对外合作、外国留学生教育等三个方面对我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关于艺术问题是永远也探究不完的。社会发展到今天,多元的文化背景给艺术在不同层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与其绞尽脑汁去杜撰更多的主义、更新的名称,倒不如在已有的基础上重新
复杂工程对象多为非线性系统,为实现对其有效的管理与控制,需要基于非线性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建立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并对其中状态及参数进行高精度的估计与辨识,这是控
【摘要】〖HJ1.5mm〗社会若泯灭了人的本性,那么其存在就会阻碍人类走向文明的进程。在现代社会中,见危不救事件的屡屡发生,说明了单方面地依靠道德约束收效甚微,要想有效遏制这种不良社会现象,需要将见危不救这种不良行为,从道德谴责层面纳入法律规范范围,从道德义务上升至法律义务,乃至刑法义务,才能有效遏制见危不救现象社会危害性的蔓延。  【关键词】见危不救;危害性;法律思考  见危不救这种不良社会现象
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课堂提问是信息交流的主要形式和重要途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引发探究欲望,还能激发思维,有利于学生积极地主动学习。课堂提问以研究课文、熟悉
期刊